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友友问,同款手机为何拍的没你好?我觉得除了谦虚恐怕另有缘故,其中包括不懂得虚化的重要性。
虚化,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简言之,就是在确保主体清晰的同时,使背景或前景中的物体模糊化,从而达到主体突出、画面简洁美观的目的。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虚化是否到位效果迵然不同:


由此可见,虚化对摄影创作举足轻重。下面以一组花卉图片为例,来直观地了解虚化的作用:
虚化可以突出主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如果单反相机拍摄,虚化容易做到,通过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和把握拍摄距离,便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如下图为5d4+70~200拍摄,使用最长200mm端,光圈开至最大F2.8:

但是,手机由于光学元件的差距,比如物理光圈可控有限,想要虚化到位就复杂一些,务必掌握一些技巧。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和掌握:
选择干净或者容易虚化的背景物,虚化效果更佳。这点很好理解,比如背景是茂密的树叶或草地,虚化效果肯定出色。如果是道路、建筑等较大的物体,就很难虚化,或者差强人意。


有的手机图片,主体不够清晰、背景又虚化不到位,这种现象是对焦失误造成的。因为实与虚是相对的,主体聚焦不精确,背景虚化也会大打折扣。
如下图使用p60pro人像模式拍于街头,由于人物聚焦精准,背景照样得以虚化:

手机的变焦相当于镜头的焦段。比如10倍变焦相当于270mm的远摄镜头,可以压缩空间,虚化效果很好。但是,倍率太大影响画质,最好不要使用。
下图为 p60pro超级微距10x变焦拍摄,虚化相当出色:


被摄对象越近时,背景虚化会越明显,因为景深与对焦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所以,在不影响构图合理的基础上,应尽量接近主体拍摄。
如下图使用了最近对焦距离拍摄,达到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目的:

无论拍摄何种题材,这点都至关重要。比如:拍摄花卉,应该选择开阔或者简单的背景进行拍摄;拍摄人像,应该注重移步换位,与背景物保持恰当的距离。
如下图1背景物很远,虚化效果就很好;图2的人像离背景物很近,则无法虚化:


光线对虚化影响较大,尤其是手机感光性能不佳,较强的光亮背景不利于虚化,而暗调背景由于与主体对比反差较大,虚化效果会更加明显,容易拍出漂亮的色斑。

前景,顾名思议,就是位于主体前方的物体。比如拍摄花卉,可以截取前方的绿叶,焦点放在花上,叶片自然虚化,从而营造出一种朦胧美。

后期修图犹如女人化妆,无非是掩饰瑕疵,不必忌讳。如今的修图软件也相当先进,方便操作。例如人像的背景虚化就可以一键完成,效果相当不错,何乐而不为呢?
如下图原图背景较杂乱,通过后期修饰,增强了虚化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对手机拍片虚化的一些实战体验,但愿对友友有所启发与帮助。欢迎提出宝贵意见,或者上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