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从一名比较重要的外戚,成长为独步朝堂的实力派,固然有他自己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显然是运气。
就拿雄才大略的周武帝来说,他出生于公元543年,而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
周武帝比杨坚小两岁,如果最终比杨坚更长寿,恐怕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换言之,如果周武帝能多活二十年,恐怕就没有杨坚什么事了,他在史书上的形象和分量,恐怕和建立西魏的几位柱国差不多,不研究历史的人,根本不知道。
但周武帝短命啊,三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继位的周宣帝,那是杨坚的女婿,比他小十八岁。
按照正常逻辑,周宣帝如果不死,也没杨坚什么事。
而不开前后眼,我们似乎也很难说,周宣帝会比杨坚先死,毕竟双方差了十八岁。
然而现实就是,周宣帝比他爹周武帝更短命,只活到二十二岁就去世了。
如果周宣帝不死,他会不会把对付宇文宪和宇文孝伯的招数,复制在杨坚身上呢?
我敢说,随着周宣帝年龄的不断增大,这种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
杨坚的个人能力,真是当世第一人吗?并不是。
至少在周武帝去世的时候,齐王宇文宪,无论是人望还是能力,都足以碾压杨坚。
另一位广陵郡公宇文孝伯,显然也不在杨坚之下。
但也正是由于,这两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枪打出头鸟,他们很快被周宣帝给收拾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坚之所以能躲过一劫,完全是因为他“足够平庸”。
周宣帝去世之后,年仅七岁的周静帝继位。
论身份,杨坚是当今皇太后的亲爹,当今皇上的亲外公,属于外戚中最顶尖的那波人。
论实力,杨坚是托孤重臣,虽然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显然也是最顶尖的那批人,当中的一位。
这种时候,才是对杨坚的最大考验:该不该更进一步呢?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坏处同样不小,会成为天下公敌。
可如果选择不往前走,等小皇帝长大之后,会有他的好吗?
想当初,宇文护就没有选择继续往前走,可是等周武帝站稳脚跟之后,第一时间把宇文护给清理出局了。
哪一个选择,都有可能让杨坚千秋万代,却也有可能让他身败名裂。
就在杨坚犹豫纠结的时候,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突然跳出来,劝杨坚别再犹豫,继续往上爬。
这两个人一个叫郑译,另一个叫刘昉,在周武帝时期很受重用,到周宣帝时期同样受到重用。
重用到什么程度呢?两位皇帝的遗诏,都是这两人拟定的。
有了这两人的效忠,那么杨坚随时可以篡改遗诏,发布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面对这种诱惑,杨坚显然动了心。
关于这一点,史书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某天,杨坚找到一位会看星象的高人,询问自己的前途。
高人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算我告诉你,前面有一个无法跨越的大坑,难道你就能忍住冲动,重新回头吗?
言外之意就是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一条道走到黑吧!
站在最高点之前的杨坚,其实正处在这种矛盾又纠结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