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你:考公,一定要抓住这2年上岸窗口期!

蛇皮果看课程 2025-03-26 22:20:41

近年来,关于“体制内大门即将关闭”的讨论逐渐增多,许多人担心未来进入体制内的难度会显著增加。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现实基础和理论支撑。

下面我就带大家分析一下为何会有这种预见。

一、“供需理论”

根据“供需理论”,当供给(岗位数量)减少而需求(报考人数)增加时,进入体制内的难度自然会上升。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编制缩减与门槛提高。

以北京为例,2025年北京的定向选调不再招收留学生,同时,优培计划也更新了新的规定,要求报名者必须是国内双一流本科毕业。这种趋势不仅限于北京,山东、广东等地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选调生招收计划,不再接收海外留学生。

这意味着,未来进入体制内不仅需要更高的学历背景,还需要符合更多的条件,这无疑增加了普通人的上岸难度。

二、“竞争理论”

根据“竞争理论”,当竞争者数量增加且质量提升时,个体成功的概率会显著降低。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就业压力与高学历竞争。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更多人选择“求稳”而非“求变”。2024年数据显示,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

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加入“考公大军”,普通本科生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三、“技术替代理论”

根据“技术替代理论”,技术进步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部分岗位将逐渐消失。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智能化替代与专业化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部分体制内岗位(如行政、文秘)可能被智能化系统取代,导致岗位数量进一步减少。

未来体制内岗位将更加注重专业性,例如数据分析、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增加,普通文科生的选择空间被压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