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华夏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室女子命运最惨,清末的那些妃子们肯定得算上。在那些朝代里,清末的妃子们过得可真不容易。比起其他时候,她们的命运显得更加悲惨。你看,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这些妃子们也跟着遭了不少罪。所以说,要是真要找命运最惨的皇室女子,清末的那些妃子们绝对榜上有名。
在那个混乱的时候,她们非但没享受到本该有的富贵生活,反而还得在慈禧的掌控下,挑起皇室那不堪一击的重担。
隆裕太后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说那时候她心里头啥念想都没了,感觉天都塌了,但从历史的长远来看,她做的那个决定,愣是为新中国的诞生出了大力。
【一、隆裕其人】
隆裕其实是这位太后的一个封号,不是她真正的名字。
隆裕她本名叫叶赫那拉静芬,来自满族的上三旗,是个正宗的名门望族的小姐。
在封建时代,贵族千金的生活和普通女子的生活,那真是有着云泥之别。而叶赫那拉静芬,正因为她出身名门,反倒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说白了,就是因为她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
隆裕自打出生起,肩上就扛着延续叶赫那拉家族辉煌的重任。她的人生轨迹,仿佛早已被写好,那就是要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这是她唯一的归宿。
虽说慈禧太后一手安排了隆裕成为皇后,大家也都默认了这事儿,可光绪皇帝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
当皇上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无奈,连挑个老婆的自由都没有。
光绪帝一辈子都被老妈管着,他这皇帝当得哪能舒心呢?想想都憋屈!
但那时候,清朝的大权都捏在慈禧手里,光绪压根儿没法反抗,所以他只能把一肚子火撒到隆裕身上。
在这场母子的争执里,隆裕的出身背景、她不太受欢迎的性格,还有她那不算出众的长相,都成了被人挑剔的由头。
起初,隆裕还能靠着皇后的身份在宫里站稳脚跟,但珍妃一来,隆裕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跌到了谷底。
皇上特别宠爱珍妃,对她与众不同。慈禧太后呢,因为隆裕没能赢得光绪的心,气得不行。
尽管慈禧管着后宫,隆裕在物质上啥都不缺,可在这冷清的后宫里,她没人依靠,只能迷迷糊糊地混日子。
没过多久,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就连他们的大对头珍妃也被慈禧下令处死了。这样一来,隆裕就很自然地成了后宫的当家人。
慈禧太后决定,让溥仪来当下一任皇帝,并且还让溥仪他爸当摄政王,帮着稳住朝廷大局。
另外,慈禧也给隆裕的未来做了些安排。
慈禧把大权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摄政王,他就是溥仪的老爸,另一半呢,就给了她的侄女隆裕。
尽管慈禧有时会对这个侄女儿感到生气,觉得她不够争气,但她心里还是很疼她的。
结果就是,隆裕照着她姑母的老样子走了下去,成了慈禧之后,又一个在幕后掌权的太后。
不过,跟慈禧还有以前大权在握的恭亲王奕忻比起来,载沣本事不够,隆裕呢,也一直在她姑姑的庇护下生活了很久。
他们俩一块儿干活,效果真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比那还好,有点一加一小于二的感觉。
清朝那会儿,已经被八国联军盯着不放,现在隆裕和载沣掌了大权,宫里头不少大臣也开始心痒痒,想搞点小动作。这样一来,清朝可真是前有强敌,后有内患,处境艰难啊。
到1911年,清朝这头大象就算是瘦得皮包骨也撑到了头。说实在的,清朝这个老朽的帝国,就这么摇摇晃晃地走到了1911年。1911年,清朝这只疲惫的老骆驼,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就这么着,清朝这位昔日辉煌的巨人,在1911年时已经是瘦骨嶙峋,走到了尽头。到了1911年,清朝这匹老马已经跑不动了,就算是瘦死的骆驼,也走到了它的最后一程。
【二、封建王朝的结束】
1911年,那可是近代中国超级关键的一年,对整个国家都影响深远。
这一年,武昌那边闹起了大革命,革命势头在咱中国大地上那是越来越猛。就那么俩月的时间,清朝就丢了整整十五个省!
这时候的清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隆裕当上那个幕后掌权的皇太后也才短短两年时间。
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出身叶赫那拉家这样的贵族,她心里头清楚得很,清朝那会儿已经是风雨飘摇了。可问题是,她自个儿也没啥大本事,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啥好主意来救清朝一把。
而且现在清朝的名声也不行了,也没啥能人异士站出来救清朝于危难之中。
瞅瞅身旁那稚嫩的小皇帝,隆裕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做了个她认为最好的选择,那就是跟袁世凯联手。
在那个乱成一锅粥的清朝末年,隆裕能指望的能人,也就只剩下手握北洋大军的袁世凯了。
隆裕为了让袁世凯出手相助,干脆把载沣的官职给撤了。
说起来,慈禧当家的那会儿,袁世凯和载沣那可是势不两立,有人还风传慈禧临终前还想把袁世凯给解决了呢。
因为袁世凯在朝廷里势力大,所以他最后也只能安享晚年了。
谁能想到,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袁世凯竟然又要回朝廷了呢?
袁世凯重回朝廷后心里明白,那对没什么势力的母子已经挡不住他了。于是,他就借着这个机会,开始给自己谋划未来。
一开始,袁世凯在朝廷里头就开始排挤那些跟他不一条心的人,使劲儿拉拢大臣们。谁要是不愿意跟着他混,那肯定就被袁世凯给踢出局了。
不过,袁世凯可不想只当个被人摆布的傀儡皇帝,他心里盘算着的是要手握实权,一个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天下。
结果,袁世凯不跟隆裕继续合作了。他嘴上跟隆裕说会帮忙清除大清的障碍,暗地里却跟其他革命军队搭上线。
国家正处在关键时刻,除了袁世凯,其他那些参与革命的人,心里都盼着国家能变得更好,都琢磨着怎么把中国从困境中拉出来。
所以,当袁世凯主动示好后,革命党人就说了,只要袁世凯能让溥仪皇帝下台,那他就能当上大总统。
革命者们心里想的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国家再乱下去,老百姓也别再受战火之苦了。
可袁世凯心里盘算的只是如何能轻轻松松,不用动一兵一卒,就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于是,袁世凯和隆裕之间的商量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三、隆裕不愿意放弃的条件】
革命的人提出条件,说要是能让袁世凯当上大总统,那袁世凯在隆裕面前可就大变样了。
他先是又吓又哄地想让隆裕退位,好让国家变成共和制,但隆裕哪会轻易点头答应呢。
想了解她为啥不听姑母的,非要把载沣给撤了,其实就是为了帮袁世凯稳住清朝的江山。
而这时候,袁世凯的做法简直就是背后捅刀子。
可隆裕的反抗在袁世凯眼里,简直就是徒劳挣扎。毕竟,一边是掌握着实权兵马的臣子袁世凯,另一边只是空有名头的皇太后隆裕。
比起来看,隆裕能反抗的东西真是少之又少。
没办法,隆裕只好点头答应袁世凯,说自己愿意主动让出皇位。
看到隆裕这么懂事,袁世凯心里别提多乐呵了。不过呢,隆裕在同意退位的时候,也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尽管这些要求所需的代价远比战争小得多,可袁世凯 still 在那儿不停地磨嘴皮子,想再捞点好处。
隆裕退让了不少,但有一点她坚决不让步,那就是一定要有四百万元的赡养费。
没错,这位最后的皇太后,在即将告别皇位的时候,总算是表现出了身为皇太后应有的风范。
说起来,隆裕和溥仪这对“母子”退位后,就变成了普通人。他俩也没啥生存技能,在这乱世里,到底是怎么活下去的呢?
所以,他们全靠这笔高额的抚养费来过日子。
袁世凯原本打算把价钱“往下谈谈”,想降到300万,但隆裕太后不肯让步,最后两人商量来定,还是决定给400万。
【四、旧人已逝,新时代来临】
退位那天,隆裕在宫里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对她而言,这个为了活下去而做的决定,却让她丢掉了祖宗传下来的江山。
那时候的她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决定对中国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重大影响。
可对这个心里有数但本事不够的贵族小姐而言,这结果真是最让人难受的了。
溥仪下台没多久,这位给新时代开头立下大功的女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就在革命者和老百姓的喝彩声里,袁世凯偷着乐的时候,还有那些清朝老顽固骂骂咧咧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就像没人注意一样。
这难道不是那个时代女子命运的悲哀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