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遵义舰”领衔的三舰编队完成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远洋航行。这支由“遵义舰”、054A型护卫舰“衡阳舰”和903A型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组成的编队,在南半球国际水域进行了长达2.2万公里的航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多。这次史诗级的远洋训练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也暴露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越南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编队中的“微山湖舰”在航行后期已处于轻载状态。这艘满载排水量约2.3万吨的综合补给舰,其舰底的红漆区域已暴露在水线之上,表明出发时携带的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尽管这次行动仅为两艘作战舰艇提供保障,但已接近903A型补给舰的能力极限。
在返航途中,“衡阳舰”和“微山湖舰”不得不在越南岘港进行为期三天的技术停靠。这次停靠不仅是为了修整,更重要的是补充油料、食品和淡水等必需品。如果这是一次实战行动,903A型补给舰将面临更大挑战,因为它还需要为作战舰艇携带备用弹药和维修零部件。
从这次行动可以看出,即使在和平时期,为一支小型编队提供远洋保障也非易事。在实战中,作战舰艇的物资消耗将更加巨大。单纯增加综合补给舰的数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能够进行长达六个月的海外部署,其关键不在于编队中的补给舰,而是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这些基地,特别是位于主要航道附近的基地,为美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正是这些基地支撑起了美国的全球战力投射能力。
在未来20-30年内,中国的海外利益将主要集中在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以及印度洋方向。如果能在这些地区获得5-10个具有军事属性的港口基地,将极大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部署和持续作战能力。目前仅有的一座吉布提保障基地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建设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中国需要在相关事务上早做准备。这不仅包括提升舰艇和补给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海外基地网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应对潜在的远洋军事挑战。
这次2.2万公里的远洋航行,既是中国海军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在迈向深蓝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在多个方面继续努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扩大的海外利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