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种蛋分级,透光检测技术,受精率统计,孵化管理精细化

金雀养殖 2025-03-25 02:35:29

鹌鹑种蛋分级,透光检测技术,受精率统计,孵化管理精细化

鹌鹑,这种小巧玲珑的禽类,在养殖界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鹌鹑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营养价值极高。据研究表明,鹌鹑蛋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2% - 18%左右,而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从经济价值上看,鹌鹑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2 - 3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并开始产蛋,一只鹌鹑一年可产蛋80 - 150枚,这么算下来,每只鹌鹑每年为养殖户带来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而且鹌鹑肉也鲜嫩可口,在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鹌鹑养殖的场景中,有不少痛点。像很多人以为鹌鹑养殖很简单,不就是养个小小的鹌鹑嘛。可实际上,不管是家养几只还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批量饲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就说鹌鹑种蛋这一块吧,很多人对种蛋的分级不是很清楚。种蛋质量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孵化率和雏鹌鹑的成活率。在北方一些干冷的地区,像黑龙江,冬季寒冷漫长,鹌鹑的活动量小,种蛋的形成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此时种蛋分级不准确,把质量差的种蛋当成好的种蛋孵化,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里给大家说个案例。我有个网友,他在河南老家弄了个小型的鹌鹑养殖场。刚开始的时候,他对种蛋分级没什么概念,就一股脑地把收集来的种蛋一起放到孵化器里。第一窝蛋孵出来的雏鹌鹑就死了很多,他特别苦恼。经过别人的指点,他才了解到种蛋分级的重要性。种蛋的大小、形状、蛋壳的光洁度等都是分级的依据。大小要适中,太大了或者太小了可能存在发育不正常的情况。形状最好是圆的或者椭圆形,如果太细长或者椭圆形不明显也不好。蛋壳光洁度高,没有瑕疵或者斑点的,一般质量会比较好。

除了分级,在准备孵化之前,透光检测技术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透光检测就像是给种蛋做个“X光”。通过透光检测,可以看到种蛋内部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有没有蛋黄膜破损,有没有胚胎发育不正常的情况等。在南方湿热地区的湖南,夏季的时候温度高湿度大,细菌繁殖得快,种蛋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有这么一个养殖户,在湖南养鹌鹑。他之前对透光检测技术不太重视,觉得差不多就行。有一次他买的种蛋,没有仔细透光检测,结果孵化的时候发现有好多是坏蛋。这些坏蛋在里面占用空间,还可能影响好蛋的胚胎发育。

受精率统计也是鹌鹑种蛋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关系到能有多少种蛋真正孵化出小鹌鹑。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鹌鹑的采食量可能会减少,营养摄入不足,这就会导致鹌鹑的繁殖能力下降。山东有一个养鹌鹑的老张,他之前的时候对受精率统计也不太上心。他觉得自己养了这么多年鹌鹑,凭经验应该没问题。结果一年下来,他发现虽然种蛋数量不少,但是孵化出来的小鹌鹑没有预期那么多。后来他开始认真做受精率统计数据,发现原来是他在冬季给鹌鹑的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导致鹌鹑的受精率不高。

那如何做好种蛋的分级呢?首先是外观检查。就像我们挑选鸡蛋一样,要选择蛋壳完整、没有裂缝的种蛋。然后是测量蛋的大小。可以用专门的蛋托,按照大小把蛋分类放进去。接着就是透光检测了。透光检测最好是用专门的透光板或者透光箱,在光线均匀的情况下观察蛋内部的情况。对于孵化管理精细化,从种蛋收集开始就要注意。收集种蛋要及时,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收集后要放在干净、无尘、温度适宜的地方。温度在15 - 18℃比较合适。湿度也很重要,保持在70 - 80%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绿植。比如说绿萝、龟背竹、吊兰、文竹和幸福树这几种绿植。绿萝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阴性植物,喜散射光,较耐阴。在室内散射光的环境下就能长得很好。龟背竹呢,它的叶片很有特色,形状像龟背,很适合观赏。而且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光照要求不高,在南方的室内环境下能茁壮成长。吊兰就比较耐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北方干冷的室内,只要稍微给点水,它就能活着。文竹喜欢轻柔散射的环境,不能暴晒,在北方的春季和秋季,给点阳光就能长得很漂亮。幸福树则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在南方的阳台,光照好的时候,它的枝叶都很茂盛。

再说说不同地域鹌鹑养殖的差异。在南方广东地区,气候湿热。养殖鹌鹑的场地通风要求就非常高,要时刻保持干燥,预防疾病的传播。有位广东的朋友说,他那里的鹌鹑舍,得经常消毒,而且通风设备也很复杂,不像北方,通风相对简单些。在北方河北的一些养殖场,冬季养殖鹌鹑,除了要做好保温措施,还要注意饲料的营养调整,因为鹌鹑在寒冷的环境下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

鹌鹑种的挑选也很有学问。好的鹌鹑种,产蛋量高,而且蛋的品质也好。在选择鹌鹑种的时候,要选择体型外貌符合品种标准的。头部要小而且呈椭圆形,眼睛要明亮有神,脖子要细长,背部的羽毛要光亮,胸部的羽片要紧密,腿短而有力。不同的鹌鹑品种,繁殖能力也有差异。像朝鲜鹌鹑,产蛋量比较高,一般每只每年可产蛋100 - 130枚。而中国白羽鹌鹑,生长速度比较快,饲料转化率高,但是产蛋量比朝鲜鹌鹑稍低一些。

在孵化管理精细化方面,孵化温度和时间要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从入孵的开始,前3天温度保持在38℃左右,随着胚胎的发育,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到第15 - 18天的时候,温度可以降到37.5℃左右。每天的光照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每天光照16 - 18小时。而且通风在不同阶段也要调整。前面提到的河南网友,后来他对自己的养殖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他在种蛋分级的时候更加仔细,透光检测也严格按步骤来。在孵化管理上,他按照不同的阶段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他还根据广东那边的气候特点,合理调整了鹌鹑的饲料配方,提高了鹌鹑的营养摄入。

到了每年年末的时候,鹌鹑养殖又面临新的情况。这个时候鹌鹑开始进入休产期。在休产期,要对鹌鹑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比如调整饲料结构,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补充鹌鹑产蛋期消耗的营养。还要对鹌鹑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为下一次的养殖做好准备。有些养殖户可能觉得到年末了,鹌鹑不产蛋了就不用管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就像一位山西的老养殖户说的,他以前一到年末就不管鹌鹑了,结果来年鹌鹑的健康状况很差,产蛋量也明显下降。

我们还可以从地域的角度来看鹌鹑养殖。在四川,那里多山多丘陵。养殖鹌鹑就需要考虑场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养殖场。而且四川气候湿润,在防潮湿方面要采取很多措施。比如在鹌鹑舍内设置除湿设备,或者合理调整垫料的种类,选用吸水性好的垫料。

在不同的养殖规模下,养殖管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是家庭小规模养殖,主要考虑成本和空间利用。可以用普通的纸箱或者自制的简易笼舍来养鹌鹑。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设备要先进完善,养殖管理要更加科学规范。在山东的一个大型鹌鹑养殖场,他们有现代化的养殖设备,从自动喂料系统到环境控制系统,都是比较先进的。他们的管理人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精确地调整养殖参数,保证鹌鹑的健康生长。

在鹌鹑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也非常关键。鹌鹑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像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在北方春季,天气由冷变暖,是疾病的高发期。养殖户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平时也要注意鹌鹑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个养鹌鹑的经验者说,他曾经因为忽视了疾病的预防,一场传染病差点把他的鹌鹑全部养死。

鹌鹑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鹌鹑种蛋的精心筛选,到孵化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每一个地域、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季节环境,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那么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的鹌鹑养殖情况呢?是在南方的什么特别地方,或者在北方的什么特殊养殖环境下?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鹌鹑养殖故事。

我们可以继续说说鹌鹑养殖中的小细节。比如说在鹌鹑的饮水管理方面。鹌鹑的饮水要干净新鲜,不能有过多的杂质。在炎热潮湿的江西,夏季气温高,水的蒸发快,要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而且还要经常清洗饮水器具,防止细菌滋生。在寒冷的辽宁,冬季饮水可能会结冰,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比如使用加热饮水器,确保鹌鹑能够喝到常温的水。

鹌鹑的密度管理也有讲究。如果饲养的密度太大,鹌鹑容易产生应激,会影响生长和产蛋。在南方的广西,气候温暖,鹌鹑的活动空间可以适当增大一些。而在北方的吉林,冬季饲养鹌鹑时,由于气温低,鹌鹑在笼舍内活动少,饲养密度也不能过大,还要保证有足够的通风空间。

在鹌鹑养殖中,关于种蛋的保存也有很多知识。种蛋最好在产出后的2天内入孵。如果保存时间过长,孵化率会明显下降。在保存的时候,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这样可以保证胚胎正常的胚胎发育。在湖北的一个小镇养殖场,因为没有重视种蛋的保存,种蛋保存了3天才入孵,结果孵化率不到正常情况的一半。

鹌鹑养殖的发展也和一些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蛋类加工行业的发展,对鹌鹑种蛋和鹌鹑蛋的需求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在一些蛋类加工集中的地区,如江苏的某个鹌鹑蛋加工带,当地的养殖户更注重鹌鹑蛋的品质和规格,以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

而且鹌鹑养殖和市场供需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市场上鹌鹑蛋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养殖户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在山东的一个产区,之前因为鹌鹑养殖户大量增加,产蛋量短期内过剩,鹌鹑蛋价格暴跌。养殖户们开始反思,改进养殖管理,提高鹌鹑蛋的品质,从而重新占据市场优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