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血战白马山,有英雄也有懦夫,谷中蛟叛变害死7000战友

奋发小史书 2024-10-26 10:02:48

38军征战,白马山下显雄威

1952年秋,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悲壮的战役。38军奉命进攻位于铁原西北的白马山,这个居高临下、控制敌军补给线的战略要地。114师在充分准备后发起猛攻,装备了182门火炮、27辆坦克的强大火力,本该一举拿下。然而,一个叫谷中蛟的懦夫叛逃敌营,出卖了军事机密,使突袭变成了强攻。连续9天的浴血奋战中,我军将士前仗悍不畏死、后仗誓死不退,高润田等英雄带领4人小组以寡敌众,生擒12名敌军,独守阵地击退15次冲锋,写下了战争史上的传奇。但最终,由于敌军得到预警仓促增援,这场战役以6700余名志愿军将士的牺牲而告终。这是一个关于背叛与忠诚、懦弱与勇气的故事,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令人震撼的历史篇章。

1952年的朝鲜战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8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接到了一份重要军令,要求向位于铁原西北约10公里的白马山发起战术性反击。

这份军令的内容很明确:为了配合支援部队换防,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提升部队的实战经验。军令要求38军攻击白马山的394.8高地和281.2高地,计划在战斗中消灭敌军5000人以上。

白马山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站在山顶向东眺望,整个铁原平原尽收眼底。向南望去,"联合国军"的主要补给线一览无余。占领这里,就等于掐住了敌军的咽喉。

38军新任军长江拥辉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114师担任主攻任务。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战役,为了确保胜利,江拥辉调集了大量精良装备。

114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援:182门火炮组成的钢铁洪流,27辆坦克构筑的铁甲防线,59门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机枪编织的防空网。这样的火力配置在志愿军各部队中都极为罕见。

为了打好这一仗,114师展开了为期六周的练兵运动。训练场上,官兵们顶着烈日,不知疲倦地反复演练进攻战术。从单兵到班排,从连队到营团,每个战术动作都力求完美。

练兵期间,指挥部对白马山地形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侦察和情报分析,掌握了敌军防御部署的关键信息。当时负责防守白马山的是韩军第9师,他们正在举行军事运动会,警惕性明显降低。

时间来到10月初,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10月6日下午6点,东方的天空尚未完全暗下来,38军向白马山发起了进攻。随着第一声炮响,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这时的白马山战场上,谁也不会想到,一场意料之外的变故正在酝酿。这个变故不是来自敌人的顽强抵抗,而是来自志愿军内部的背叛,这成为了改变整个战役走向的致命转折点。

白马山巅,热血铸就英雄魂

38军进攻白马山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来自黑龙江通河的高润田,就是这群英雄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1934年出生的高润田从小就在贫苦中长大,18岁那年参加了革命队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跟随38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他传奇的战斗生涯。

在朝鲜战场上,高润田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不仅作战勇敢,还善于动脑筋,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制胜的方法。在一次次战斗中,他的军功章越挂越多。

10月6日的进攻中,高润田所在的一连冲在最前线。炮火如雨,子弹横飞,战士们踏着弹坑向山顶发起冲锋。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连长中弹负重伤。作为连指导员的高润田毫不犹豫地接过指挥权,带领战士们继续向山顶发起冲锋。

在高润田的带领下,一连战士们顶着敌人的密集火力,一步步向山顶攀爬。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他们终于占领了距离主峰仅300米的北次峰。

这个战果让敌人大为震惊。394.8高地的守军感受到了直接威胁,立即调集重兵展开反扑。整整一夜,敌我双方在北次峰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异常惨烈,一连的伤亡极其惨重。到第二天凌晨,包括高润田在内只剩下了4个能战斗的战士。他们手中只有两支步枪,弹药箱里只余下18发子弹。

就在这时,一个排的韩军趁着晨雾悄悄向阵地摸了上来。高润田发现敌情后,立即带领仅存的3名战友发起反击。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突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4名装备不足的战士,竟然在这场遭遇战中生擒了12名韩军,其余敌军全部被消灭。高润田带领战友们,从敌军尸体上搜集到了急需的武器弹药。

补充了弹药的高润田小组并没有撤离阵地。接下来的时间里,敌人派出从排到连不等的兵力,发起了15次冲锋。每一次冲锋,都被这4名战士顽强击退。

这场战斗创造了朝鲜战场上以寡击众的战例。战后,军方为表彰高润田的英勇表现,授予他一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白马山战役中,像高润田这样的英雄不胜枚举。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这些英雄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史上。

背叛战友,叛徒罪恶滔天重

在这场白马山战役中,38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这一切竟源于一个叫谷中蛟的叛徒。这个担任114师340团7连文化教员的小人物,在战役打响前的关键时刻叛逃敌营。

谷中蛟的叛逃绝非偶然。战前,340团被选为突击主力,而7连又担任了尖刀连的重任。这个位置意味着他所在的连队将率先与敌人交火。

就在战役发起前4天,谷中蛟提出要去查看地形。他借着这个机会,穿过了双方阵地之间的无人区,一路向韩军阵地逃去。

他投诚的对象是韩军第30团。当时的韩军第9师正沉浸在军事运动会的欢乐气氛中,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谷中蛟虽然官职不高,却掌握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机密。他清楚地知道38军的进攻时间,了解340团的具体行动路线。这些情报对于防守方来说,堪称价值连城。

韩军第9师师长金钟五接到投诚报告后立即行动。他紧急召开指挥官会议,分析研判谷中蛟提供的情报。经过慎重评估,他们确认了38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情报属实。

金钟五随即下达了一系列紧急命令。他要求各部队立即停止军事运动会活动,进入战斗状态。所有阵地工事加紧加固,火力点重新部署。

同时,他向美军求援。考虑到白马山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美军对此高度重视。他们迅速调集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9个炮兵营的火炮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部署,44辆坦克也火速赶到战场。这些重装备的到来,让韩9师的防御力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敌军在阵地上严阵以待,38军原本计划的突然袭击变成了强攻。面对敌人严密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火力,我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整个白马山战役中,谷中蛟的叛变直接导致了6700名战友的伤亡。这是一个令人震怒的数字,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与这个叛徒的背叛有关。

韩军第9师师长金钟五后来在回忆中说:"中共军队的进攻计划被提前获知,这让我们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如果没有这个投诚军官,战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叛徒谷中蛟的下场也注定悲惨。战后,他被送往台湾。在那里,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到了1973年,这个背叛祖国和战友的懦夫,在孤独和病痛中走完了他可耻的一生。

这场战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个人的懦弱和背叛,可能会给千万人带来灾难。谷中蛟这个名字,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浴血奋战,白马山下铸国威

38军在白马山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九天。由于敌军得到预警并获得美军支援,原本计划中的突袭战变成了一场惨烈的阵地争夺战。

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到处都是炮火的轰鸣。志愿军将士们顶着密集的炮火,一次又一次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付出了6700多名将士伤亡的惨重代价。

然而,这场战役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高润田等英雄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战士前赴后继。

白马山战役也给我军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它暴露出了部队在保密工作、战术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军队上下开始反思战役失利的原因,着手加强纪律建设和情报安全。

这场战役过后,38军对内部管理进行了全面整顿。各级指挥员更加重视对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革命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作战。这场战争不仅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国威。通过这场战争,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新中国的实力。

白马山战役中的英雄故事,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生动的教材。它告诉人们,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在于装备的精良,更在于战士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战后,军方对白马山战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和教训被编入军事教材,成为培养新一代军人的重要资料。军队在训练中特别强调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以停战协定的签署告终。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让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白马山战役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

战争结束后,幸存的白马山战役老兵们经常聚会,追忆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记住了战友的牺牲,铭记了叛徒的教训,更没有忘记为国奋战的初心。

今天的白马山依然巍峨耸立,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丰碑上。那个叛徒的结局,也永远警示着后人。

这场战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既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要有忠诚可靠的战士。白马山战役虽已远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至今仍有深远的意义。

朝鲜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志愿军将士的英勇。白马山战役中的成败得失,都化作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和教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成长。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战争。它告诉我们: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精神永存。白马山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人气节,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