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里七座祠堂,浓缩着古祠堂建筑的精华

天成聊旅游 2023-03-11 09:24:04

我在一本关于浙江金华古村落排名的书上看到,金华的寺平村得分94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这给了我较深的印象。

因缘际会,在从金华去游埠古镇的路上,当我发现寺平古村景区就在附近的时候,不顾夏日炎热,果断决定转道去古村看一看。

本文视频已发布,惜访问者寥寥。

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去观看

初步印象

一进村口,就看到一块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应该没来错!

然而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民俗,令我感觉挺失望的。

好好的古村,到处是翻新的痕迹,特别是红灯笼,我一直觉得,古村落可以不挂的。

一直走到很里面,我都在狐疑:这难道是一个有700年历史的村庄?

感觉这个村子,要表达的元素很多,似乎在刻意迎合中老年游客的怀旧情怀。

但是,我们要理解,村子要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审美。等我们老了,再看到这样的风景,又是一个记忆的符号。

好比十年以后,我们再来回忆这些年戴口罩的日子,想来一定也是感慨万千。

集体记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渐入佳境

随着深入村庄,我渐渐发现这个村庄不一样的地方;慢慢理解,寺平古村,为何在传统建筑保护价值方面,评分尤其高。

你看门楼上的砖雕,极其精美,砖雕作品灵动通透,无一不是匠心独运,难怪寺平古村也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的砖雕民居”。

村名的来历,据传春秋时期,有个菇蔑族被周王朝驱逐南迁至此,建菇蔑国,取戴为姓,等待战争。起初在高山上设庙宇祭拜以求复兴;后秦汉统一中原,他们不再幻想兴国,于是就在寺庙的旁边一平地上建屋居住下来,取名寺平村。

据说,这个古老的村落先人们,是依据神秘的“七星伴月”地形图景,来规划全村的建筑。

分别建造了百顺堂、崇厚堂、立本堂、基顺堂等七座宏伟的明清祠堂,希望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但我觉得古村的这个所谓依据“七星伴月”规划村庄,可能是一个传说。

古人建村之初,并不会像现在的城市建设,先出一张规划图,然后开始按图建造,没那么讲究!

一个自然村,人口是慢慢增加的,房子也只能一幢幢建造,几百年后,等整个村子形成规模,这才发现全村的格局与某个图案巧合,于是有了提炼加工,最后变成传说。

而景区的旅游开发者,也会抓住这一点放大,并自圆其说。

关于这一点,兰溪的诸葛村,武义的俞源村,都有类似的旅游开发思路:即用某种神秘的图腾,并借助古代名人,赋予美好的寓意。

当然,我可能是犯了职业病,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老郑曾经是一名设计师,当我设计一个logo,要为客户解释为何这样设计,至少要说出三个设计理念,一定要说得头头是道,自圆其说,有寓意,方才有可能通过方案。

更美好的寓意

如今老郑沦为过客,旅行的人,就不要想那么多,不如沉浸在当下,赋予的各种美好寓意中。

何况寺平古村,是中国十大美女之一银娘的故乡,一个古风盎然的村落,年代久远是刻在它的基因里。

你看百顺堂,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宏伟独特,堂内有数根木柱,下面粗上面细,中间还歪歪扭扭,一看就是一棵树直接当柱子,具有木柱合一的特色,中间设有戏台,是古村的文化活动中心。

立本堂,始建于清朝早期,占地300多平方米,堂中构造宏伟,蝙蝠斗拱堪称江南一绝,雕梁画栋,可以想象当年富丽堂皇的盛况。

行走在村落里,干净清爽,一池月湖,一座小桥,绿树粉墙,倒映在水间,七座祠堂气势恢宏,接天引地,老宅厚重朴素,细节精美,确实浓缩着金华祠堂古建筑的艺术精华。

走到村外,一片稻田正在翻耕,一群白鹭翩翩飞舞,远处秀美的九峰山峥嵘起伏,乡村曾经遥远的记忆,都被这一片山水浓浓的记录。

这时,我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古村落更美好的寓意,其实在这一片希望的田野上。

旅行信息

门票:20,停车免费;金华本地70岁以上老年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或者老年证免票。

开放时间:8:30-17:00

自驾路线:金华城区—沿白汤下公路往西—到汤溪镇—转道汤溪—莘畈公路,直达寺平古村。

公共交通:金华市区南站坐501或502路,到汤溪西门,然后转坐城乡公交(汤溪至井下)班车到寺平古村落景区下车即可。

我是老郑,行摄天地,纷繁世界与您同行,欢迎关注!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