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国产电影《长空之王》,比想象中的要好看,单论画面,还是非常劲爆的。不过也有很多小细节,并不能一下看懂,比如电影开头,歼10C追逐F35都已经到50米距离了,HUD上的目标指示框一直在F35身上打转,说明雷达是可以发现它的,但就是无法锁定,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是F35的隐身性能,让歼10C无法锁定,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涉及到另一个专业概念,即单站脉冲雷达的失效距离,或者叫接收盲区。通俗来说,就是它和导弹、火箭弹类似,有个最小作用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内,别说是F35了,就是前面有架B52,也照样也锁定不了。反过来说,F35在50米范围内,也无法锁定歼10C。


所谓单站脉冲雷达,并非单脉冲雷达,而是指利用单观测站来实现辐射源的精确定位和跟踪,电影中歼10C追逐F35,就是典型的单站脉冲和定位。而这个盲区和脉冲宽度有关,由于雷达的最大发现距离与发射机的平均功率相关,要增加发现距离,就要提高平均功率,降低脉冲功率,但这样的话,又势必会带来雷达最大发现距离和分辨率的矛盾,也就是有些雷达发现距离虽然很远,却无法锁定目标。

F35也一样
如何降低发射机的脉冲功率,提高发射机的平均功率,同时又不影响雷达的重要指标分辨率?就此引出了脉冲压缩的概念,对于歼10C来说,就是在发射端采用旁瓣抑制,或者叫加权技术,但脉冲压缩在近距离上的脉压损失,势必对雷达近距离盲区有很大影响,脉压倍数越高 盲区就越大。

理论上说,脉冲雷达发射大功率脉冲时,对零距离时间起点到TR开关阻塞期,加上TR开关的恢复时间,雷达不能接收任何回波信息,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来雷达近距离所谓盲区。必须要说,这是所有单站脉冲雷达都有的问题,并非歼10C所特有,F22和F35都有,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歼10C、歼11机鼻上的光电跟踪设备就是答案。也就是说,真正在极近距离格斗的时候,飞行员依靠的是光电跟踪和瞄准系统,或者叫光电目标指示系统,而并非火控雷达,这算是电影的一个疏漏,没有切换过来。

这就是很多战机为什么要配备光电跟踪和瞄准系统的原因

其实,对于战斗机来说,50米的接收盲区还算好的,预警机和地面大型雷达的接收盲区更远,有的甚至达到了3.6公里,而且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过优化,压缩到1公里到1.5公里,就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到可以写论文的程度了。

E2的雷达其实发现不了边上的这些舰载机
空战毕竟不是游戏,各种意外情况都会发生,雷达理论性能无可挑剔,但到该锁定的时候,却发现锁定不了,甚至导弹失效,机炮卡壳,其实都很正常,这就要求飞行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同时飞机上也要有多种探测、锁定和打击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