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4大类止泻药一文总结,最后一种90%的医生不知道!

营养均衡餐桌 2024-09-02 22:44:40

腹泻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对腹泻剧烈而持久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止泻药对症处理以缓解腹泻症状。

肠黏膜保护剂

包括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1. 蒙脱石

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排便次数和量,提高治愈率(A 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也证实了蒙脱石可以降低成人水样泻患者的腹泻次数和腹泻时间。

① 作用机制:蒙脱石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② 适应证: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③ 用法用量:散剂/口服

成人:3 g/次,3 次/日;

儿童:< 1 岁患儿:3 g/d,分 3 次;1-2 岁患儿:3~6 g/d,分 3 次服;≥ 2 岁患儿:6~9 g/d,分 3 次服。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④ 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产生轻度便秘。

⑤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腹泻时,应注意纠正脱水;如出现便秘,可减少剂量继续服用;儿童急性腹泻服用 1 天后,慢性腹泻服用 2~3 天后症状未改善,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药用炭

① 作用机制:药用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从胃肠道中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使这些毒性物质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中排出体外,使体内肌酐、尿酸积存量降低。

② 适应证:食物及生物碱等引起的中毒及腹泻、腹胀气等。

③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成人剂量为 0.9~3.0 g/次,tid。

④ 特殊人群用药:服用药用炭可影响小儿营养,禁止长期用于 3 岁以下小儿。

⑤ 不良反应:可出现恶心;长期服用可出现便秘。

⑥ 相互作用:不宜与维生素、抗生素、洋地黄、生物碱类、乳酶生及其他消化酶等类药物合用,以免被吸附而影响疗效。

⑦ 注意事项:药用炭能吸附并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影响消化酶活性。

肠道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是中度的、菌株和剂量依赖性的(剂量 > 1010~1011 菌落形成单位),特别是对某些病毒导致的水样腹泻效果较好。

推荐益生菌应用于急性水样腹泻。对侵袭性的细菌导致的炎性腹泻不推荐使用。推荐在疾病的早期给予益生菌治疗。

对急性水样腹泻,强烈推荐布拉酵母菌、鼠李乳杆菌,推荐其它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依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联合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可选择酪酸杆菌。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推荐应用布拉酵母菌。

益生菌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胀气和轻度腹部不适,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免疫功能缺陷及短肠综合征为禁忌证。益生菌的活菌制剂,应尽可能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具体治疗药物

1.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① 作用机制: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激发机体免疫力。

② 适应证: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型急性腹泻、慢性腹泻。

③ 用法用量:

胶囊剂:口服,成人剂量 210~420 mg/次,bid,重症加倍,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儿童用药酌减,婴幼儿服用时可将胶囊内药粉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

散剂:用温水冲服。成人及 6 岁以上儿童,2 g/次,3 次/日;1~5 岁儿童,1 g/次,3 次/日。

④ 相互作用:

制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弱其疗效,应错时分开服用。

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故应错时分开服用。

⑤ 注意事项: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 40℃。

2.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① 作用机制:本品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为健康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消耗氧气,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 适应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腹泻。

③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1.5 g/次,tid,重症可加倍服用或遵医嘱,餐后用温开水或温牛奶送服。

④ 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包括新生儿、婴幼儿)请遵医嘱。

⑤ 不良反应:上市后报告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荨麻疹、盗汗、乏力、嗜睡、腹胀、腹痛、呕吐、稀便、腹泻等。

⑥ 相互作用:

氯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青霉素对本品中的活菌有抑制作用。

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

⑦ 注意事项:活菌制剂,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时,温度不能高于 40℃。

3. 复方嗜酸乳杆菌

① 作用机制: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为肠道菌群调整药,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提高肠道酸度,从而抑制肠道致病菌繁殖。

② 适应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如轻急性腹泻等。

③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0.5~1.0 g/次,tid。

④ 相互作用:

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弱其疗效,故应分开服用(间隔 3 小时)。

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活菌,不能合用。

肠道分泌抑制剂

1. 脑啡肽酶抑制剂:消旋卡多曲

消旋卡多曲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的病程(B 级),在最初 24 h 内能明显地控制腹泻症状(B 级)。能减少 2 月龄以上儿童急性腹泻病程及频率,益处明显,推荐使用。

① 作用机制:可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酶,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且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

② 适应证:

胶囊:成人急性腹泻。

散剂:幼儿和儿童急性腹泻。

③ 用法用量:

成人急性腹泻:po,100 mg/次,3 次/日,餐前服,治疗时间不超过 7d。

幼儿和儿童急性腹泻:po,1.5 mg/kg/次,tid,总剂量应不超过 6 mg/kg/d。30 月~9 岁(13~27 kg):30 mg/次;≥ 9 岁(> 27 kg):60 mg/次,3 次/日,须连续用药直至出现 2 次成形便,连续服用不得超过 7d。

④ 禁忌:

果糖不耐受、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或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患儿;

肝肾功能不全患儿;

3 月龄以下的婴儿。

⑤ 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⑥ 不良反应:偶见嗜睡、皮疹、便秘和和腹痛等。

⑦ 相互作用:

红霉素、酮康唑等细胞色素酶 P450-3A4 抑制剂可能减少本品的代谢,增加毒性。

利福平等细胞色素酶 P450-3A4 诱导剂可能降低本品的抗腹泻作用。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存在加剧血管神经性水肿类(血管性水肿)不良反应的风险。

⑧ 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出现脱水现象,本品应与口服补液盐合用。

2. 次水杨酸铋

其为抑制肠道分泌的药物,能减轻腹泻患者的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3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发现,次水杨酸铋能有效减少腹泻次数,并证实在治疗期间可以显著减少腹泻伴随症状。该药的安全性较好,可用于旅行者腹泻的治疗。

① 作用机制:本品的活性成分覆盖于胃粘膜表面,保护胃粘膜,减少胃的不良刺激;抗分泌作用;吸附细菌素(如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毒素或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直接抗菌活性。

② 适应证:治疗各种腹泻(包括旅行者腹泻)。

③ 用法用量:分散片(262 mg/片)/口服。

成人:2 片/次,tid;

儿童:9~12 岁儿童,1 片/次,tid;6~9 岁儿童,2/3 片/次,tid;3~6 岁儿童,1/3 片/次,tid;3 岁以下儿童,按体重计 6.4~13 kg,1/6 片/次,tid;按体重计>13 kg,1/3 片/次,tid。

④ 禁忌:对阿司匹林或次水杨酸铋过敏者;有出血性疾病患者;有溃疡病患者。

⑤ 慎用:正在使用抗凝药、降糖药和抗痛风药者;便秘患者。

⑥ 特殊人群用药:老年患者慎用。

⑦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便秘,停药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继续用药。

⑧ 相互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发生耳鸣者停止服用本品。

⑨ 注意事项:

腹泻伴有高热或腹泻超过 2 天者应尽快请医师治疗,不可随便使用本品。

治疗疗程一般不能超过 6 周。

3. 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酵母散

① 作用机制:本品中鞣酸蛋白经口服后在肠内经胰蛋白酶分解,缓慢释放出鞣酸,使肠黏膜表层内的蛋白质沉淀,形成一层保护膜而减轻刺激,降低炎症渗透物和减少肠蠕动,起收敛止泻作用。干酵母为啤酒酵母菌的干燥菌体,富含维生素 B 族,对消化不良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② 适应证:儿童肠炎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③ 用法用量:散剂(含鞣酸蛋白 0.1 g 和干酵母 0.1 g/包)/口服。1 岁以内:1 包/次;1~3 岁:2 包/次;4~6 岁:3 包/次,7 岁以上:3~4 包/次,3 次/日。

④ 禁忌: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患者。

⑤ 慎用:过敏体质者。

⑥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引起便秘。

⑦ 相互作用:本品能影响胰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的药效,不宜同服。

肠动力抑制剂

1. 洛哌丁胺

洛哌丁胺多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可以缩短1d的腹泻病程;但对于伴发热或明显腹痛等疑似炎性腹泻以及血性腹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无成瘾性。

① 作用机制:可与肠壁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类的释放,从而减少推动性蠕动,增加肠道转运时间。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减少大便失禁和便急。

② 适应证:用于控制急、慢性腹泻的症状。

③ 用法用量:

急性腹泻:po,初始剂量成人为 4 mg,6~17 岁儿童为 2 mg,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服用 2 mg。

慢性腹泻:po,初始剂量成人为 4 mg,6~17 岁儿童为 2 mg,以后可调节每日剂量以维持每日 1~2 次正常大便,一般维持剂量 2~12 mg/d。

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 16 mg/d;儿童给药剂量与体重相关(最大剂量 6 mg/20 kg),最大剂量不超过 16 mg/d。

④ 禁忌:不应作为以下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主要症状为高热和脓血便的急性痢疾;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或弯曲杆菌属等侵入性病原体引起的细菌性小肠结肠炎;

使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⑤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患者:妊娠前三个月内应权衡利弊。(妊娠分级:C)

哺乳患者:不宜使用。(哺乳分级:L2)

儿童患者:禁用于 2 岁以下的儿童。6 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本品的胶囊剂治疗。

⑥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时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儿童更敏感[1]。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肠胃胀气、便秘、恶心等。

⑦ 相互作用:

与口服去氨加压素合用可导致去氨加压素的血浆浓度增加 3 倍,可能是由于胃肠蠕动缓慢引起的。

与本品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加本品的效应。

与增加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合用可能会降低本品的效应。

⑧ 注意事项:

由于抑制肠蠕动可能导致肠梗阻、巨结肠和中毒性巨结肠时,不应使用。

如发生便秘、腹胀和肠梗阻,应立即停用。

治疗腹泻时,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或困倦的症状。因此在驾驶和操作机器时,应予以注意。

2. 地芬诺酯(苯乙哌啶)

① 作用机制:其为合成的哌替啶衍生物,对肠道的作用类似于吗啡,可减少肠蠕动而止泻,但无镇痛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迟缓,利于肠液的再吸收[2]。

② 适应证:急性感染性腹泻。

③ 用法用量:如果 20 mg/d,连续 10 d,仍未见症状改善,则停止用药。

④ 禁忌:黄疸、肠梗阻及伪膜性结肠炎或产肠毒素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者。

3. 地芬诺酯/阿托品

①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粘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粘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从而延长肠内容物与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内水分的回吸收。配以抗胆碱药阿托品,协同加强对肠管蠕动的抑制作用。

② 适应证:急慢性功能性腹泻。

③ 用法用量:片剂(含地芬诺酯 2.5 mg 和阿托品 25 μg/片)/口服,成人 1~2 片/次,2~3 次/日,首剂加倍,饭后服。至腹泻控制时,应即减少剂量。8 岁~12 岁,1 片/次,4 次/日;6 岁~8 岁,1 片/次,3 次/日;2 岁~5 岁,1 片/次,2 次/日。

④ 禁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⑤ 慎用:肝硬化、黄疸患者;正在服用成瘾性药物患者;腹泻早期和腹胀者。

⑥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患者:致畸作用,禁用。

哺乳患者:慎用。

儿童患者:新生儿和幼儿可引起呼吸抑制,故 2 岁以下小儿禁用。

⑦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见,服药后偶见口干、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抑郁、烦躁、失眠、皮疹、腹胀及肠梗阻等,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⑧ 相互作用:

不宜与巴比妥类、阿片类、水合氯醛、乙醇、格鲁米特或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能有发生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与呋喃妥因合用,可使后者的吸收加倍。

⑨ 注意事项:

只宜用常量短期治疗,以免产生依赖性。

由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和某些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细菌常侵入肠壁粘膜,本品降低肠运动,推迟病原体的排除,反而延长病程,故不能用作细菌性腹泻的基本治疗药物。

过量可产生呼吸抑制和昏迷,可洗胃并予纳洛酮解救。

药代动力学参数

常用止泻药药代学参数详见下表。

(点击可查看大图)

转自:丁香园用药助手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