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战地猎手: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

扶摇寰宇杂谈 2025-02-20 17:03:0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驱逐坦克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坦克歼击车在战场上扮演了一种类似于突击炮和自行火炮的角色,但其设计初衷是用于装甲战。尽管驱逐坦克的名字在战争末期的最后八个月才被广泛使用,但其设计理念和战术应用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驱逐坦克的设计特点在于取消了传统的炮塔,将主炮直接安装在车体上。这种设计使得坦克的轮廓更低,更利于隐蔽,同时能够搭载比原有坦克更大口径的主炮,从而增强了火力。然而,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在进行左右瞄准时需要移动整个车体,这无疑给行驶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并且在近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德国在战争末期由于坦克供应不足而开始使用这种设计,但驱逐坦克并非完全由废旧装备改造而来,德国还为此专门维持了生产线。从成本和生产时间的角度来看,驱逐坦克并不是战争资源分配中的最优选择。例如,四号坦克的后期型号、四号突击炮和四号驱逐坦克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由于不同兵种的需求,它们都被制造并投入使用。在战争末期,这种选择和集中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

战后,类似的无炮塔装甲装备并未再被广泛使用。瑞典在战后开发了Strv 103坦克,虽然外观类似于驱逐坦克,但其实质是一种主战坦克。Strv 103一直使用到1997年,之后被豹2坦克接替,这足以证明它是一种优秀的坦克。除此之外,战后成功的无炮塔装甲装备并不多见。

1960年代,德国开发的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Kanonenjagdpanzer)是一个典型的变革案例。尽管德国是战败国并被分裂,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很快成为了阻挡共产主义扩张的前线。1955年,德国实现了重新武装,并加入了北约。从那时起,德国联邦军成为了北约地面部队的核心力量,装甲部队也是如此。

起初,德国军队装备了大量美国提供的M47和M48坦克,但这对德国的自尊心来说是一种打击,因此德国同时开始了主战坦克的开发。于是,豹1坦克应运而生,使得德国军队迅速组建了北约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即便如此,面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装甲力量威胁依然巨大,尤其是数量上的差距。

北约对此深感忧虑,但对德国来说,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德国将是第一个战场,这无疑是一种恐惧。德国在上一场战争中未能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这也成为了一种心理创伤。因此,德国开始考虑将被视为过时的驱逐坦克作为一种替代方案。虽然这不是最佳选择,但德国有着制造和使用这种装备的经验,因此被视为一种可能减少数量差距的次优方案。

从1950年代末开始,由哈诺玛格(Hanomag)和亨舍尔(Henschel)主导,瑞士的莫瓦格(MOWAG)参与,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开发工作正式启动。最初,计划是在HS.30步兵战车的车体上直接安装90毫米炮,但由于车体较小,需要进行改造。

1960年,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原型车完成,为了缩短部署时间,同时制造了12种不同设计的原型车进行评估。虽然性能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在轮子的数量上,开发者之间出现了分歧。哈诺玛格主张使用五个轮子,而亨舍尔主张使用六个轮子,最终决定采用五个轮子。这使得车体尺寸得以缩小,但也限制了其扩展性。

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以其相对于车体尺寸的大口径主炮而著称,具有典型的驱逐坦克的外观。特别是,它与四号驱逐坦克的外观非常相似。1965年,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开始在一线部署。但随着苏联陆续推出装备有大口径滑膛炮的T-62、T-64和T-72坦克,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在火力和防御能力方面,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面临着难以对抗的新挑战。

如果考虑到坦克歼击车在装甲战中的作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制造商曾提出增强火力的方案,但最终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被重新定位为类似突击炮的步兵支援武器,并在1980年代被改造为反坦克导弹运输车和炮兵观察车。德国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驱逐坦克的迷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生产从1965年持续到1967年,共生产了770辆。这些车辆由哈诺玛格和亨舍尔平均分配生产,并全部交付给了德国军队,被部署在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和山地师的坦克部队中。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车辆被重新部署到二线部队,1975年有80辆被比利时购买。从1983年开始,部分车辆被改造为预备役装备,部分被改造为反坦克导弹运输车和炮兵观察车,一直使用到1991年。

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主要武器是90毫米莱茵金属BK 90炮,理论上可以发射所有北约标准的90毫米弹药。考虑到其车体尺寸,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在火力上达到了极致。然而,考虑到其部署初期的环境,无论是穿透力还是射程,都难以与新型苏联坦克竞争。

尽管曾考虑过升级为105毫米坦克炮,但由于车体尺寸的限制,这一升级变得非常困难。此外,超出左右15度的瞄准需要通过改变车体方向来实现,这也限制了其性能。如果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西方第二代坦克的标准105毫米炮,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可能会更加前瞻。

更大的问题实际上是防御能力。尽管车体较小,但防护和隐蔽能力较好,即使在前部和侧面安装了倾斜装甲,最大50毫米的装甲厚度也难以保证生存能力。即使作为辅助力量,1970年代以这样的防御能力在前线作战也是非常困难的。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重量不到26吨,配备500马力的发动机,动力充足,由于优秀的悬挂系统,其越野能力也得到了好评。

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还衍生出了几种变体,包括搭载SS.11反坦克导弹的“火箭坦克歼击车2”(Der Raketenjagdpanzer 2)、搭载HOT反坦克导弹的“火箭坦克歼击车3美洲豹1”(Raketenjagdpanzer 3 Jaguar 1)和搭载TOW反坦克导弹的“火箭坦克歼击车4美洲豹2”(Raketenjagdpanzer 4 Jaguar 2),以及炮兵观察车“观察坦克”(Beobachtungspanzer)。

卡诺内亚克特坦克歼击车的主要参数包括:生产厂商为亨舍尔和哈诺玛格,战斗全重27.5吨,全长8.75米,全宽2.98米,全高2.09米,装甲厚度10毫米至50毫米,主要武器为一门90毫米莱茵金属BK 90/L40反坦克炮和两挺7.62毫米MG3机枪,动力系统为29.4升MTU MB 837 Aa V8水冷式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368千瓦),单位功率18.2马力/吨,悬挂系统为扭杆,最大行程385公里,最高速度70公里/小时。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