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公认最疼的手术,全都经历过的是条硬汉,不妨提前了解

博喜谈健康 2023-09-26 15:55:07

你是否经常感到疼痛?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对疼痛更敏感,而有些人更能忍受?你是否想知道有哪些手术是最痛的,以及为什么那么痛?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请继续阅读,我将为你介绍一些关于疼痛的医学知识,让你明白疼痛的真相。

一、这三种手术被称为“地狱之痛”,原因竟然是这样

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它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或改善一些功能。但是,手术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有三种手术甚至被认为是最痛的。

1)变性手术:这种手术需要切除原有的性器官,重建新的性器官,术后还要用模具塑形,这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手术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切割、缝合、移植等操作,这些操作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刺激和损伤,导致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术后的模具塑形也会对新形成的性器官产生压力和摩擦,增加疼痛的程度 。

2)肛周脓肿手术:肛周脓肿发病后,患者会有剧烈的疼痛,如不及时处理还会继发肛瘘带来严重后果。手术时需要切开脓肿引流,术后换药时需要祛除里面的纱布和坏死组织,并再次填塞。

由于肛周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所以这些过程都非常痛苦。切开脓肿时会刺激和损伤神经纤维,引起锐痛;换药时会牵拉和撕裂伤口,引起钝痛;填塞时会压迫和刺激伤口,引起灼痛 。

3)痔疮手术:痔疮手术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术后的疼痛却很难忍受。尤其是在术后排便的时候,大便如果比较干、硬,经过手术切口的时候,那种疼痛就像拉玻璃一样 。这是因为手术切除了部分或全部的内外痔核,造成了肛门括约肌和粘膜的损伤。

这些部位都富含神经末梢,所以任何外界刺激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排便时大便通过伤口,会造成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导致伤口收缩和收缩,并释放出一些致痛物质,使得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灼热感和撕裂感。

这三种手术为什么会那么痛?主要原因是它们都涉及到了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刺激,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感知疼痛的主要途径。

二、人为什么会感到疼痛?让你明白疼痛的真相!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的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可以让生物体及时地察觉和回避危险,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伤害。疼痛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限制活动,防止再次刺激。

要产生和感受到疼痛,需要四个步骤:传导、传递、传播和感知。

当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分布在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的游离神经末梢会被激活,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沿着一级感觉神经元向中枢传导。

一级感觉神经元有两种类型:Aδ纤维和C纤维。Aδ纤维是较粗、有髓鞘、传导速度快的神经纤维,主要传递刺戳性疼痛。C纤维是较细、无髓鞘、传导速度慢的神经纤维,主要传递灼烧性疼痛。

当一级感觉神经元到达脊髓后,会在脊髓后角与二级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在突触间隙,一级感觉神经元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酸、P物质、钙调素基因相关肽等,这些神经递质会与二级感觉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二级感觉神经元会将信号沿着脊髓向上传递,大部分会在脊髓内交叉到对侧。

当二级感觉神经元到达脑干后,会与三级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三级感觉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丘脑和网状结构中。丘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中枢,它可以将疼痛信号传播到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基底节等部位。网状结构是脑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疼痛信号进行调节和过滤,增强或减弱其影响。

当三级感觉神经元将疼痛信号传送到大脑各个区域后,就会产生疼痛的感知。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刺激的性质、强度、位置、时间等客观信息,以及情绪、认知、记忆、注意力、期望等主观因素。不同的大脑区域对疼痛的感知有不同的作用,如大脑皮层负责定位和辨识疼痛,边缘系统负责产生情绪反应和记忆,基底节负责调节行为和动机等。

这就是人为什么会感到疼痛的原理,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和心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层次和环节。但是有的人天生就会对疼痛更敏感或者不那么敏感。

三、为什么有的人不怕痛?带你探秘基因

疼痛阈值是指引起个体感觉到疼痛的最低刺激强度,而疼痛耐受阈值是指个体能够忍受的最大刺激强度。不同的人对同样强度的刺激可能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表现出了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性别、情绪和认知、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有一项发表在《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上的研究证明了基因会导致不同的疼痛阈值。研究者对行择期手术的癌症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电刺激法测定疼痛阈值和疼痛耐受阈值,结果发现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阿片类受体μ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患者术前疼痛敏感性相关,COMT的M等位基因和OPRM1的G等位基因患者术前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并且两个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基因能够通过影响疼痛传导通路中的相关分子、细胞和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影响疼痛的感知。基因可以调节神经末梢上的疼痛感受器的敏感性,进而使个体对疼痛更为敏感。基因还会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从而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强度。这可能会对疼痛信号的传递和处理产生影响。

炎症反应在疼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因可以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增强或减弱,进而影响疼痛的感知。

其次,基因还可以通过调控疼痛相关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来影响疼痛阈值。基因可以影响某些疼痛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变相关通路的功能状态。研究发现,不同基因的表达差异与疼痛敏感性和疼痛阈值之间存在相关性。

此外,基因与环境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疾病和创伤等,可以与基因相互作用,进一步调节疼痛感知。例如,基因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药物镇痛效果的敏感性,从而改变疼痛阈值。

除了基因这种先天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后天的因素,例如说性别,个人的情绪等也会对疼痛阈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娜, 张晓娟, 郭晓峰, 等. 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 2020, 22(12): 70-72.

2.刘晓莉, 赵晓霞, 刘玉芳. 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4): 1-3.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