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花路》明显模仿《站台》,但效果不如《站台》,原因出在哪里

大白天综艺食堂 2021-11-22 09:29:45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赛段爸妈这个主题,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六兽的作品——《走花路》。

看过前几期节目的观众,一定对六兽这个编剧印象深刻,他一人写出了多个经典作品,比如《这个杀手不大冷》《站台》《互联网体检》等等。可以说六兽几乎就是这个节目里好作品的保证,而且六兽甚至比很多演员都要有人气。

而看过《走花路》的观众,肯定第一时间想到了六兽的另一个作品——《站台》。

两个作品的创作思路如出一辙。如果说《站台》是描写父子之间难以直接表达的情感,那么《走花路》瞄准的就是父亲对女儿的不舍和深刻的爱。两个作品,对准的都是父亲这一元素。

而且,从创作框架来看,两个作品相似度也很高,都是夸大细节,用来表达父亲的纠结。《站台》中,父亲死活不和儿子拥抱,甚至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非常规动作来敷衍儿子;《走花路》中,父亲为了不让女婿这么快就牵走女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拖延时间,甚至还搬出老战友加戏。

两个作品中的两个父亲,都处于情感的纠结中,而且表达方式都是含蓄的。

而两个作品的底,又都是催泪的。

对于国人来说,哪个男人能真正和父亲没有完全隔阂进行交流?所以当父子拥抱的一瞬间,很多人的眼泪是绷不住的。而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谁能心如止水地把女儿随意交到女婿手里?所以那一刻,凡是女儿的爸爸,都会忍不住把手伸向眼角。

好了,相似点说完了。《走花路》模仿《站台》没什么问题,毕竟都是六兽的作品。那么不同点呢?

两个节目最大最直观的不同点,《站台》喜剧效果更好,包袱更多,而《走花路》,只能说差强人意,至少效果上,不如前者。

至于原因,就是《走花路》这个作品,话太多。

还记得《站台》这个作品的调子吗?背景色调是昏暗的,低沉的,甚至压抑的。着符合父子离别的氛围。而这个作品的故事背景又是民国时期,所以当演员文邹邹地说着民国风格的台词时,就有一种不搭调的喜感。

其实演员的话无需太多,如果太多,就会冲淡背景和色调。而正是恰到好处点到即止的对白,把张力全表现出来了。

但是《走花路》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这和故事前提有关,既然是婚礼现场,又有司仪,就不可能像民国的站台那样静谧,热闹是必然的。

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演员还想把《站台》里那种点到即止的语言风格照搬过来,就和语境违和了。没办法,司仪要说话,父亲要致辞,新娘新郎当然也不可能一言不发。所以这个作品中,演员话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契合故事背景。

但这样一来,就完全无法达到《站台》那样的恰到好处的效果了。、

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等那种非常精妙的包袱,但一直没等到。一是情境不允许,二是,过多的台词,已经把这杯果汁冲淡了。

《站台》中,东靖川饰演的列车员只有三句词,但显得不可或缺,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而《走花路》中,蒋诗萌扮演的司仪,话多得都有点聒噪了,但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东靖川的三句词,是整个节目的气口,而蒋诗萌这么多台词,却依然没有什么存在感——只不过,婚礼必须有一个司仪而已。

其实,《走花路》是吃了题材的亏。前面说过,婚礼的氛围不可能是静谧的,所以新郎新娘司仪亲友这些元素都要有。但怎么安排他们,就成了编剧的难题了。所以也怪不得编剧,毕竟人一多,安排起来的难度就要大得多,所以话就必须多。而同时,《站台》那种严密工整的小精致,就不可能得到再现了。

3 阅读:2683
评论列表
  • see 4
    2022-01-10 08:50

    站台太尬,强行父子情,走花路合理性好很多。

  • 2021-11-24 23:38

    把张叔变成母亲,变得更切题,喜剧效果加倍,一个刚一个柔,最后把不舍变成祝福!

    天天叶小钗 回复:
    是的。那个角色感觉有点强行带上那个演员的意思
  • 2022-01-12 20:21

    挺好的呀,张叔也有很多笑点,谁管你合不合理啊,好笑就行

  • 最不喜欢就是喜剧来个硬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