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进行中,全红婵、陈芋汐再创辉煌,拿下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两位小将的艰苦拼搏,也离不开教练陈若琳的苦心指导。
陈若琳也曾是享誉世界的跳水健将,年纪轻轻拿下22个世界冠军、5枚奥运金牌,登顶大满贯,被称为“伏明霞第二”。
可在陈若琳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无尽的伤痛。
幼时被父母抛弃,成为世界冠军后,母亲却变得温柔体贴,想要找回失去的亲情。
那么,陈若琳后来是否接受母亲的示好?儿时的伤疤,能否被迟来的爱意所治愈?
"被抛弃"的孩子,站上了跳水舞台1992年的江苏南通,小丫陈若琳诞生了,上头还有一个哥哥,本来能凑一个好字,可惜的是,若琳的家庭并不幸福。
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让父母感到非常疲惫,几乎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尤其面对出生不久的若琳,父母更是一个头两个大,饿了就嗷嗷哭,父亲睡得迷迷糊糊,只好拿起奶瓶塞她嘴里,让她安静下来。
就这样过了几年,若琳对父母的记忆,停留在了3岁。
那一年,父母感情破裂,婚姻走到尽头,孩子的归属成了大问题。
让小小的若琳崩溃无比的是,她成了那个没人要的孩子,母亲选择了哥哥,毅然决然地拉着哥哥远走国外。
父亲一个大男人不会照顾孩子,最后是外公外婆接下了抚养孩子的重担。
外婆看着瘦弱的若琳,别提多心疼了,带着她回了自己家,悉心照料。
后来时间长了,不知若琳父母是否来看望过她,给过她温暖的关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若琳被过继给了舅舅、舅妈。
这下子,虽然少了父母的陪伴,可关爱她的人也变多了。
因为这一大家子的关心,若琳偶然间走上了跳水这条路。
若琳从小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地去医院打针挂水,外婆为了鼓励她,欺骗说自己能通过电视看见她哭。
坚强的若琳当真了,再进医院就不哭了,还主动跟医生问好、聊天。
可是,孩子这样总生病也不是办法,外公外婆听说游泳能强健体魄,就带着她走进了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
殊不知在这里,若琳将会遇到那个影响她一生的运动——跳水。
跳水教练高峰爱才,看见若琳先天条件好,小小年纪胳膊腿都很修长,便让她练习跳水。
若琳起初只是觉得好玩,直到一场跳水比赛,看见运动员凌空而起,实在太帅气,大大激励了她。
从此,若琳下尽了苦功, 起早贪黑地训练,不怕苦也不怕累。
运动员台上光鲜,背后的苦楚常人难以体会,但家人是深有其感。
外婆最疼爱若琳,她的小枕头、被子、衣服和袜子上,外婆都会细心地缝上“若”字。
一谈起若琳,外婆就难受地说孩子太苦了,每一次去看训练,若琳和其他孩子一起,双脚倒立贴在墙壁上。
过了好久,不少孩子都下来了,只有若琳还在一动不动地坚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地滴在地板上。
天道酬勤,十年如一日的苦练,若琳终于站在更大的跳台上,惊艳了世界。
跳水生涯攀顶峰,父母开始重新爱她从2003年起,陈若琳就是一位杀出重围的超强选手,拿金牌拿到手软。
2004年跳水锦标赛上的亮眼表现,更是引起了“铁娘子”周继红的注意,让她成功进入国家队。
在陈若琳的心中,“跳水女皇”郭晶晶,“跳水皇后”伏明霞,不仅是她的前辈,更是她的偶像,她想要成为像两人一样优秀的跳水冠军。
她拼尽全力,一步步从从替补位走到了跳水世界杯的舞台,并一举拿下双人跳水冠军。
初露锋芒便已是势头强劲,一场场比赛的杰出表现,让她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里快速增长的身高和体重,成为困住陈若琳的一个大难题。
体型保持不住,想要练习更高难度的动作,无异于难上加难。
为此,陈若琳严格控制饮食,一日两餐吃得很少,晚饭直接取消,零食更是连碰都不敢碰,有时候晚上饿得不行了,就立马睡觉。
一边是魔鬼训练,一边是严苛的饮食摄入,陈若琳不敢有过一刻松懈。
2008年,16岁的陈若琳第一次站在奥运会赛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她,因为近两届奥运会的10米跳台冠军,都没有中国选手的身影。
面对意大利跳水老将海曼斯的超强实力,年纪尚小的陈若琳却显得很是稳重,紧咬分数,不断拉近与对手的差距。
到了最后一跳,陈若琳更是上演“水花消失术”,封神一跳拿下本场比赛的冠军。
自此以后,陈若琳开始一路征战,5253B这个最高难度动作,却成为她的拿手好戏,常常获得满分。
从国际泳联跳水大赛,到12年伦敦奥运会,13年世界跳水锦标赛,16年里约奥运会,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陈若琳全部夺魁。
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追上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等一众跳水健将,成为中国世界跳台冠军最多的运动员,跳水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可陈若琳忘了,功成名就后,身边所有人都会变成好人,哪怕是父母也不例外。
16年里约奥运会上,陈若琳稳定发挥,赛后却看见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面孔。
那个离开她21年的母亲,终于坐在了观众席上。
那一刻,不知陈若琳的心里,是幸福还是苦涩。
幼时父母离异,或去往异国,或重组家庭,两个大人愣是带不了一个孩子。
纵然有着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的疼爱,可亲生父母的地位之重,是无法取代的。
每当看见别的孩子享受着父母的贴心照料,陈若琳大约也会难受,会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会如此呢。
可时隔多年后,那份她梦寐以求的爱回来了,她该当作无事发生,坦然接受吗?
事实证明,孩子爱父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母亲温柔的目光,细心的问候,看台上振奋人心的欢呼呐喊,还是抚平了陈若琳内心的伤痛。
长大以后,她似乎也体会了母亲的不容易,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确实太艰难。
就这样,陈若琳紧紧拥抱着母亲,害羞地向母亲展示着自己的金牌,开心的像回到了小时候。
只要有父母的爱,有人在自己身后,她就会感受到无比幸福,她还是想要寻回失去多年的疼爱。
结语2016年,陈若琳因颈部伤病退役。
不过,她依然为跳水队的传承而努力着,担任裁判长, 成为全红婵的教练。
后起之秀势头正旺,身为前辈的她,开始用自己曾经的经验,来帮助全红婵度过艰难的发育期。
或许在将来,在师父陈若琳的指导下,全红婵会青出于蓝胜于蓝,让中国跳水队更加辉煌。
本文信息来源
【1】新浪奥运转载现代快报,2008-08-13,“陈若琳为防发胖,一年没吃晚饭,父亲重病瞒了她两年”.
【2】天津北方网,2016-11-30,“心疼!光鲜的运动员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