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红四方面军惨烈的一仗,许世友拎刀上前线

洞鉴五千年 2024-05-31 12:04:55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徐向前的部队是出了名的善打硬仗和恶仗,而且打起来毫不拖拉,可以用“快、准、狠”三字来描述。

徐向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将领,他曾三打运城,也曾攻克临汾,这使得他所带领的部队名声大噪。

当年彭德怀、邓小平都曾希望徐向前能来自己的麾下,还致电毛泽东亲自说这件事情,可见徐向前确实是一个军事人才。

尽管后来毛主席没有答应他们的申请,但徐向前坚韧的个性给每个人都留下了好感,此后他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关于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能力,第30军政委李先念曾作出评价:“徐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越是大仗、硬仗他越精神。”

徐向前是这样的人,而他的手下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虎将,他就是许世友。

在诸多开国将帅中,许世友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尤其是他小时候在少林寺的经历,让很多人都非常好奇。

事实上,更加值得人们为之称赞的,是关于许世友在敢死队的日子,他组建并参加了敢死队。

有数据显示,许世友从工农红军时期开始,组建或参加敢死队的次数有七次,这无论对于谁而言,都是一段特殊的经历。

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一次敢死经历,是在1932年10月10日,那个时候正是第四次反“围剿”期间。

众所周知,第四次反围剿是胜利的,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期间还面临了一个又一个的困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如何破解的,当时的战局岌岌可危,张主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平汉线以西突围。

原本当时众将士都认为是暂时的,不久之后就能夺回来,但遗憾的是,这次西行告别了鄂豫皖根据地。

更重要的时候,国军在夺得根据地后,丝毫没有想要放过红军的意思,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

当时在大部队穿越平汉线之时,负责殿后的红73师就与他们经过一场血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将他们击退。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徐向前冷静分析形势,最终下令各师连夜向西北转移,然而还没等红四方面军站稳脚跟,敌军堵住了我军去路。

对此,战士们奋勇冲杀,好不容易打开了一个缺口,继续向西北方向夺路前行,但后来走到南化塘时,敌军再次围了上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向前和张主席知道,这支队伍一旦分散就彻底垮了,唯今之计是集中突围,绝对不能自解肢体送入敌人口中。

在经过商讨之后,唯一的希望是冲破北山垭口,但这个地方被陕军机枪火力严密封锁,突围不易。

眼看众将领都没有自信,于是徐向前想到了许世友,将突破重围的尖刀任务交给了他,并告诉他:“全军生死存亡,全系于此战。”

一直以来,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中都以勇士著称,他的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于是他当即接下任务。

回到营地后,许世友一手拎着鬼头大刀,一手攥着20响,集合战士们跟着他走,玩命地冲向北山垭口。

那个时候的许世友是团长,战士们看到团长如此玩命,于是每个人也都鼓足了勇气,后来经过奋力拼搏,撕开了北山垭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拼死厮杀成功了,但该团2营战前500余人,拼完后只剩下百余人,损失也是极大的。

虽然说这场战争是众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但许世友将军在其中的作用很大,他本人有句名言“人死如灯灭,杀头不过碗大个疤”,可见他不怕死的决心。

1 阅读:179

洞鉴五千年

简介:你想听的历史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