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故事,请理性阅读。
“你说你娶谁不行,给你介绍了那么多邻村的姑娘,你非要带回来个黑老外。”
“妈,阿尔娃对我真的很好,你可千万不刚让她听见这句话。”
原来,出生在印度的富家女阿尔娃,有缘结识了一位中国农村小伙儿张军良。
由于张军良出身贫寒,他很自卑,甚至和阿尔娃一起约会的时候,甚至连直视她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不是阿尔娃的坚持,两人根本走不到最后。
作为农村的贫困户,家里要迎娶印度富家千金,本以为张军良的父母会喜上眉梢。
却万万没想到,每当亲戚们提起时,这对老夫妻都是唉声叹气的。
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张军良的母亲依旧是满脸惆怅,不过阿尔娃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当娘家问阿尔娃在中国的贫民窟过的怎么样时,她一直说的就是很幸福,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那么阿尔娃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身为一家人,婆媳之间的感受就是这般的大相径庭?
01 童年的快乐
阿尔娃出生于印度高种姓的家庭里,和其他的印度小孩儿不一样。
她的父母经营了一家公司,都有着非常稳定的收入,小尔娃也算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了。
出门车接车送,回家有菲佣照顾饮食起居,就连学校都是父母早就已经安排好的。
她上的也是当地有名的一所贵族学校,在那里,更多培养的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
在兴趣的加持下,阿尔娃的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更是在高考中,拿到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印度最好的学校德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能在这个地方上学的学生,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点产业的。
所以在阿尔娃的周围,不乏很多有钱有势的追求者,不过在她眼里,这些都是浮云。
在上大学期间,她结识了一位孔子学校的学生,这对她的影响很深。
跟她在一起时间长了之后,也开始学习起了中文。
平时没事的时候,她就会翻阅一些中文的动画片来看看,拼音写字,这些都是阿尔娃自己钻研的。
不过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众所周知,想学习好一门语言,就找一位当地的人聊天。
阿尔娃也是这么想的,从那之后,她就在网络上开始寻找着自己合适的伴侣。
也正是这样,让她认识了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张军良。
张军良的生活和阿尔娃刚巧相反,出生于中国一个偏远的农村里,每天吃饱穿暖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别提学习了。
他学都没有上完就步入社会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家附近的一个工厂里上班。
他的工资是按照干活的时长来计算的,干的多,才能挣得多。
所以那段时间,他所有的生活都是打工挣钱。空闲的时候就在宿舍里,抱着手机打发时间。
突然张军良同宿舍的同事,给他说了个“翻墙”的软件,注册了一个外国的账号,说是这上面有很多外国人发的帖子,很有意思。
这让张军良一时来了兴趣,赶紧给自己也下载了一个。
02 碰撞的火花
那天,张军良还和原来一样,在宿舍里扣着自己的手机。
突然来了一个好友申请的消息,张军良看着那一串的英文字母,摸索着点了同意。
这正是阿尔娃发来的,她当时也再寻找这个平台上的中国人,刚巧就遇到了张军良。
张军良同意了还没有一分钟,手机对面就发来了消息:“你好,我是ALVA,你是中国人吗?”
在当时那个时候,假装外国人聊天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张军良也没有在意,于是反问道:“难道你不是?”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军良等了很久,都没有收到阿尔娃的回复。
大概又过了五分钟,张军良的手机再一次响起,那段话一看就像是网上的翻译软件现查的。
“我是一位印度人,中文不好再学习,认识你还挺高兴。”
张军良翻阅这她日常发布的一些朋友圈,判断了她应该就是一位印度人。
从那之后,两人就联系上了,而张军良也充当起了阿尔娃的小学语文老师。
阿尔娃的认真和开朗,潜移默化的也再改变张军良的性格。
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张军良也逐渐喜欢和阿尔娃聊天了。
突然有一天,阿尔娃一直都没有上线,真是可怜了张军良,在网络上苦苦等了很久。
接连好几天,张军良给阿尔娃发了好几天的消息,都没有得到回复。
这让张军良着急了,但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办法。
当时张军良只有一个想法,就是阿尔娃应该是已经谈恋爱了,所以为了避嫌不再联系。
就在他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阿尔娃来信了。“张军良,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见面吗?”
这苦苦等了几天,就是一个重磅炸弹,这搁谁可能都接受不了吧。
于是他委婉的拒绝了阿尔娃,并告诉她原因是自己根本没有钱去印度。
03 网恋奔现
开朗的阿尔娃根本没有在意张军良说的这些话,而是告诉了她一个开心的消息。
“你不来我可以去啊,我要去中国,你能不能陪我。”
张军良简直不敢相信:“真的吗?你真的会来中国吗?”
原来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有一个合作,因为世博会的原因,想要招募一些会印度的志愿者。
那么德里大学自然是首当其中,在考虑的范围内。
又会中文,长得又好看,阿尔娃自然而然就被学校推举出来了。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阿尔娃和张军良最快乐的时候了。
阿尔娃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之后,和张军良也再周边游玩了很久。
这次的碰面,让两人的感情又更深了一步。
那天,两人找了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坐下吃饭,阿尔娃再一次向张军良告白。
张军良看着穿着华丽的阿尔娃,自卑的心更加的深。
他终于向阿尔娃吐露了心声,本以为两人从此往后不会再有交集的时候,没想到阿尔娃的勇敢,彻底打动了张军良。
阿尔娃说:“你不要自卑,其实是我主动追求你的,你可能有所不知,在印度我要是嫁出去还需要准备大量的嫁妆。”
她的意思就是说,其实自己和张军良在一起,还省了不少钱,所以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好。
也正是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张军良的顾虑,正式将阿尔娃介绍给自己的家里人认识。
04 来自母亲的偏见-上网刷视频,都是脏乱差
“什么,你找谁不好,找个黑老外。”没想到最反对的是张军良的母亲。
张军良向母亲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觉得,阿尔娃人非常好,对我很好。”
“而且她和印度其他人不一样,人家是高种姓的,在印度是有菲佣的。”
原来,张军良的母亲,那些年,没事也会在网路上刷视频。
而她看到的印度都是脏乱差,虽然不能说这么夸张,但他们吃饭都是不用筷子和勺子的,都是用手。
甚至还听说,他们平时上卫生间也不用纸,都是用....
讲到一半,张军良就打断了母亲的话:“妈,你别这么说,这都是很早以前的印度了吧。”
要说母爱的伟大真的无法用任何事情衡量的,儿子既然已经这么说了,只能同意了他们。
阿尔娃回国之后,也将这件事情与家里说了一下,两位新人的父母终于都被搞定了。
毕业之后,两人顺利的在中国办了婚礼,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来祝贺这对新人。
婚后的这些年,张军良和阿尔娃的感情都非常好。别看阿尔娃是印度的高种姓,从小都是被佣人照顾大的。
可做起了中国的媳妇,她很认真的向婆婆请教,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会做很多中国的美食。
有了孩子之后,她更是在家里做起了贤妻良母。
后来,有朋友问过阿尔娃,自己家里明明那么有钱,为什么非要嫁到中国受苦呢?
阿尔娃摇了摇头,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来中国受苦的。
以前虽然在家里被父母照顾的非常好,但是如果嫁到别人家,那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尽管自己的家底多厚,但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比男性要低的。
可在中国不一样,和张军良在一起之后,她接收到了极大的尊重,这是她最在意的事情。
另外,中国更是多了一丝烟火气和人情味。在农村家家户户做什么好吃的,甚至还会想到邻里邻居。
毕竟中国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她在中国待了八年之后,学会的道理。
(声明:本文纯属虚构故事,非我自己的经历,文章中所出现人名、地名均与现实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