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拔有4588米,坐落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的普兰县北部,这片神秘而圣洁的土地被群山环抱,西与拉昂错相邻,南倚神山冈仁波齐,北靠纳木那尼雪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它的占地面积约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可达70米。据说每当天气晴好,湖水便会呈现出令人心醉的蔚蓝色,碧波轻荡间倒映着白云与雪峰,远山若隐若现,构成的一幅幅自然画卷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可惜我摩旅经过这里的时候雨水始终断断续续难见晴空,似乎更多了几分朦胧的凄美。
在藏语中,玛旁雍错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参考相关资料,这个名字可能源于11世纪在湖畔发生的一场宗教大战。当时,藏传佛教噶举派与外道黑教在此激烈交锋,最终噶举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玛旁"二字正是为了纪念佛教的这场胜利。自那以后,玛旁雍错便成为了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其神圣地位在藏民心中无可替代。
或许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觉得意外,其实早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就曾记载此湖,并把它称为是“西天王母瑶池之所在”。而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玛旁雍错集自然美景与宗教圣地于一体。千百年来,无数朝圣者将能够到此转经洗浴视为人生最大的幸事。
因为信徒们认为这里的湖水具有洗涤心灵的神奇力量,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信徒前来朝圣。湖区的宗教氛围浓厚,转湖路上随处可见虔诚的信徒,他们或步行,或磕长头,用最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圣湖的崇敬。转湖一周约80公里,通常需要4-5天时间,沿途分布着多处重要的宗教遗迹和寺庙,为朝圣之旅增添了更多精神内涵。
据说玛旁雍错的水质极为纯净,透明度可达14米以上,并富含多种矿物质,据信具有治疗功效,这也是信徒们前来沐浴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湖水主要依靠冰川融水、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出水口位于湖的西北角,最终汇入朗钦藏布。
由于地处偏远且受到严格保护,玛旁雍错基本未受污染,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其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300余种,脊椎动物1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余种。
最令我震惊的是,有官方数据显示,玛旁雍错湖区的年均气温在2.0℃左右,属于典型的高原寒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下;夏季短暂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5℃。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极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才造就了湖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出许多珍稀的高原动植物。
单从旅游角度看,玛旁雍错的最佳游览季节是每年的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气候相对温和,湖面不结冰,能够欣赏到最美丽的湖光山色。前往玛旁雍错的交通相对不便,通常需要从拉萨或阿里地区乘车前往,路途遥远且条件艰苦,但这也使得湖区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风貌。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玛旁雍错的知名度也正在不断提升,在环湖摩旅的时候,我曾经在某个不知名的观景平台(当时没注意名字)逗留,真可算是烟火气十足,非铺装的开阔空地一侧,几十间简陋又稳固的毡房或板房已经形成了热闹的集市,各种当地物产和美食应有尽有,所以大家就算什么也不带,到这里都能得到补充和满足,当然,价格肯定是有点小贵的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