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锆出差忙完回到酒店,计划把今天的工作简单跟领导报告一下。
想着不是着急的事,也担心领导忙着不方便接电话,便打开了微信,输入了这一句话:
“领导,您在吗?”

试想一下,你正忙于头脑风暴,脑子里流转各种信息,为敲定最优方案费心劳神。
此时手机提示有信息,本想不看,但又担心是不是客户回信了,甲方爸爸有新要求了,或者其他重要事情。
此时收回思绪,拿起手机。
“在吗?”映入眼帘。
有没有很崩溃、很无奈?
没想到用了十几秒看了个寂寞。
这还没完,这条信息虽然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但看完却能给人加个DEBUFF:
“对方只问我在不在,却不说事,意欲何为?”
这个想法一旦萌发,便萦绕不去。
同时,还会让你有一种踩空感,仿佛心被悬起来了。
你会下意识的去猜,去等待,去琢磨未知信息。
这就是看到“在吗?”后一系列的反应。
把这些反应放到领导身上,你说他生不生气?
短短一句话,能同时浪费时间,耗费精力和注意力,威力不所谓不大。

那些发“在吗?”的人是怎么想的?
难道非得让对方回复一句“在的,有什么事吗?”,再说事?
更无语的,要是回了“在的”,对面没动静了。
给领导发信息,无论是需要他知晓的,还是需要指示的,有事说事。
领导看到后,可能不会当即回复。
但就像前面说的,看过后这事就埋下了,等于你给了领导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等他抽出空来,自然就回复你了。
这样他的精力和注意力才没有白耗,时间才没有白费。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被人问在不在。
因为“在吗?”有种质问意味,还有种窥探他人隐私的嫌疑。
相比于钓别人的胃口,让别人心悬,甚至是不安,开门见山说事,效果会更佳。
现在人人机不离身,哪怕再忙,每天也会抽出时间看看未读信息,然后决定是否要回复。
而“在吗”,既显多余,也在浪费他人时间和注意力。
这其实是一种无效沟通,所以才招人厌恶。
为什么选择发信息?在说该给领导发什么样的信息前,我们先唠唠为什么要发信息而不是打电话。
因为信息相比电话具有以下3点优势:
一是信息具有非即时性。
这个特性,这对发信息的人而言可能不是个优点,但对领导来说就不一样了,妥妥的利大于弊。
领导收到信息,可以马上回复,也可以延迟回复,选择权在他。
而电话必须即时对话,除非他选择不接听。
这就意味着领导必须保持在线与对方通话。
但我们不知道接电话的领导当时处于什么状态。
如果他当时非常忙,那他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他认为这通电话没有很着急、很重要,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急于挂机的倾向。
这种焦灼经由语速、声调等从无线电波蔓延到通话另一端,影响我们汇报质量,汇报质量的下降反过来促使领导更不耐烦,呈恶性循环的螺旋下降趋势。
而信息的非即时性可以让领导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合理分配他的稀有的注意力资源,使其掌握主动权。
因此往往能看到许多领导开完会或者办完事后总会花上一定时间看手机处理之前发过来的信息。

二是信息留痕度高。
信息是一种痕迹,易于保存,便于据此办事。
信息的留底作用能够完整、准确地长时间保留领导所反馈信息,既有利于充分揣摩弄清楚领导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述,又可以在执行中不断校准参考。
三是信息逻辑性强。
大家可以录一次自己的通话听听看。
会发现说话时逻辑性并不是很强,条理性并不是很好,有时会重复说一些话,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啰嗦。
而信息可以认真编辑,调整修改后再发。
这便导致信息的逻辑性更强、更简洁,更有利于领导接收吸收。

标准是要素齐全,一次性说清所有事项。
比如有个会需要领导参加,你可以这么发:
“X总,刚接上级通知,明天(X月X日)上午9:00,召开XX视频会议。参会人员主要包括XXX等。我们的分会场设置在第一会议室,主会场会议由集团XX领导主持召开。通知要求主要负责人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我们正为您抓紧准备发言材料,争取今晚给您审阅,现需落实参会人员名单,请示您能否参会。”
时间、地点、参会人员、是否需要发言等要素齐全,领导可以一目了然,不用再问这问那。
而如果是请示类的信息,可以这样说:
“领导您好,.......(具体工作),处理这件事有A、B、C三个建议方案,A如何如何,B如此这般,C这样那样......(阐明各自优劣),综合考虑,建议采用B方案,妥否?请阅示。”
记住,领导喜欢选择题,不喜欢简答题。
千万千万记住,不要给领导发语音。

看着上面这一串串语音,是不是有一种窒息感。
你猜领导会不会去听?
据统计,语音每分钟200字左右,阅读每分钟400左右。
也就是说,领导看信息比听语音所用时长减少一半。
加上信息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便于理解,可以说,领导看信息比听语音至少提升一倍以上的效率。
这就非常关键了,因为领导时间宝贵,效率能提升一点是一点。

我是,与您分享职场那些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