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内阁会议在白宫举行。
这是一场极为欢乐的会议。
有几个细节:
一是马斯克不但出席旁听,还讲了话,并被特朗普现场调查“有人对你不满意吗?”其对马斯克的“真爱”表露无遗。
二是全体内阁成员在特纳的带领下进行了祷告,而“感谢特朗普”的词语赫然出现在祷告词中。
三是特朗普推出移民金卡,500万美元一张,特朗普甚至推算,如果这样的金卡卖出1000万张,那就是50万亿美元,不但能填了36万亿美债,还有十几万亿盈余。
林林总总,总之是马斯克狠夸“特朗普总统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内阁”,内阁成员们为欢迎特朗普入场拍红了双手,特朗普则笑靥如花。
不过,有欢乐也就会有悲伤,这场内阁会议恰好呼应了咱们的一个成语叫“悲喜交加”。
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当着所有记者们的面,说了一句话,让欧盟破防了。
他说,“老实说,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搞砸美国!”
这是老大的一口锅,直接砸在欧盟头上啊。
不,欧盟应该更加悲愤——脱胎于欧共体的欧盟,其实早就变成美国掌控欧洲大陆的工具啊,怎么成了“搞砸美国”的“熊孩子”了呢?
欧盟,全称叫欧洲联盟,1993年11月1日因《马斯特里赫条约》生效正式诞生,前身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的前身又叫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以《巴黎条约》的形式开始,旨在通过共同管理煤炭和钢铁产业,防止战争的再次爆发;1957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旨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1991年,欧洲各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条约》,标志着欧盟的正式成立,现在已经拥有了27个成员国。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战争的再次爆发、促进欧洲各国经济交流与发展、构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话语权而建立起来的欧盟,慢慢地变成了美国控制欧洲国家的工具,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就是法国前外长舒曼与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商讨后提出建立的,被视为美国整合欧洲的开始。
其次,美国在抛出马歇尔计划的时候,就要求欧洲各国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并将援助设定为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整体发放,而非向各个国家单独提供。
第三,为了控制欧洲,美国不停释放“苏联威胁论”,鼓吹欧洲各国应当早日实现“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而北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49年成立的。
这个发展过程中,曾因为戴高乐的反对,使美国想通过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将相关机构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想法短暂落空,但是美国想“整合”欧洲并控制它的想法或者说做法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方面美国在欧洲大力输出“新自由主义”,鼓吹超前消费与自由大市场,逐渐削弱新生代对国家的界限认知,另一方面又极力在法德等国家之间搞平衡,或制造裂隙,或唆使争斗,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扶植亲美势力把控欧盟权力。
于是,随着法德分歧的加剧,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随着冯德莱恩的上台,欧洲各国惊讶地发现,欧盟的权力越来越大,对欧洲各国的政策干预越来越多,而其出台的许多政策都是在向美国出卖欧洲利益,但是,欧洲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或者说哪个国家领导人,再有如戴高乐一般的能力与威望来扭转这一局面了。
还记得冯德莱恩在2024年说过的一句话吗?“为什么不用便宜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的天然气呢?”
然而,就是这个美国一力扶持并且变为“己用”的欧盟,竟然被特朗普斥为“为了搞砸美国”,这让欧盟情何以堪?这让冯德莱恩情何以堪?
欧盟说实话了,它的发言人回应特朗普的言论称,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市场”,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收益颇丰,“欧盟……一直是美国的福音。”
只是这番解释对特朗普是不起作用的。
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还说,美国已决定对欧盟征收25%关税,并将“很快”宣布,适用于汽车和其他各种商品,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欧盟“占美国便宜”,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农产品”,美国和欧盟之间有大约“3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得多么伤心呢?
明明一心为美国,却被美国劈头盖脸一顿批,这委屈恐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