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大邓小平5岁的继母听闻噩耗,颤声道:小平,真的走了啊

文史风云 2025-04-11 23:15:24

1997年,北京一处安静的院落里,大邓小平5岁的继母听闻噩耗后,怔怔地望着窗外。许久后,她才颤声道:“小平,真的走了啊……”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1926年,邓小平的生母淡氏去世后,其父邓绍昌续娶了夏伯根。彼时,邓小平已赴法国勤工俭学,投身革命,对家中变故一无所知。夏伯根嫁入邓家时年仅二十余岁,却已经历丧夫之痛,拉扯着和前夫所生的女儿艰难求生。尽管生活困苦,她却以坚韧与勤劳撑起了邓家,抚养邓小平的弟妹。1936年邓绍昌病逝后,她又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1949年重庆解放后,邓小平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已离家近三十年,与这位继母素未谋面。然而,当舅舅淡以兴带着夏伯根前来相认时,邓小平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紧紧握住夏伯根的手,眼含热泪道:“夏妈妈,您辛苦了,今后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这一声“夏妈妈”,让原本忐忑的夏伯根潸然泪下。尽管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大五岁,可邓小平与妻子卓琳却始终像对待母亲一样敬爱她,邓小平的子女们更亲昵地喊她“夏奶奶”。夏伯根融入邓家后,更是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支柱。1952年邓小平调任北京,她随行料理家务,接送孙辈,操持三餐。夏伯根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却深明大义。抗战期间,她冒险救治受伤的八路军战士,面对国民党保长的威胁也毫不退缩;解放后,她支持女儿邓先芙参加革命,甚至因此遭国民党抄家。这些经历,让邓小平对她充满了敬重。他曾对子女说:“你们的奶奶是英雄。”而夏伯根也以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家人”——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不离不弃。特殊时期,邓小平一家被下放江西农村。为节省开支,夏伯根开垦菜园、饲养家禽,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还想着为邓小平做辣椒酱。她的乐观与勤劳,感染了全家人。这段艰难岁月里,夏伯根的存在让苦涩的生活多了一丝暖意。1997年2月,邓小平病重住院。彼时夏伯根已年近百岁,且患有老年痴呆症,记忆日渐模糊。家里一有点动静,她就会问孩子们:“是宝忠回来了吗?”张宝忠是邓小平的警卫员,他回来,就证明邓小平的病情好转了。然而12天后,夏伯根等来的却是儿子离世的噩耗。那时候的夏伯根,基本上已经不认识人了。听闻消息的她沉默着,似乎是许久后才反应过来,喃喃道:“小平走了啊……真的走了啊……”四年后春天,夏伯根亦结束了这趟人生旅程,享年101岁。夏伯根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一段婚姻,与国家领袖的人生交织在一起;而邓小平亦未料到,仅年长自己五岁的继母,会成为他们一家坚实的后盾。所谓亲情,或许无关血脉,而在真心。参考资料邓小平纪念网:逆境中的邓小平夫妇及继母夏伯根人民网:邓小平同志的家风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