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柏林苍穹下》才是真正的给电影人的情书

影视在左 2024-04-10 02:01:35

在漫长的年岁里都在观察人类生活的天使选择成为凡人,以便体验人生的味道,包括爱情、喜怒哀乐、雨雪风霜等人生大小诸事。

这是电影《柏林苍穹下》的主要故事,影片由维姆·文德斯执导,布鲁诺·甘茨、奥托·山德尔等主演的影片,于1987年上映。这部影片不是人见人爱的类型,但是会让喜欢的人无比喜爱。

影片的主角是观察人间的天使,他们早在人类起源之前便已存在,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他们一直在观察着人类,有时候也会为人类的遭遇、困境而痛苦甚至产生悲悯,但是他们只是观察或记录,没有参与。

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位天使被一个表演空中舞蹈的杂技演员触动,他想做人的意愿被强烈激发,于是,他对另一位天使说,他不想继续观察了,他想去感受,想去拥抱一个女人,去感受脚步踩在地上的分量,去感受风,去感受咖啡、香烟的味道……

然后他成为了普通人,但还保留着天使的记忆。他作为人类,笨拙地学习生存,然后去寻找让他心动的杂技演员,并最终与她一起按人类的方式生存。

作为一部艺术气息浓厚的影片,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故事节奏也很缓慢,但影片以画外音旁白缓缓讲述的方式恰恰也是本片最独特的气质与表达。它的独特表达是多方面的。

画外音旁白和类似噪音的背景声构成了影片的独特表达体系。很多时候,除了主角天使们的画外音旁白,还有许多小声的,出自不同人之口的嘀嘀咕咕的话语,他们与画面并不匹配,代表的却恰是画面人物的心声,也是天使们长期聆听的人世间的声音。

影片中还有很多寓意设定,但影片并没给出这些设定的明确答案,相反,影片把对答案的寻求留给了观众。比如,很多年龄较小的孩子是可以看到并与天使交谈的,这是为什么;影片中的天使并非两位,有的天使在在更早以前就选择以人类的方式生存,只是成为人类的他依然保持着天使观察与聆听的习惯,也保留着感应其他天使存在的能力,那位早已选择成为人类的天使是否在诱惑其他天使成为人类;明明天使听到人类的心声大多是消极、负面、诉苦、抱怨的牢骚之音,还会选择成为人类,是不是无论是谁都会更向往不曾拥有的;人类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坠入凡间的天使……

此外,影片还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现手法,就是黑白与彩色影像交替出现。在影片中,彩色影像出现的时长和镜头不算多,但每一次出现不仅代表一种意象的转折,也代表场景情绪或者内容的转变,像一种非常浪漫的转场方式。

看这部影片,莫名会随着主角的画外音旁白生出许多理智的感叹和惋惜,会怀念人类的童年。当孩子还是孩子,他们单纯、直接、强烈,爱就是爱,喜欢就是喜欢,所要所求的不多,而所得所获的快乐与满足却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最后,有一行非常直接的告白,“献给所有的天使前辈,特别是小津安二郎、弗朗索瓦·特吕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通过影片,能感受到在导演文德斯心中,电影导演本身就像观察人间的天使。他们把人类的喜怒哀乐和经历的七情六欲都看在眼里,并将那些触动他们的人或事记录下来,而这其中也有一些导演,并不满足于客观、冷静的观察,而是亲自投身其中,去体会、去经历、去触摸人世间的一切。

也因此,从整部影片的角色设定、探讨的主题和叙事手法看,这部影片都是一部充满致意情感的艺术作品,是当之无愧的给电影人的情书。

0 阅读:0

影视在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