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重型坦克,火力和装甲都全面超过“虎”式重型坦克。但是有观点认为,德国用“虎王”取代“虎”式恰恰是一个战略错误。
苏联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开战初期就研发了T-43中型坦克,改善了T-34的一系列缺点。然而苏联却拒绝用T-43以取代T-34,事实证明苏联人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从数据指标看,二战后期出现的德国“虎王”重型坦克在装甲和火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对手。熟悉《坦克世界》的玩家也能体会到这一点,“虎王”是唯一真正参加过二战的八级重型坦克,真正历史上遇到的战场对手最多是七级车(IS-2),甚至六级车(T-34/85、谢尔曼M4A3、萤火虫等)。其他八级重坦要么出现得太晚,要么干脆是架空的虚构设计。由此可见“虎王”重型坦克的独树一帜。
与“虎”式坦克相比,“虎王”的数据指标也是极大增加的,装甲防护全面实现大倾角设计,而且装甲厚度也成倍提高(炮塔正面从100毫米增加到180毫米),主炮也从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换为71倍口径的88毫米炮,1000米外穿甲能力从138毫米猛增到200毫米以上。
至少在理论上,二战期间没有一种已服役的坦克能够正面抵抗“虎王”的坦克炮,也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坦克炮能正面有效击穿“虎王”的前装甲,即使是IS-2、IS-3威力巨大的122毫米坦克炮也够呛。
然而,同时兼顾“最强之矛”和“最强之盾”的“虎王”,却被后世普遍认为是一个失败的作品。甚至西方和俄罗斯有一些专家认为,德国为了投产“虎王”坦克,而关停了“虎”式坦克生产线,根本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换句话说,如果德国没有停产“虎”式坦克,甚至完全不生产“虎王”坦克,那么德国坦克部队在战争后期的表现可能还会好一些。
从生产时间来看,“虎”式坦克从1942年8月开始投产,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在1944年4月达到了104辆的月产量最高峰。相比之下,“虎王”坦克从1944年1月开始投产,直到1945年5月战败才生产了452辆,其中整个1944年才生产了379辆(也有盟军轰炸的影响)。也就是说,“虎”式坦克经过两年时间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好不容易达到了批量生产的最佳状态,却为了给“虎王”让路,被白白放弃。
后世的俄罗斯专家曾经指出,德国用“虎王”代替“虎”式的选择题,在苏联方面也遇到过的,然而却遭到了否决,那就是“T-43是否应该替代T-34”。从设计上看,T-43同样也全面优于T-34,尤其是修正了T-34坦克的不少重大缺点。但是,苏联高层为何否决了T-43,而坚持采用T-34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T-34和“虎”式,以及二战多数投入量产的坦克(例如M4谢尔曼),其实都是“不完美的作品”。“虎”式坦克还在用垂直装甲,没能采用倾角装甲,防护存在缺陷。T-34坦克还采用缺点较多的“克里斯蒂”悬挂,没有使用先进的扭杆悬挂(KV-1和德国IV号、虎式都是扭杆悬挂),也没有采用三人炮塔,车长还需要兼顾炮手,严重降低了作战效率,而且T-34的车体装甲太薄弱。
从设计师角度看,T-34和“虎”式坦克的车体已经很难进行大规模修改,这些缺点几乎是无法克服的,除非重起炉灶。例如T-34-85虽然重换了炮塔,修正了车组的缺陷,但是车体装甲薄弱和悬挂装置落后的问题,仍然没办法改变。
相比之下,T-43坦克就设计了更优良的车体,车体装甲在保持大倾角的同时,正面装甲厚度从45毫米增加到75毫米,炮塔也重新设计为大型三人炮塔,拥有更高的作战效率。唯一的不足,就是T-43保持了76毫米坦克炮,火力基本没有提升。
从生产时间看,T-43在1942年初开始设计,按计划在1943年就能投入量产。但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让苏联当局认识到T-43坦克的火力太弱,无法对抗德国新型坦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给T-43坦克安装85毫米炮。
但是在关键的选择阶段,苏联高层最终否决了在T-43基础上发展一种85毫米炮中型坦克的方案,而是在原有的T-34基础上安装全新炮塔发展为T-34-85,从而解决了主力中型坦克的换代问题。虽然从各种角度看,T-43坦克都远优于T-34坦克,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能的平衡性也更好,但是T-43坦克的最大缺点就是“太新了”。
回过头来看,即使是被誉为“可靠性、生产性具佳”的T-34坦克,在量产初期都存在一系列毛病,例如工艺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等等。苏联坦克生产企业也是从1940年到1942年花费了一年多时间,逐渐修改和完善了T-34的各种设计,在生产上完成了磨合,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速度。
如果苏联在1943年后选择了T-43坦克,那么就意味着必须重走一遍这个“生产磨合”过程,坦克的生产速度也必然大幅下降,至少要花费几个月才能恢复。在战争时期,这种突然性的武器生产速度下降,将可能造成致命风险(换生产型号的几个月,有可能减少几千辆坦克)。相反,苏联在成熟的T-34-76基础上直接改造出T-34-85,不仅能直接使用原来的生产线,而且已经简化和增效的生产工艺还能继续保留,换代速度要快得多。
事实上,连美国人也是选择了不太完美的M4“谢尔曼”坦克,作为大批量生产的主力,由此可见工艺简单和生产速度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当然坦克性能至少要有最基本保证)。
由此可见,德国轻易停产了“虎”式坦克,在二战时期属于相当低级的战略错误。要知道,“虎”式坦克在1945年也依然能够打败盟军的多数坦克(包括T-35-85、M4A3、彗星等),即使是IS-2重型坦克也只是堪堪打成平手。这种“自行裁军”的战略错误,二战时期似乎也只有德国人干得出来。
相比之下,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在战争后期也能拿出M-26“潘兴”、T-44、IS-3等八级坦克,但是为了优先保证T-34、M4“谢尔曼”、IS-2等一线坦克(多数只是六、七级车)的生产,这些先进坦克并没有急于大批量产,更不会为此关掉了T-34和“谢尔曼”的生产线。(作者:陶慕剑)
虎王的时候德国已经严重缺乏稀有金属了,虎王纯粹以渗碳钢堆装甲,实际防护能力远低于虎式。大家可以搜搜春醒战役被击毁的虎王图片,很多虎王不是被击穿,而是被击中后装甲崩塌,一发100毫米口径炮弹过去,崩塌几十厘米的缺口。
小胡子在敦刻尔克之前可谓算无遗策,之后就是昏招频出,虎王换虎式根本算不上战略错误
坦克自身的技术性问题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虎王的生产太过于费时从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在战时,生产的效率有时候比单纯的追求质量更重要,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我们说的性价比。比如汤姆逊在美国士兵手中就不是一百发弹鼓的豪华版了,而波波沙冲锋枪是使用锯成两段的莫辛纳甘步枪的枪管,这也让他的快速生产成为可能。虎王坦克的数据非常优秀但问题是你并不能保证自己在战场上永远以正面装甲面对敌人。所以很多时候出现的情况就是,虎王坦克如同一只狮子一般被一大群猎狗围攻。。。你没有牛逼到侧面和菊花的装甲都像正面装甲一样强悍,所以后期的虎式和虎王所取得的优秀战绩大部分是在埋伏作战中采用控制距离距离的战术获得,而苏军一旦包抄战术成功的时候,德军装甲部队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T-43-85已经得到量产标准,最后是因为优先级别低于T-34-85而被遗忘。山口丁虎王就别拿来说了,魔改得过分,按历史数据最多只能给7级。
玩过即时战略游戏吗?什么都不懂就在这放屁,人家矿比你多难道你还跟人玩数量?就只知道看工时不看击杀比,不看双方的各种资源对比。就知道一辆虎王的工时可以造5辆4号,那多出来的四辆四号找谁驾驶?多出来的4辆找谁维护?多出来的4辆的弹药、燃料找谁补充? 一辆虎王被毁也就是一辆虎王以及所属弹药燃料加5个人被毁,5辆4号被毁损失多少又不懂算了?
后期发现虎式降档被克制了,中档有豹式坦克,所以不需要虎式而是虎王
老老实实老虎用到死,中坦长四换五号得了……德三这种多一型新坦克就得新开好几条不兼容零件的生产线的思路不死没天理了。纸面性能漂亮的要死,如果在真空球里玩坦克版骑士对决,德系车简直就是为这个而生的。
德国人的工业设计制造的偏执造就了虎式虎王豹式等希特勒动物园!没考虑标准化,产量,只追求武器性能。而毛子就反过来了,和平时期设计的,还讲究点。所以有了T34,KV系列。但为了生产便利,生产工艺使用了铸造炮塔,车体,经管前期有铸造空泡问题,到了43年才解决空泡问题。苏联不还是照样生产!应对T34KV系列,而开发的虎式,毛子干不过之后,针对性开发就简单粗暴,车体现成的,堆口径,打不穿,砸穿,所以有了122,152炮的突击炮,根本不管射速之类的指标,152的分装弹药,一分钟2发的设计指标,实战做不到,基本都是一分钟一发。
现在的俄乌战争已经证明,坦克根本不需要太高的性能,脆皮豹和避战M1根本就不适应战场,一旦损毁难以快速补充,反而是俄罗斯的坦克是能战损多少就补充多少,过分高大上反而是累赘。
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数量和生产速度才是王道
[横脸笑][横脸笑]毛子用命填的t34-85啊![横脸笑][横脸笑]真我打你一炮命中就死人啊![横脸笑][横脸笑]t-34观察镜就34毫米厚的钢板,虎式的是1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横脸笑][横脸笑]t34的穿透能力100出头,虎式的88炮能打150……[汗][汗]诶……
实际证明虎王在防御战上的表现远高于进攻战。但希特勒还是将虎王投入进攻战然后被消耗掉了。
最大的原因德国当时处于劣势,所以更有动力投产新式武器以图挽回败局。
最简单的概括就是量都是严重不足了 质根本就解决不了了 1 VS 10了 怎么打
俄乌战争,开着坦克准备战斗。有人说以后战争无人机可能替代坦克,永远不可能,坦克就是陆军的主要武器,坦克可以运输士兵,在攻击的时候,士兵可以躲在坦克的两边和后面,坦克就是士兵的盾牌,坦克有炮弹和先进的机枪攻击对方,没有坦克士兵前进的时候前面没有遮挡物,那就是必死无疑。现在最重要的是研究激光炮和先进的信号干扰器,干扰无人机信号,让无人机无法正常工作。炸掉信号塔,没有网络信号,无人机就是废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网络以后会取代地面信号塔,因为卫星网络信号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都有信号,地面信号塔以后会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虎王主要是高倍径的88炮太难造了
二战德国没有重点发展中型坦克才是战略错误
这就好像虫族小狗和神族刀兵哪个厉害?当然是刀兵。但是一个刀兵干不过六只小狗。
膨胀了
最合适大规模装备的应该是豹式!可惜出来的晚了点,希特勒又太喜新厌旧![笑着哭]
虎式坦克没有一辆是正面装甲击穿而被击毁的
次序不对。不是生产十辆黑豹,就能转产三辆虎。但三辆虎可以转产二辆虎王。
究其原因,小胡子体量太小,没有战略纵深,地缘环境四面环敌。如果换成纳粹美国,二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T34那个悬挂没给够钱,后续美国厂家没有足够资金就停止技术改进了。
德国打不起消耗战,只能想办法提高战场上的交换比。
T34还是T43?
消耗战,坦克就是快消品。空军也是一样。另外,法国投降之后,小胡子应该联合英国干苏联。苏联没有美国的工业扶持早玩球了。二战前大胡子把苏联红军中高层清洗个编,连波兰都干不过了
德国当时是陷入纯技术流致胜的误区…
mg42好用实惠 便宜好生产 后勤压力小 t34 凑活能用 便宜好生产 后勤压力小 质变没能弥补量变带来的差距三个臭皮匠打死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