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前提

惜筠说历史 2023-02-24 06:27:03

英国是人类文明史上必须要提到的国家,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近现代文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可以说,不了解英国,你就无法理解现在的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落后、偏远的岛国,竟然首先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文明之潮流。

回头看英国历史,从英国步入文明时代一直到都铎王朝建立,在这长达近1500年的时间里,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一般,其文明程度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比,相差太远,与同在欧洲的意大利各城邦相比,也差很多,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后来突然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恰恰首先就发生在英国,它还成为了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实力也越来越强。究其原因,许多人从经济、资源、殖民地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也都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甚至有学者认为是根本原因。那就是英国在近代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英国社会有宽松的环境,保障了个人的权益,使得人们可以放心追求个人目标,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力。

因此,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首发地,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开创了现代政治文明。英国为了创造这良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可以说是历经艰辛,本篇文章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大宪章、议会、君主立宪制。

首先我们来说大宪章,这是英国宪政史上的重要文件,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被称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1215年,英国正处于金雀花王朝统治时期,当时的国王是约翰王,约翰王为了收回在法国的领土,发动了战争。打仗嘛,那就要花钱,于是约翰王不断地向贵族、教会、市民们要钱,结果,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约翰王

因为约翰王的这种做法,坏了江湖规矩。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这是诺曼王朝的开国君主威廉一世从法国带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封君与封臣之间订立契约,各自享有相应的权利与承担相应的义务。封君把土地分封给封臣,封臣有权享有土地的经济收益、在封地实行统治、封君需要保护封臣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作为义务,封臣要宣誓效忠封君、提供军队作战、上贡财赋等。这是一种双向性的契约关系,尽管是人格化的和不平等的。

现在约翰王的这种毫无节制的压榨行为,显然违反了契约。于是这些贵族就起兵反抗他,一开始是大贵族,不久后,中小贵族、教会人士和城镇居民也加入其中,最后双方谈判,签署了《大宪章》,主要内容就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

其核心条款是:国王不得非法征收赋税;未经合法审判,国王不得逮捕任何人并剥夺其财产。如果国王违反以上规则,贵族可以随时造反。

这里面规定的很多权力,并不是开创性的,大部分是英国传统中本来就有的、自古就有的权利。但是把这些权利全部汇聚在一起,形成纸面文件,并且以法律形式颁布,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大宪章

不过得说一下,《大宪章》在当时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因为签署不久后就被教皇废除了,双方又打了起来。虽然后来封建贵族在和国王的斗争中曾一再强迫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但是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湮没无闻。

《大宪章》的影响在于未来,在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被人们挖掘出来,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维护议会权利、保护国民自由的重要传统依据,由于其中“王在法下”和“无代表权不纳税”的原则,它成为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说下议会,议会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代议机构,是民主的象征,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世界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大厦

13世纪的时候,英国出现了议会,但它一开始的意思指的只是一种机会,是指国王和贵族在大议事会上交谈或谈判。经过后来的发展和演变,成了国王的咨询机构,具有贵族议政的性质,最后才转变为具有代议性质的民选机构。

而促使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在于随着战争频繁,行政与军费开支增加,国王不得不依靠议会征税,扩大收入。

在12世纪的时候,英国国王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司法、大领主的捐助和封建赋税等渠道,不涉及对一般公民的征税,因此无需举行重大会议请求批准。

但是到了13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战争频繁,战争开支不断扩大,国王入不敷出,这时候国王的收入越来越依赖于对全民征收的赋税了,由于其涉及全民的利益,要想征收这种税收,就必须由国王召集会议,经过纳税人的同意才行。

这样议会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大,到1295年,平民或者说地方代表正式加入议会,“国民”的范畴扩大了。虽然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贵族,但是毕竟改变了议会中只有贵族的情况。

到了14-15世纪,议会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原因还是战争,这一时期的英法百年战争,让英国国王更加需要金钱的支持,国王不得不频繁召开议会,于是促进了骑士和市民等平民力量的上升,而且他们也从之前的出席者开始变为参政者。

另外,贵族之中也出现了分化,那些大贵族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和国王一起处理国家大事,于是中小贵族就不得不与骑士、市民代表联合起来,这样就促使了下院的诞生,而且只有经下院同意的征税案才对全社会具有法律效力。到14世纪末,议会已经分为了世袭的上院和选举的下院,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这段时期,议会还获得了立法权和弹劾权,因此,在14-15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组成和权力构架已经基本成形了。

英国议会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国王开始不断集中权力,形成了强大的王权,但是因为有议会的存在,对王权形成了集体的制度化的牵制力量,使得英国无法形成像很多东方国家的那种皇权专制制度。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啊,为啥国王一定要依靠议会统治呢?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不好吗?英国国王不是不想,是不行。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格兰缺少强制性的国家力量,它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有组织的警察,国王要实行统治,只能依靠臣民的自愿服从,依靠像议会这一类组织机构的积极配合才行。

而议会最终取得了超越国王的法律地位,则是经过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的国王是詹姆斯一世,之前他一直是苏格兰的君主,他在苏格兰相对落后的政治文化环境中长大,对英格兰议会制度缺乏了解,也不认同。

詹姆斯一世

还有他的儿子查理一世也是,他们父子认同的政治理念是君权神授,认为议会的权力出自国王,所以国王的权力要高于议会,这个和英格兰的议会传统是根本对立的,因为议会认为它的权力是历史赋予的,是和国王共同处理国家大事的机构,国王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

于是国王经常与议会产生冲突,查理一世甚至一度解散议会、逮捕议员,最终双方矛盾无法调和,在1640年爆发了革命,革命摧毁了君主制、处死了查理一世,中间一度成立了共和国,还取消了上院,由下院来行使国家主权。但是后来议会被克伦威尔推翻了,实行了军事独裁,此后议会与军队斗争不断。

查理一世

后来议会把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请了回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与议会应该像以前一样保持权力平衡,但是查理二世和后来继位的詹姆斯二世还想着恢复专制王权,与议会继续斗争,尤其是詹姆斯二世还想恢复天主教,这个和信奉新教的英国国民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于是议会把詹姆斯二世信奉新教的女儿与女婿从国外请回来,发动了宫廷政变,迫使詹姆斯二世退位,因为没有流血,史称“光荣革命”。第二年,也就是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正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取得了高于国王的地位,解决了国家主权在谁的问题,因为新国王是议会创造的,自然主权在议会了,这是人类在政治制度上所取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

为了避免英国王位落入詹姆斯二世的后代子孙手中、避免落入天主教徒手中,议会在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一个国家的王位继承原则不是由国王决定,而是由议会决定,它再次体现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即主权不在国王,而在议会手中。

不过这时候,可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啊,英国从此之后就是个民主国家了,还差得远呢。17、18世纪的英国形成的是贵族政治制度,这时候国家的统治权只是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移到了贵族一批人手里,民众还没有参政权。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还认为,这场革命根本不是啥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当时英国还没出现资产阶级呢,这场革命双方的领导层都属于同一个阶级——贵族地主阶级。

不过这种政治体制比当时其他很多国家都要好多了,它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的发展又促使英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变革。

之前的议会选举,由于议席分配不合理、对选民有身份的要求等原因,导致选民比例极低,1715年选民只占英国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只剩下2.5%了。选民人数这么少,便于贵族寡头操纵选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贿选。

经过民众长时间的抗议斗争与议会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在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从占总人口数的2%增加到3.3%,中产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进行了第二次议会改革,使选民的人数从135万增加到250万,工人阶级的主体获得了选举权。1884-1885年,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到这时候,改革只针对的是下院,上院始终是由贵族世袭的,多数贵族支持保守党,反对自由党,因此自由党就想对上院也实行改革。但是自由党并不想把上院改为像下院一样的民选机构,而是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使它无力干涉政治就行。

英国议会上院

于是在1911年,通过了《议会法》,规定任何法案只要连续在下院的三届会议上获得通过,而三届会议相隔时间已超过两年,那么无论上院同意与否,该法案就自动成为法律。至此,上院的实权就被剥夺了,在英国政治中所能起的作用就很小了。1949年,英国又制定第二个《议会法》,把上院的法案延置权缩减为一年。

而英国在选举权上的改革还在继续,1918年,成年女性开始获得选举权,1928年,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实行了彻底的一人一票制,1969年将选民的年龄限制从21岁降为18岁。

议会通过这一步步的改革,让自己成为了真正能代表民众利益的民选机构。

最后我们聊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我们都知道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但是这种地位的形成,可不是光荣革命后一下就形成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

光荣革命后,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君主的权力只是受到了限制,并没有被完全剥夺,他还是政府首脑,拥有独立的行政权,他选择政府大臣来处理行政事务,大臣不对议会负责,只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还有权否决议会提出的法案。

到了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议会规定,凡是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议会换了,政府也要换,内阁要对议会负责,这样议会就把政府控制住了。

1708年,安妮女王在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行使国王对议会的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就再也没有否认过议会提出的法案了,成了橡皮图章。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来自德意志汉诺威的选帝侯乔治一世来到英国,继承王位,他不会说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于是干脆就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了政府大臣处理,自己什么也不管,乐得逍遥。

乔治一世

1727年,他的儿子乔治二世继承王位,他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也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大臣处理。

乔治二世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进一步发展,责任内阁制由此成形,内阁大臣自己处理好事务,交给国王确认,国王表示同意就行,这种做法延续至今,国王进一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步,行政权从国王手中转移到了内阁手中。说白了,国王被架空了。

当然,也有国王不甘于权力被剥夺,奋起反抗。比如乔治二世的孙子乔治三世,他从小就被母亲洗脑,他母亲是来自德意志一个专制小朝廷的公主,那自然不可能认同英国的君主立宪这套。于是经常和乔治三世说:“儿呀,要做真正的国王!”于是,乔治三世长大后一心想恢复国王的个人权力。

乔治三世

乔治三世在1760年继承王位,他改变了乔治一世、乔治二世不问国事的惯例,开始直接干预政治。他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乐一个“国王之友”派,随即就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掌权的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并且还组成了听命于自己的“国王之友”政府。

后来美国的独立,对乔治三世的个人威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是因为其个人的不当干预才造成了英国在北美的巨大失策,1783年,托利党的小皮特出任首相,次年举行议会大选,托利党大获全胜,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便宣告结束了。

后来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期,君主立宪制彻底巩固了,国王完全变成了“虚君”。钱乘旦老师称其:在英国所有国王中,维多利亚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的国王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换来了个人生命与王朝的延续。国王统而不治,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他超然于政府、党派之外,人们即使有不满也不会发泄到国王身上。在近现代革命大潮的冲击下,一顶顶王冠落地,而英国国王却延续至今,不得不说君主立宪制,不仅保护了公民的权益,也保护了王室的安全。

由英国所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后续惠及全球,这是英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这套制度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是自由民主,保障个人权益,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它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使得人类政权的更替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也使得整个国家、社会不再惧怕改革,因为社会无一时一刻不在变革之中。

英国留给世界的,除了这一套良好的政治制度,还有实现这套政治制度的方法。英国自光荣革命后,政治与社会制度的不断改进依靠的便不再是暴力革命了,而是和平渐进的改革,每个社会集团之间互相妥协,达成相应的共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贵族制到民主制便是如此,虽然整个过程很漫长,但是仍然处于不断进步之中,最后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良好制度的形成,不是天上掉馅饼的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更需要努力,每一代的努力,都为后代人继续变革奠定了基础。

在英国的革命与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很有意思,也很令人感慨,受限于篇幅,这里无法全部呈现。建议大家可以看下钱乘旦老师主编的《英国通史》,时间充裕的,可以看下六卷本,这是国内目前写得最好的英国通史,时间不太充裕的,可以看下一卷本。我相信,各位一定会大有收获。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3-02-25 20:27

    電氣化革命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