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军方宣布了一个可能让军事爱好者惊掉下巴的消息:印度将在本国自行生产和维修米格-29使用的RD-33发动机,数量将达到数百台。
要知道,发动机的制造是一个相当讲究工艺和技术的工作。而且,印度能否为战斗机生产出合格的“心脏”也是一个疑问。
这个消息是简氏防务周刊披露的,印度国防部宣布已经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签署了合同,价值为6.34亿美元,用于生产和维修数百台RD-33发动机,其中生产数字可能达到上百台。据称,印度生产RD-33发动机已经得到俄罗斯方面的授权许可,将在该国奥里萨邦的科拉普特建立生产工厂。
当前,印度海空军都装备有相当数量的米格-29战机,其中空军有60多架,海军有40多架,后者主要是用于航母舰载机的米格-29K和米格-29KUB。据称,印度空军的米格-29,已经在2020年后全部升级到UPG型,将老式的设备统统换掉,采用更大的内部油箱,以及全新的液晶显示屏幕和航电设备,雷达也换成“祖克-ME”,此外发动机也将换成RD-33 系列-3型。
而印度此次宣布在国内生产的RD-33发动机,就是这种技术升级后的RD-33 系列-3型。据俄方宣称,RD-33 系列-3型主要用于老旧米格-29的改造,发动机推力从早期的81.4千牛,提升到85.1千牛,此外发动机寿命也有了一定提高。相比之下,“枭龙”使用的RD-93型和米格-29M使用的RD-33MK型,推力都更大,而且发动机寿命也更高。
由此看来,印度从俄罗斯引进的RD-33 系列-3型发动机,属于RD-33系列的“保守升级版”,主要升级方向是使用寿命,结构变化并不大。优点是技术可靠,生产门槛不高,但缺点就是性能提升不大。不过,这种走保守升级路线的发动机,对于印度的航空工业来说却是比较合适的。
事实上,印度航空工业同样存在“心脏病”问题,所有战机的发动机都依赖外国进口。其中,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用的是美国F404涡扇发动机,苏-30MKK和米格-29分别使用俄罗斯的AL-31和RD-33发动机,“阵风”使用的是MD-88发动机。如果再加上米格-21、米格-27、幻影-2000、美洲虎等等,印度每一款战机的发动机都不一样,后勤保障非常复杂,再加上需要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和相关服务,对印度的军费开支也是沉重的负担。
痛定思痛,印度也曾经试图开发自己的国产发动机,例如GTX-35VS“卡佛里”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研发早在1986年就启动了,作为“光辉”战斗机的配套动力,技术上对标的是美国通用F404发动机,号称最大推力可达81千牛。
但是,经过30多年的时间,耗资几十亿美元后,“卡佛里”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指标仍然达不到要求。印度方面给出的理由,除了缺乏经验外,还有工艺太复杂、缺乏关键材料、缺乏测试设施、缺乏专业人才等等,而且“先进国家还拒绝提供技术”。
更要命的是,印度国防部还不断修改“卡佛里”发动机的指标,认为原本的推力性能无法满足需要,要求提升到90千牛甚至100千牛的水平。对于缺乏基础的印度航空工业来说,“卡佛里”作为第一款国产涡扇发动机,能搞出原始版本就相当了不起了。然而,被修改指标后的“卡佛里”,在同级别发动机里已经是纸面上的“世界领先”了,终于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大白象”。
最终,印度不得不在2008年宣布“卡佛里”发动机与“光辉”战斗机脱钩,后者重新捡起了美国的F404发动机。尽管在后来,印度试图通过引进“阵风”战斗机,借助法国的技术援助重新启动“卡佛里”,但是体系转变太大,研发难度更上一层楼。不仅如此,印度军方还提出了更高的指标要求,“卡佛里”的原有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所有设计只能推倒重来。
“卡佛里”计划的唯一可能留下的遗产,就是降低尺寸和各种指标后推出的一种缩水版发动机,用于印度国产“雨燕”隐身无人机,最大推力已经从81千牛降低到52千牛,而且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目前看来,印度自行研发国产涡扇发动机的计划,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至少和战斗机已经无缘。那么,从俄罗斯引进RD-33发动机的生产线,就成为了印度重整本国发动机技术的另一条全新道路。毕竟,在毫无基础的前提下,与其从头开始“自行创新”,还不如踏踏实实从模仿开始。
尽管如此,印度引进RD-33发动机的前景,仍存在诸多问题。虽然俄罗斯技术转让了整套生产线和大修设备,但是涡扇发动机对技术、材料和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这正是印度人最缺乏的。尽管俄罗斯的技术管理制度比不上西方的水平,但也不是印度人能够轻松驾驭的。
所以说,印度海空军现有的100多架米格-29战斗机,未来20年可能将面临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印度人必须要交的学费。(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