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刷抖音的时候,被一个画面美到窒息的短视频吸引住了。那是《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四大龙王的特写镜头,每一帧都精美得像油画一样。我一下子就被这部动画电影的美术水平惊艳到了。
作为一个资深吃瓜群众,我立马开启了八卦模式,想知道这些惊艳画面背后到底是哪位大神级美术设计师的杰作。
一番调查后,我发现这部电影的角色设计师叫申威,场景设计师叫刘星,两人居然都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
没想到啊,咱们中传的美术生都这么牛了?我顿时来了兴趣,决定挖挖这两位设计师的故事。
从画画废柴到动画业界大神
申威今年38岁,毕业于中传动画系。让我意外的是,他上大学时可不是什么画画天才,反而是个不折不扣的"美术渣"。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画画真的很烂,跟同学们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申威笑着回忆道,"有一次素描课,我画的人像被老师当成反面教材拿到讲台上批评,那感觉别提多丢人了。"
但申威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甚至假期都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大三的时候,他的画功突飞猛进,成为了系里的佼佼者。
毕业后,申威一心扑在动画角色设计上。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终于站到了行业顶端。
穿越千年的龙族盛宴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大龙王的造型。每一位龙王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却又各具特色。
申威告诉我,为了设计这些龙族形象,他们查阅了海量的历史资料。从上古时期到明清,从龙的图腾到龙的雕塑,他们把能找到的龙的形象都研究了个遍。
"中国龙的形象博大精深,我们想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申威说,"比如我们把蜥蜴的下颌结构融入设计中,让龙说话时更自然流畅。"
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哪是在设计动画角色,简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龙族盛宴啊!
美与丑的艺术
说到《哪吒》系列,就不得不提那个"丑萌丑萌"的哪吒形象。当年第一部上映时,不少观众直呼"哪吒太丑了"。
对此,申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美和丑是相对的。我们把哪吒的某些特征夸张化,是为了让他与众不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他还透露,哪吒的可爱主要是通过表演来塑造的。"形象立住了,表演到位了,观众自然就不会觉得突兀。"
听完申威的解释,我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艺术创作中,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精致,更是整体的和谐与生动。
细节成就经典
除了申威,另一位功不可没的设计师是负责场景设计的刘星。
刘星告诉我,《哪吒2》的特效量已经超过了第一部的全片镜头量。仅仅是第7场戏,就出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小高潮-海底妖兽通过虚空裂口袭击陈塘关。
"这场戏最难的是如何处理束缚海妖的锁链。"刘星说,"如果所有妖兽都被锁链相连,不仅会影响画面构图,还可能出现穿帧。我们反复讨论修改,最后找到了平衡点。"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画面,背后竟然凝结了如此多的心血。难怪《哪吒》系列能成为现象级作品,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和追求,才是它成功的秘诀啊。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采访快结束时,我好奇地问申威:"这么多年来,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在动画设计这条路上?"
申威笑着说:"我喜欢创造的感觉。作家只能用文字描绘,而我们美术工作者可以把人物和故事直接呈现在纸上。这种创造的快感,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听到这番肺腑之言,我不禁有些羡慕。是啊,有多少人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热爱?又有多少人能把热爱坚持一生?
采访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申威和刘星的故事,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好未来,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怀揣梦想,保持热爱,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生命中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