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授衔时,有三位将军争军衔,毛主席后来还开除了一位的党籍

明史专家 2023-07-16 23:54:24

众所周知,在我军早期是没有军衔制度的。

原因嘛,主要是因为学习的苏联,当时苏联军队就没有军衔,我们也就跟着不设军衔了。此外还有一个原因,红军时期提倡人人平等,觉得军衔制度是代表着剥削和不平等。

结果在后来,苏联发现了军衔制度的必要性,觉得可以激励士兵踊跃作战,就逐渐恢复了军衔制。看到老大哥的动作,我军也把恢复军衔制提上了日程。

再加上抗美援朝时期,出现了不同部队作战的不太协调的问题,终于迫使我军首长决定开始为军中将领评定军衔。

从1955年开始,到1965年结束,在这十年之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领,都被称之为开国将帅。

在此期间,解放军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毛主席、罗荣桓(1955年,大授衔)

综合统计,少将以上军衔获得者共有1614名。

在这么些人里,既出现了像许光达、徐立清等将领主动让出军衔的美谈,但也有三名将领嫌弃自己的军衔被评定低了,生出了不满情绪,闹出了不太好的影响。

第一位:王必成中将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王必成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

中将军衔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王必成觉得自己是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心里不服气的王必成,就去找了老上级谭震林,请求他向组织上反映一下,替自己争取上将军衔。

王必成

王必成是谭震林、粟裕的老部下了,跟随他们在华中地区征战多年,是一名虎将。

谭震林听了老部下的诉说后,十分仗义地去向组织提了这件事。

不过可惜的是,组织上经过重新评定后,还是认为王必成不符合上将的授衔标准,坚持了原定的给王必成授衔中将的方案。

原来,王必成是有一些硬性指标没达标。

在红军时期,王必成是副师级。抗战时期,王必成是新四军正旅级干部(相当于八路军的正团级),建国前夕,王必成是副兵团级。

而上将的授予标准是,红军时期正师级,抗战时期在八路军任正团级,解放战争时期是正兵团级。

而这三个时期,王必成的职务除了抗战时期达标了,其他两个阶段都略微有点低。

因此,他处于很勉强可以授予上将军衔的情况。换句话说,如果他有两个阶段能达标,那么成为上将的概率就会大的多!

其实,王必成作战非常地勇猛,在抗战时期,他所在的第2团和日伪军交战200多次,威名远播,第2团也被称为老虎团,王必成则被老百姓夸赞为“王老虎”。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所在的第6纵队又是一个冲上孟良崮,击毙了张灵甫。

最关键的是,王必成十分仗义,讲原则,这一点我非常尊敬他。

1958年,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当时,很多老部下迫于形势都落井下石,违心地批评了粟裕。

王必成和粟裕

但关键时刻,王必成等人挺身而出,他为粟裕仗义直言,阐述了粟裕过去的功劳,尽力地维护了老首长粟裕。

就从这一点来说,王必成绝对算得上公正无私的革命前辈!

第二位:钟伟少将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钟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对此,钟伟有些生气,还曾经说要把牌牌挂到狗尾巴上去。为此,老上级听说此事后,还把他叫过去批评了一顿!

其实,按照资历和职位来说,钟伟的少将军衔确实是有些低了。

钟伟

我们来看一下,钟伟在各个时期的资历和职务。

钟伟是在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又加入了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因此,他的党内资历是足够高的。

红军时期,钟伟的最高职务为师政治部主任,为副师级。抗战时期为新四军副旅长,相当于八路军副团级。解放战争时期为四野纵队司令员,为正军级干部。

而1955年的中将授衔标准,就是要求参加评定的将领的职务,在1952年之前的职务达到正军级以上即可。

钟伟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钟伟的职务完全是符合中将的评定标准的。

只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再加上平衡山头的原因,钟伟最终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伟人毛主席也知道钟伟的委屈,曾经打趣地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为此,毛主席特地指示把钟伟的待遇按照中将级别处理,任命钟伟为北京军区参谋长,这在当时可是中将才能担任的职务。

钟伟也是一位仗义的性情中人。在1959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在很多人批评彭德怀的时候,钟伟也是挺身而出仗义直言的!

第三位: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是1932年入党的老革命,在战争时期打仗非常勇敢,经常身先士卒、舍身忘死,被人称之为“王疯子”。

红军时期,王近山的职务为第93师师长,正师级。

王近山

抗战时期,王近山先后出任八路军的副团长、团长、385旅副政委、386旅旅长,为正旅级。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担任了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他还被称为二野的“朱可夫”,和陈锡联被称为“二野的两朵花”。

抗美援朝时期,他又担任了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可以说,王近山全程参与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功勋卓著,授予上将军衔也不为过。

再看他在各个时期的职务,红军时期是师长,符合上将标准。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旅长,远远超过了需要正团级的标准。

除了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的职务为兵团副司令员,为副兵团级,略微低了一点。

其实,王近山能有两个条件符合,再加上立下了那么多的战功,按道理是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那么为何王近山最终是被授予的中将军衔呢?

原来呀,王近山有点类似于《亮剑》里的李云龙。虽然打仗厉害,但总是犯一些小错误,基本上每次打完胜仗后,就要因为犯下的小错误挨一顿批评。

也因为如此,王近山最后才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王近山和原配妻子韩岫岩

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后,王近山又先后担任了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本来照着这么下去,王近山也应该是前途无量的。可惜在不久以后,王近山就因为和妻子的离婚事件,轰动了全军,影响了他后半生的军旅生涯。

王近山的妻子叫做韩岫岩,是一名军医,两人自从结婚后就形影不离,爱的是轰轰烈烈,感情非常地好!

建国后,王近山为了报答司机朱铁民的三次救命之恩,就提出要送一个孩子给朱铁民,弥补他没有孩子的缺憾。

韩岫岩为此非常不开心,就和王近山闹了矛盾。

王近山、韩岫岩和孩子

王近山有时候会去跳交际舞,韩岫岩本来是他的最佳舞伴,两人总是一起去跳。

自从有了矛盾后,韩岫岩就不愿意陪王近山跳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韩岫岩就把妹妹韩秀容接了过来,让妹妹陪王近山跳舞。

这样,王近山和韩秀容经常会在周末出去跳舞,两人谈笑风生的样子,不禁让韩岫岩产生了嫉妒和怀疑。

为此,韩岫岩一度怀疑王近山和韩秀容好上了,天天和王近山吵架,还摔东西。

并且,韩岫岩还先后找了亲朋好友、妇联、组织,向他们哭诉。

其实,王近山和韩秀容本来只是普通的舞伴关系,并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

但是经过韩岫岩的一闹,组织、战友、亲友们都纷纷指责王近山,这对王近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最主要的是,王近山性子急、脸皮薄,他觉得这是对他的污蔑。为此,他感到羞愤难当。

不久,韩秀容被组织安排去了内蒙古某医院工作,并被要求无故不得返回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韩岫岩偏执、强硬的做法,让王近山愤怒不已,一怒之下提出了离婚。

韩岫岩

为此,组织多次劝说王近山,让他注意影响,不要离婚。但此时的王近山,已经是铁了心的要离婚,谁也挡不住。他说:“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该咋办就咋办!”

不久,组织上同意了王近山的离婚申请。而组织上也给了王近山相应的处分,撤销大军区副职的职务,降为大校。开除王近山的党籍,转交地方安置。

后来,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的一个农场当副场长,负责管理苹果的种植。

一段时间后,王近山在老部下肖永银的建议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认错信。在九大会议后,由许世友把信带给了毛主席。

不久,王近山恢复了副兵团级的待遇,被安排到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

但自从离婚后,王近山再也没和韩岫岩见过,他吩咐秘书说:“坚决不见此人,也不接听此人电话。”

1978年,王近山因病去世,享年63岁。

王近山临终前,特意吩咐道:“不要让韩岫岩参加我的葬礼!”

因此,组织上遵从王近山的遗愿,没让韩岫岩来参加葬礼。

王近山去世后,有关人员曾经请示邓小平如何称呼“王近山”。

毕竟以王近山的资历和军衔,最后的职务是军区副参谋长,似乎低了点。

作为王近山的老上级,邓小平思考了片刻,把王近山的职务由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改为了南京军区顾问,这样也算照顾到了王近山的革命资历。

2007年,韩岫岩因病去世,享年86岁。她去世后,被埋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和王近山的墓相邻。

韩岫岩在2007年的照片

这对多年患难的夫妻,又以这样的方式靠在了一起!

10 阅读: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