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川军装备烂?阳春三月,漯河河岸。一场盛大的日军投降仪式正在举行。作为四川军阀出身的孙震上将,正式接受了日军的投降。这标志着四川军民八年来抵抗日寇的悲壮历程,以辉煌的胜利告终。
照片中,孙震披挂整肃,神情凝重,右手紧握佩剑,左手扶着日军司令的肩头。“西南保卫战”悠悠数十载,四川军民之忍辱负重,史无前例。孰知,当年破烂装备下的英勇身影,已化作蜀山烈火,照亮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还是70多年前的事情了啊。孙震不由感慨,心潮澎湃。那时在四川,战火纷飞,土地沦丧,百姓流离失所。而它作为川军主力之一,浴血奋战,誓死守卫故土。即使装备拙劣如斯,也依然屹立不倒,战果辉煌。每每想及此,孙震不禁热泪盈眶。
川军来了!1937年的夏末秋初,淞沪会战战况紧急。英勇善战的川军二十军,在24天内从贵州步行抵达长沙,又继续长途跋涉北上支援淞沪前线。
这条“川军湘江号”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脚上只有一双简陋的草鞋。没有军靴,甚至没有皮鞋。草鞋底薄如蝉翼,经不起长途跋涉摧残,已经满目疮痍。但他们戴着斗笠,埋头苦走,没有一个人喊累。
每个士兵只有两身粗布单衣。没有大衣,没有棉袄,秋季的上海湿冷隆冬的山西,依旧只有这么一身单薄衣裳。南方来的川军,大部分人是初次北上的。他们不懂保暖,也没有保暖的衣物。可他们依然奋勇向前,为国捐躯。
即便如此简陋的装扮,也无法保障每个人都配齐。“我是一个没鞋没枪的战士。”不知多少川军将士,在日后回忆往事时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孙震心有戚戚。亲身经历过的往事历历在目,让他至今难忘。那年他也是川军将领之一,穿梭在漫漫战场,操练手下将士。许多人连皮鞋都没见过,脚上裹着破布和草鞋。有的人路上冻疮爆开,鲜血淋漓。
那时候连最简单的医疗救治都无法得到,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们倒下。而自己手中也握着这样一支队伍,一起北上抗日。 孙震至今仍记得,那时满怀激情的年轻人,明知前途坎坷,还是矢志不渝地决定加入川军。因为这支部队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抗日杀手锏!
军阀混战到联共抗日四川军阀混战,几十年如一日。北伐之后,局面稍有转机,但随即又陷入反共内战的泥沼。一时间,局势险恶复杂,令人琢磨不透。
1936年的夏天,刘湘与共产党秘密签订了《红桂川协定》,约定“如果蒋介石不抗日、坚持内战,我们联手反蒋”。这在当时激起了不小震动,让国民政府陷入两难境地。
西安事变之后,抗战已经势在必行。刘湘立刻承诺,由他率领30万川军,配合中央军队一起出川作战,为战场提供后方支持。然而这30万人的实力能否与日军抗衡?他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和艰难?这成为外界普遍质疑的焦点。
刘湘虽然口气嚣张,但内心也忐忑不安。他深知川军的弱点所在,30万大军可谓“破铜烂铁”。然而时局所逼,他只能豁出去,率队北上。这一去便是漫漫艰险,许多人难逃生还。刘湘也因此背负了巨大压力,辗转难眠。好在手下诸将尽忠职守,奋勇当先。否则这支队伍在初期抗日战场就会覆灭。
一枪难求的“川军装备”1937年9月,川军二十军赶赴淞沪前线。这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脚上不过是双白布草鞋。连军靴都见不着一双。这样的穿着,在北方严寒下简直堪称凄惨。
手头上,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武器装备简直稀缺得可怜。大部分士兵手中的,都是清末遗留下来的老式步枪。这些“老毛瑟”年代久远,两枪即塞,刹不住板机。用着极为危险。
川军统帅部下达指令,每人发放两套单衣、一张草席、一顶斗笠。可实际上,连这点“待遇”也很难兑现。即便是刘湘的主力部队,装备也十分寒酸。每个师不过60多门迫击炮,人人有“汉阳造”步枪的只是少数。
重机枪、火炮更是奢侈品。川军整编下来,师级以上作战单位才有区区几门。这在当时优越装备的日军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
孙震忆起当年统率部队时,手下数万名将士竟没几杆像样的枪。清一色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破烂,进退两难。要加快行军脚步,这些枪又沉重不堪;要像样打仗,这些枪的射程和杀伤力又太过落后。甚至还会走火误爆伤人。孙震无数次叹息,我辈何苦来哉!但又不得不带领这些将士们浴血抗战,痛苦万分。
如果时光能倒流,他也绝不希望再经历那样的岁月。
血战淞沪,为国捐躯1937年9月,川军二十军赶赴淞沪前线。这些满脸灰尘的将士刚一抵达,就迎来了血与火的洗礼。日军对陈家行阵地发起疯狂进攻。二十军顽强抵抗,13昼夜不眠不休。全军几乎灭顶之灾,牺牲接近七成,惨不忍睹。
师长杨汉忠率领残部800余人,死守顿悟寺制高点。日军屡攻不下,怒火中烧。杨汉忠让手下将士宁可玉碎,也不能使主子蒙羞。顿悟寺最终守住,但殉难的川军也只剩下百余人。
杨汉忠此战重伤,右腿负伤截肢。他在微弱的烛火下,用鲜血写就誓词:宁死不屈,誓歼倭寇!现今这句誓词还珍藏在陕西华县博物馆。每每想起杨汉忠那坚定的眼神,孙震不禁为之动容!这个兄弟,当真是铮铮男儿!
与此同时,四十三军二十六师奉命固守大场镇。面对日军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这些没有防空洞的川军,抱头鼠窜,龟缩壕沟。七昼夜后,大场镇仍在中国军队控制下,但二十六师也只剩三成人马。
二十六师师长狄英彦,多次挺身冲锋,身先士卒。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在枪林弹雨中格外醒目。狄英彦两臂负伤,依然手持马步枪指挥作战。他的英勇激励了全师官兵,部队归建后特别授予狄英彦一枚胜利勋章。可惜不久之后他便染病身亡,未能亲眼见证战争胜利。
火燎台儿庄,誓死藤县1938年初,浴血奋战的台儿庄大捷,点燃了整个中国军民的斗志。然而,立下这场汗马功劳的川军,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在台儿庄战役爆发之前,滕县保卫战就已经打响。该县城内,川军一二二师以一个营的兵力,顽强抵抗数倍于己的日军进攻。
10余次血战后,县城已经残破不堪。上万日军死伤惨重,也终究攻破了城池。守城的川军五千多人牺牲,百余人突围成功。剩下三百多人在军旗上撒汽油引火,临死前高呼口号,壮烈就义。
这三百多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居然死守十余日!正是这样殊死抵抗,才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时间,使台儿庄大捷成为可能。可是,又有谁记得那三百名引爆手榴弹的烈士?他们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大无畏气概,在孙震心中永远镌刻!
豫湘桂失守时光荏苒,转眼8年过去。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老蒋麾下的嫡系部队临阵脱逃,只有川军仍在顽强抵抗。李家钰死守阵地,被日军重兵围困。
形势万分危急。李家钰凝视部下,这些来自巴山蜀水的青年男女,正是他多年悉心培养的骨干分子。此时此刻,他们脸上依旧洋溢着坚定和希望。
李家钰眼眶一热,挥手示意突围!心中百感交集,既为手下兄弟们担忧,又为自己至死不渝的川军情怀自豪!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屹立不倒,才有了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突围。
然而,这支不足一个师的川军,很快就在日军重重包围下弹尽粮绝。负伤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没人能再给他们止血或输液。李家钰右手紧握军刀,左手捂着流血不止的腹部。他浑身是血,随时可能虚脱昏迷。可是,他依然挺直了背脊,迎着枪林弹雨冲锋。
“我是川军,誓死报国!”一声厉喝,李家钰领着部下残部,最后一次爬起身来冲向日军防线。接着,就是震耳的枪声,与倒下的身影。他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豪气万丈川军,青史留名册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人清点川军功绩的时候,发现牺牲的川军接近30万人。这还不包括重伤致残或者失踪的40多万人。他们壮烈牺牲的程度,令整个军界为之振聋发聩。
能为国捐躯的,都是豪气万丈的好男儿;能顽强抵抗的,也只有那些英勇善战的川军。川军以血肉之躯为国家创造了无数奇迹,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孙震心头一紧,抬头望向远方:平整的漯河岸边,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就的印记。
抗日英雄川军,你们的名字,印在祖国历史长河之上,永世镌刻;你们的精神,激励着亿万子孙后代,从未黯淡。正是有了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现今的人们才能享受和平的阳光。
孙震情不自禁地抹了抹眼角,向川军烈士们最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为子孙后代保家卫国,誓死报国,即使早已作古,也值得万人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