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发布声明宣称,一位名曰阮晓东的男士屡次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构研究员等名号开展相关活动,其所有活动与杂志社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皆无丝毫关联。
根据通报所示,这位名为阮晓东的人士,乃是《新经济导刊》杂志社的原编辑,已于 2018 年 4 月从该杂志社离职。虽说此杂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然而他从未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单位任职,亦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原研究员。
阮晓东在离职之后,冒用学者的头衔与职务,在多个单位、企业的工作会议、培训现场之间游走,大肆谈论宏观经济、建筑行业管理,活脱脱一副权威专家的模样,显然是瞅准了背后的“益处”,凭借这响亮的名头来获取讲课费、咨询费、顾问费等等。
而令人遗憾的是,相关单位和主办方在邀请嘉宾时,往往会将关注的焦点仅仅置于头衔和名气之上,却对其真实身份的核实工作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进而使得假学者能够接二连三地得逞。就拿前不久发生的一起事件来说,某知名学术论坛邀请了一位号称在某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然而事后却被揭露其所谓的头衔和成就完全是子虚乌有。这无疑是对活动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极大损害。
此外,一些工作培训、讲座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这些培训讲座在很大程度上未必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反倒更像是为了向外展示和表演而存在,甚至已经有明显沦为政绩工程的倾向。比如说,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彰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所谓“成果”,频繁举办各类名头响亮但实际效果甚微的培训讲座。
正因如此,像阮晓东这样的冒牌专家也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表演的空间和舞台。他们凭借着虚假的身份和头衔,在培训讲座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实际上却往往严重缺乏实际内容和专业深度,对于广大听众而言,根本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要坚决避免假学者成为培训讲座的座上宾,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主办方进一步加强审核把关的力度,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务必确保邀请的嘉宾身份真实可靠、专业水平深厚且具有足够的深度。同时,也务必要对培训讲座的质量和实效给予高度的重视,坚决杜绝其沦为表演和政绩工程,从而彻底切断给假学者提供可乘之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