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几百年后依然让人们对徽州这个古老的地方充满向往。于是无数人无数次奔赴而至,在一座座古村落间徘徊,寻找失落的旧梦,寻找心中的画卷。如明珠散落的古村中,最出名的那一座当属宏村。
宏村名号很多,她是“中国画里的乡村”,是“中国最美古镇”之一,她因为清雅的徽派民居被誉为“民间故宫”。这些称号名至实归,即使被诟病因高度商业化失去了古朴本色,依然阻挡不了人们探访的脚步,因为她在山水间的美好始终不褪色。
一座宏村是处处可以入画入镜的。远看的白墙青瓦,近观的精雕细琢,建筑和环境自然融合,有山水有人间,这一幅水墨丹青中流淌的全是灵动。
小小石拱桥已经成为宏村的标志打卡点,在网上出了无数经典照片,你可以说俗套,却不能否认她的美。
宏村规模很大,依山傍水,映入眼中的皆是山青水秀,而水是她的“魂”。村边是南湖水,村中有月昭池,大大小小的街巷中还有涓涓细流的羊肠水道,因为有了水的存在,这座属于徽州的千年古村便有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秀气。
画中的宏村又是拍照的经典角度,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湖光山色旖旎壮丽,空灵雅致,画里画外都是仙境般的存在。
太阳落山后的宏村再见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显得安静而温馨。粉墙黛瓦将静止的倒影留在湖中,不知名的小虫在低吟浅唱,此时的宏村如卸了妆的女子,脱粉黛,见清秀。
古建是宏村悠久历史的见证,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村落起自唐朝,为皖南汪姓聚居地,原名“弘村”,有宏广发达之意,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对于汪氏族人来说,宗祠是最重要的一座建筑,在心中的地位可用“神圣”来描述。
汪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地位重要,所选位置也是村子风水最佳处。祠堂的贴墙门楼气势恢宏,砖雕精美,正中写有竖体红色“恩荣”二字和横体“世德发祥”四字,寓示着家庭繁荣。
正厅叙乐堂中供奉着汪氏家族祖先,其中最特别的是左边那副画像,画上为汪氏宗祠的总建筑师胡重。胡重是汪氏七十六世祖、明永乐年间山西运粟主簿汪欣的夫人,出生风水世家,不仅主持修建了汪氏宗祠,还策划了宏村水系。这幅画像上红色匾额书有“巾帼丈夫”四字,可以说是对她最精准的评价。
从高空可以俯瞰到这位总建筑师的杰作——看似奇特的牛形古村落综合了风水学、建筑布局、实际功能和生态营造,既可以避免洪灾,又解决了农田灌溉、村民生活用水等问题,同时还极具美感。
徽派建筑倒映水中,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烟雨蒙蒙,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意境总是如诗如画,这样的宏村确实是“中国画里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