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网球选手辛纳被检出兴奋剂阳性,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最后只是被禁赛三个月,但这件事情还真让人有点想不明白,毕竟一个喷雾剂就能搞出这么多事情来。
那个意大利理疗师买的喷雾剂里头竟然含有类固醇氯睾酮,谁能想到这玩意儿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被用在了世界第一身上,而且还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觉得冤枉,更何况辛纳还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
2024年3月的时候,辛纳身上被检测出了这种违禁物质,而且还是连着两次都是阳性,这事儿要搁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直接完蛋了,但是好在国际网球诚信委员会认定他确实没啥过错,也就没给他禁赛处罚。
这事儿本来看起来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去年9月突然跳出来说这事儿没完,非得上诉不可,搞得大家都以为辛纳这回要倒大霉了。
最后的结果倒是还算不错,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承认辛纳确实不是故意使用兴奋剂,而且他的运动能力也没有因此受益,这一切都是他的辅助人员疏忽造成的。
虽说辛纳自己没做错什么,但按照规定,运动员也得为自己团队成员的过失负责,这就好比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就算是员工犯的错,老板也得承担责任。
最后定下来的处罚是禁赛三个月,从2025年2月9日到5月4日,这个时间段还算是选得比较妥当,至少不会影响到他参加法网比赛,要不然这损失可就大了。
这件事情也给其他运动员提了个醒,平时用的药膏啊喷剂啊什么的,都得格外当心,万一里面有什么违禁成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事情真的很难防,你总不能每用一次药就去查成分表,而且有些药的成分表写得那么专业,普通人哪看得懂是不是违禁物质。
说到底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理疗师,毕竟他买的是非处方药,谁能想到里面会有违禁成分,这也反映出现在体育界的禁药管理还是有些漏洞。
像这种非处方药,要是能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是否含有运动员禁用成分,那不就能避免很多类似的问题吗,但现实是这种标注基本上都没有。
辛纳这次算是运气好,要是换了别的运动员,可能这会儿已经被禁赛一年半载了,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反映出现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医疗用药管理还不够完善,一个小小的喷剂就能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像这种事情,运动员要维权也不容易,毕竟反兴奋剂机构说话的分量在那摆着,你就算有理也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听。
不过这次辛纳的处理结果,也给其他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参考,就是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应对,至少知道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
这件事情对辛纳的个人声誉肯定是有影响的,虽然最后证明了他是无辜的,但这种事情多少会给人留下一些印象。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件事情也暴露出了现行体育禁药管理体系中的一些问题,或许能推动这个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说实话,现在运动员用药真的是个很头疼的问题,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雷,而且这个雷还不是那么容易躲过去的。
就拿这次辛纳的事情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喷剂,理疗师在药店随随便便就能买到,谁能想到里面会有违禁成分呢。
这种事情说白了就是运动员和他们的团队都需要提高警惕,但是这种警惕也不能太过度,否则运动员连感冒都不敢吃药了。
最后的结果虽然说不上完美,但至少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既维护了反兴奋剂的严肃性,又照顾到了运动员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