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如此强大,为何还是处处隐忍?看苏联到俄罗斯的经历就懂了

文君侃历史 2024-09-06 16:20:0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过去积贫积弱时期,我们的隐忍策略让我们披荆斩棘,在逆境中谋生存、求发展。

而今,随着国力的崛起,我们仍坚守这份冷静克制,谋智取胜。

为何中国始终秉持这“隐忍”之道?

这背后又承载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银河号事件

在今日的伟大成就背后,中华民族曾跋涉过一段艰辛漫长的路。

当历史的指针回拨至昔日,映入我们眼帘的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段充斥着屈辱的征程。

每一步的艰难跋涉,都见证着中华儿女的坚韧与不屈。

1993年7月7日,当“银河号”货轮从天津新港满载六百八十二个集装箱启航,准备启程出发波斯湾的迪拜港时,一场暗流汹涌的风暴正悄无声息地逼近。

7月末,美国单方面宣称:银河号疑似运载着两种被国际明令禁止的化学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它们可是制造致命化学武器的关键。

相关部门如临大敌,迅速展开调查。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不容置疑的真相将美方所谓的铁证击得支离破碎,如风中泡沫般瞬间消散。

银河号的起点并非如情报所述的大连港,而是天津新港,航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并且它驶向的目的地也不是伊朗的阿布斯港,而是波斯湾地区的迪拜港,航向偏差在千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银河号装载的并非美国诬蔑的违禁化学原料,而是满满的五金产品和玩具。

8月3日,银河号正缓缓驶进迪拜港。船长张如德的心却沉入了谷底:前方一艘巨大的美国军舰正逼近,军舰上的导弹发射架和火箭炮清晰可见。

“我军怀疑你们货轮上载有违禁的化学原料,请立即停船接受检查!”军舰上的美国人通过扩音器向银河号喊话,语气不容置疑。

张船长厉声拒绝:“我船合法航行,绝无违禁品,你们无权登船检查!”

美军的军用飞机如苍蝇般在银河号周围盘旋,寸步不离。更令人胆寒的是,美方直言不讳地警告:“若银河号执意驶往伊朗,后果自负,我方将采取一切军事手段将货轮击沉!”

8月20日,银河号货轮被迫漂泊在海面上长达20天。

这漫长的等待,让船员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船上的食物和淡水资源逐渐耗尽。

为了维持生存,张如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这天起,船上的伙食一天减至两顿,每人只能分到一点点饭菜。

为了节省宝贵的淡水,张如德还不得不下令禁止洗澡和洗衣服。一股难闻的气味在船舱内弥漫开来,加剧着船员们的身心折磨。

8月28日,为了解救被无端扣押的船员,我们忍辱同意让美方人员登船检查。

美方人员一寸寸搜查,可他们期待的违禁物品却一直没出现。

扑了场空的美国事后却闪烁其词,至今拒绝道歉。

可他们的谎言如同一把利刃,刺伤了我们的尊严。

“银河号”事件的阴影尚未散去,美国已接连做出令人咋舌的举动,彰显其傲慢的霸权主义。

轰炸大使馆

1999年,美国作为北约的领头羊,带着一腔野心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昭然若揭,他们想让南斯拉夫屈服于炮弹之下,为他们侵占巴尔干半岛铺平道路。

北约的战机在天际呼啸,这片巴尔干半岛上的热血土地,即将经历78个日日夜夜的炼狱。

在这场无情的屠戮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竟也成了美军的“靶子”。

1999年5月8日清晨,北京城还在沉睡中,一场噩梦却在遥远的贝尔格莱德拉开了序幕。

随着一阵尖锐的划空声,数枚导弹划破黑夜,径直飞向萨瓦河左岸——目标直指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刹那间,震耳欲聋的巨响震彻整个贝尔格莱德,浓烟腾空而起。

硝烟散尽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殉国,另有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身负重伤。

面对这惨绝人寰的悲剧,美国却声称这只是一场“误炸”,归咎于一张“过时地图”。

这样的搪塞犹如锋利的刀刃,刺伤了我们的心。

中国人民一遍遍地抗议,美国总统克林顿才致以一封迟到的道歉信。

但那薄薄的纸片上,怎能抚平伤痛?美国人的轻描淡写,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在轰炸我国大使馆仅两年后,美国再次对我国发起了挑衅——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侦察机肆无忌惮地侵入中国领空。

中国空军立即派出战机进行驱逐。

美军无视中国方面的警告,拒绝撤离,甚至大摇大摆地转向,直直地撞向其中一架中国战机。

地面塔台紧急发出警报:“呼叫81192,请立即返航!”

33岁的飞行员王伟,为捍卫祖国领空,在飞机被美机撞击后被迫跳伞坠海。他的机舱里,留下了他最后的一句通话:“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浩瀚的海洋吞噬了这位英雄,我们甚至找不到他的尸骨,只留下无尽的伤痛和愤慨。

仅仅一天后,美国海军如同一群嗜血的鲨鱼驶入我国南海海域,它们借口“监控局势”,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我们的国门。

11天后,24名美军侦察机机组人员坐上包机踏上了归途。

在华盛顿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小布什亲自迎接这些所谓的“凯旋的勇士”。

面对这次的无端挑衅,美方还是傲慢地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

轻描淡写地抛出“遗憾”二字以此敷衍了事,掩盖他们的霸凌行径。

彼时,我们的国力尚弱,只能忍气吞声,将屈辱深埋在心底。

这三件建国之后的屈辱事件,皆因美国而生。

可尘埃落定之时,美国却依然占据着上风,

不禁让人发出灵魂拷问:“为何如此?”

时过境迁,中华民族早已不是昔日的弱者,

为何我们仍要隐忍?

静水流深

古语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苏联的覆灭便是血淋淋的例证。

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冲锋陷阵的豪勇,而是隐忍中的谋略。

俄罗斯专家就曾一语道破:“中国的处处隐忍并非怯懦软弱,而是大国风范的体现,是真正的谋略之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在全球角力,不分伯仲。

可到了1991年,苏联这尊庞然大物却轰然坍塌,令世人唏嘘。

苏联倒台的缘由众多,但有一点不容置疑:苏联中期过度迷恋“战争”,不惜一切代价打造军备,最终把自己困在了“战争机器”的桎梏中难以自拔。

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并非强国的道路,真正的实力在于民生昌盛、国力充盈。

银河号事件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这就是针对中国的阴谋——冷战刚落幕,中美关系却急速冷却。

彼时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克林顿,妄图把中国当成他的祭品,树立自己的威信。

银河号事件不过是他策划了一场“围剿”,想要扼杀尚在襁褓中的中国。

可惜克林顿的算盘打得再响,中国始终以不变应万变,让他的阴谋化作泡影。

美国也咎由自取让自己却陷入国际社会的批判与质疑中。

自知理亏的克林顿政府只能放下了对抗的姿态,不再向东方施压。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接触”的意愿,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悄然生变。

这个转变为我们的腾飞创造了肥沃的土壤,中国得以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舒展筋骨,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这起事件的落幕,不仅给了美国一记教训,更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伟岸的形象。

如果说从前的我们是一柄沉寂的剑,需要默默蓄力。可如今实力已经强盛,为何还要韬光养晦?

问题不在我们,在我们的对手:美利坚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它仗着美元霸权维持表面的繁荣。

可中东的动荡、各国的能源转型和去美元化浪潮,不断地啃噬着美元的根基,足以推倒这座千疮百孔的大厦。

面对美利坚不可避免的衰落,它还会与中国一战吗?

只要守住阵地,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何必冒险行事呢?

当我们昂首阔步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须知大智若愚,定力乃成。

要知道,笑到最后的不是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而是忍辱负重的刘邦。

隐忍并非懦弱,退一步也不是委曲求全。静水方能流深,待到风起云涌之时,一飞冲天。

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根植于骨血里的智慧,是“隐忍”的谋略。

参考文献:

张世平. "银河号"事件[J]. 现代阅读,2009(9):26.

秦华孙. 北约轰炸我大使馆后的安理会内部斗争[J]. 书摘,2010, (5):44-46.

郭飞. 追查元凶-追踪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凶手"[J]. 国防,1999(6):13-14.

9 阅读:3296
评论列表
  • 2024-11-12 07:29

    中国超强时,应当时刻保持对欧美的战略压力:你敢说个不字,立马让你变成废墟

  • 2024-09-18 23:35

    苏联个落后的国家和中国有屁关系

  • 2024-11-12 12:44

    2001年中美最剑拔弩张的时候,本拉登大哥给刷了几架飞机,2023年美国封锁步步逼近时,哈马斯大哥又刷了好多火箭。所以主播想人气不断,离不开榜一大哥的鼎力支持[得瑟]

  • 2024-09-21 11:30

    能打过美国吗?

    特有谱 回复:
    现在的中国不仅能打过美国,甚至美国联合俄罗斯联合北约。联合全世界能称得上战斗力的军事武装一起上,中国照样打得赢,但即便如此,中国的战斗力仍然远远不够,中国的军力至少还要再增强十倍,中国仅需要十分之一的实力,便可以荡平世界联军,在这种绝对悬殊的差异下。外国的蛮族才不会对中国有任何的痴心妄想,自然也不会再有战争。为什么中国要发展到那么强大?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拘泥于人类之间的争斗。目光看得更加长远。人类文明必须继续发展,踏足太空。执着于人类文明内部纠缠止步不前。那怎么行?
    累了 回复:
    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因~海湾战争的余威,说句不好听的,当时全世界的国家加起来都不一定能短时间打赢美国[流鼻涕]
  • 2024-11-09 18:57

    中国打了几千年的仗,对战争的理解更深刻,战争就像抽烟纯消耗,没必要打个毛线?[笑着哭]美国打仗是总体被军火商控制要卖军火,中国把其他国家都灭了,谁买东西?盈利模式不一样[笑着哭]

  • 2024-10-01 15:00

    血海深仇只能暂放心底,日后强大了新仇旧帐一并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