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已经成为欧洲的一颗毒瘤。
为什么德国大众自成立86年来首次宣布关闭本土工厂,要砍掉3.5万人的饭碗?
为什么法国政府负债累累,甚至因此被标普下调信用评级?
为什么美国有OpenAI,中国有DeepSeek,欧洲却啥都没有?
事实就是,曾经靠殖民和工业革命起家的帝国列强,现在的发展深陷重围。
大众裁员计划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昂的成本正加速欧洲本土去工业化。
你知道吗?德国汽车业的工人时薪已经高达62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71元(2023),1小时抵得上不少中国工人好几天的工资。
欧盟的平均时薪也高达32欧,居高不下。

用电成本,欧洲整体是中国的两倍。去年12月,俄罗斯断供叠加风能太阳能发电量缩水,德国一度电甚至涨到了八块钱。
这对欧洲的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企业产生了重创,造成新一轮企业外迁潮。去年11月,法国轮胎公司米其林宣布关闭两家工厂,裁员2000人;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则把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到广东湛江进行了一笔100亿欧元的投资(2022)。
2000年前,欧洲是全球工业的老大哥,工业产值占全球的22.5%;到了2023年,已经下降到14.5%。
相比之下,中国工业产值已经占到全球的35%。20年间攻守易位,欧洲工业的下降趋势很难扭转。
与此同时,在汹涌而来的AI浪潮中,欧洲明显已经缺席。
背后的原因,是欧洲陷入了中等技术陷阱。也就是说,其研发集中在中等技术行业,研发强度低,不具备高科技行业的增长潜力。
欧洲过往研发支出排名前三的企业,几乎都是德国传统车企,专注研究内燃机技术。而汽车行业的颠覆式创新却和内燃机无关,反而出现在动力电池、ICT软硬件领域。
2023年,比亚迪力压德国大众,成为中国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汽车厂商。
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充分暴露了欧洲落后的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不少欧洲国家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很难再支撑高福利的支出。法国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110%,远远超过欧盟设定的60%的上限,财政赤字率达到了5.5%(2023),欧盟已经对法国启动了过度赤字程序。
而法国政府去年一年发福利就发了8000亿欧元,占政府总支出的44%。
实际上,不仅法国,德国、芬兰、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五国的福利支出都接近GDP的30%。而中国只有9.2%,不到这些国家的1/3。
过去,希腊、西班牙、塞浦路斯、葡萄牙、意大利五个国家都因为高福利而濒临破产。
当欧洲能源的退路被俄罗斯关闭,工业的退路被中国压制,川大爷又在逼迫欧洲提高军费开支,在产业转型中严重落伍的欧洲,将不得不吞下高福利制度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