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后,随着周总理的离世、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四人帮”加快了抢班夺权的脚步。然而,尽管那时毛主席身体状况不佳,但他却对这一切洞若观火。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毛主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调整,下令提拔了2人、撤掉了2人。
对于这一人事变动,当时令很多人都惊诧不已,他们都不理解主席为何要这样做,直到后来,一切尘埃落定后,众人才知主席当初这样做的深意,不由得纷纷赞叹主席深谋远虑。
那么,主席到底提拔了哪2人,又撤掉了哪2人呢?这样安排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考量呢?
我们先来说答案,主席提拔的两人分别是华国锋和陈锡联,撤掉的两人分别是邓公和叶剑英。
在1976年1月2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刚复出不久的邓公又一次遭到了“四人帮”的攻击和诬陷,并企图抢夺“国务院总理”一职。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主席既没有让邓公担任总理,也没有选择“四人帮”团伙中的任何一位,而是选择了时任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时年55岁的华国锋。
从1971年初被调到中央工作,到现在短短5年的时间,华国锋就被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的晋升速度无疑是非常之快的,以至于当时还有人说他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
当然了,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毕竟华老从1937年就投身革命到现在已经40年了,并且在入京前他就已经做到了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水平。
进京后,华老就一直在国务院工作,协助周总理在国民经济调整和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之一,所以由他来担任总理一职,在当时也是比较合适的。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同年4月,华老去代转正,成为了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而与之相对的,是邓公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不过,毛主席却保留了他党籍,还指定专人和部队保护他的安全,并明确交代道:“别人不准插手和干预”。
任何人都知道,这里的“别人”,其实指的就是“四人帮”。很显然,主席此举,就是为了保护邓公,更是为了将来他能扛起历史的重任。
在军队方面,主席也做了专门的安排,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让陈锡联代替叶剑英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陈锡联是开国上将,而叶剑英是开国元帅,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工作经验,叶帅都比陈锡联要高许多,在“九一三”事件后,叶帅更是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为稳定当时全国的军队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样是由于“四人帮”的原因,叶帅在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期间,受到了不少的阻碍。尽管叶帅对此作了坚决的斗争,但由于各种原因,叶帅还是在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终止了领导工作。
而之所以选择陈锡联接替叶帅,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陈锡联战功显赫,他曾在抗战中夜袭阳明堡而闻名天下,而后又在创建太行山根据地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年仅不惑就荣膺开国上将,其在军中具有一定的威望。
第二,1966年后,陈锡联历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革委会主任兼军管会主任兼省委第一书记,已然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实际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发现了毛远新,因此赢得了主席、江青等人的器重,并与谢富治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而这就使得他的名字能多次出现在高层视野。
第三,当时既是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委员的,只有陈锡联、汪东兴、王洪文和张春桥等人,几经权衡之下,毛主席认为陈锡联最为合适。
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这次人事安排,确实是深谋远虑,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叶帅和邓公的安全,同时也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为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所折服,在其病重之际还能做出如此理智、英明的决策,真不愧为一代伟人。
以至于后来邓公、叶帅等人在谈及此事时,也不由得被主席的睿智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