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米-34 蜂鸟
米-34
米-34S1现代升级版
1986年首飞的轻型训练和运动直升机,拟替代老旧的训练用米-1和米-2,其后还可能发展出军用改型。最初估计产量将达1000架以上,但苏联解体致使该机生产计划中断,其后虽反复推出改进型号自救,但至今也只生产了27架。
米-34的主要生产型号采用源自二战的9缸活塞式发动机,显得颇为复古,当然也有使用涡轮轴发动机的改型。
据说米-34性能颇佳,操纵响应能力极好,能进行横滚和筋斗机动,后退速度达到140千米/小时,在一些国际比赛上作为运动机取得了佳绩。之所以产量如此砢碜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市场已被同吨位级别的轻型直升机占据,而俄罗斯政府和军方亦无余力下单对其扶持。
米-34从外形上看和美国MD 500系列颇相似。
米-35 雌鹿-E
印度空军米-35(米-24V)
印度尼西亚陆军米-35P,30毫米炮,可收放起落架,长机翼
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空军米-35P,30毫米炮,固定式起落架,短机翼
2020年官方标准升级版米-35P,23毫米炮塔,可收放起落架,长机翼
基本型米-35指米-24V的出口型,1976年首飞。米-35M于1998年首飞,子型以小编号不同大致对应米-24VP或VM,使用固定式起落架和23毫米双联炮塔。米-35P情况较为复杂,一种是对应安装双联30毫米炮的米-24P,又分固定式起落架和可收放起落架两种;一种是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于2020年推出的使用23毫米双联炮塔和现代电子设备的米-24标准升级型;此外还发现常规的出口型米-24D也在使用这个编号。
米-35子型编号上的混乱可能一方面出于外界对俄语资料的隔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市场化条件下为对外销售出现的命名乱象,毕竟我们已经见识过无甚渊源的苏-30MKK和苏-30MKI,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苏-35。
米-36
米-36线图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苏军缺乏一种前线使用的轻型高性能直升机,不得不使用中、重型直升机承担西方军队由轻型直升机完成的任务。80年代初随着TV-O-100涡轮轴发动机研制成功,米里设计局试图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型全新的多用途直升机,与米-28搭配使用。
米-36使用两台TV-O-100发动机,机组人员以装甲保护,机身下部油箱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在机身前后下部各设置一个GShG 7.62毫米机枪塔,提供下方全向防御火力。机内可搭载4名步兵或4副担架,旋翼毂安装光电瞄准设备,机身两侧武器挂架可载8枚反坦克导弹或其他武器组合。
米-36是一个充满野心的项目,对应功能是全能。可能正是因为过于求全,计算发现超过重量指标50%,在竞争中败给卡莫夫局的V-60。米-36从没有脱离图纸阶段。
米-38
米-38首架原型机
米-38VIP型和米-38T军用运输型,2019年俄国国防部下了15架的大单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军方和民航部门认为米-8系列已无改进潜力,因此要求设计一种全新的中型运输机。米-38的设计从1981年开始,采用两人制玻璃座舱,旋翼和机身都大量使用复合材料。
该机的模型1989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亮相,然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拖延时间,原型机迟至2003年底才成功首飞。虽然在2010年代数次发布该机即将量产的消息,但直至目前,该机可能仅生产了10来架,还包括4架原型机。
米-40
米-40模型
米-40是在米-28攻击直升机基础上设计的突击运输型,作为米-8突击运输型或米-24的替代机。该机的设计思路延续了之前的米-36,正面安装一门23毫米炮转塔,一挺12.7毫米机枪用于后方防御。可在运载8名步兵或8副担架的同时在外部挂点携带重型武器。该机强调生存性,沿用了米-28的系统冗余、红外抑制、抗坠起落架等设计。
米-40的设计起始于1983年,一年后被米-42计划取代。该机的设计在上世纪90年代曾短暂复活,模型曾在1993年莫斯科航展展出,但随后就彻底消亡,没有建造原型机。
米-42
米-42 3D模型
米-42后部推力矢量结构
苏联军方认为米-40无法满足新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的要求,于1985年下令开发全新的米-42。该机采用NOTAR无尾桨结构,内部风扇产生的气流从尾部狭缝和可调百叶窗中喷出,抵消扭矩,类似美国休斯公司的无尾桨设计。这种结构噪音很低,对机尾活动的人员安全,设想随着飞行稳定将推力矢量完全向后时,米-42可达到380至400千米/小时的高速。
设计要求该机可昼夜全天候使用、操纵简单、易于维护、有重装甲防护、机头有一门旋转火炮、机翼外挂武器能力与米-28相同,还要使用地面部队的标准柴油。这些苛刻指标使设计人员焦头烂额,并且随着设计的进行,功能和指标还在继续加码。因此设计后期取消了NOTAR,改为外部安装动力风扇,后来又改为涵道尾桨。
米-42设计随苏联解体而告终,其实就是没这件事这个项目也无法成功,米里设计局自承无力完成设计。
米-44
米-44想象图
米-34轻型直升机换用650马力TV-O-100涡轮轴发动机的改型,为适应新的引擎,机身进行了修改。据说1987年建造了一个模型。
1988年后根据用户需求提出了另一个安装两台TVlD-450发动机的方案,但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
米-46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宣传品上的米-46T想象图
本世纪头十年末出现的不明模型
2018年航展出现的40吨级重型直升机模型
1992年公布的重型直升机项目,一种是常规运输型米-46T,载重14吨,自重只及米-26的一半,使用7叶主旋翼和5叶尾桨,主要用来替换老式的米-6;另一种是专用起重型米-46K,采用类似米-10的长起落架,机头、动力装置等与米-46T相同,其外形与美制CH-54空中吊车相似。
米-46项目自公布后就没有进一步的进展,但由于本国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和零星透露的联合研制消息,该机可能会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米-52
米-52想象图或模型照
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轻型直升机项目,可载一名驾驶员和两名乘客或250千克货物。该机特点是成本低、易维护、可全天候使用。
这个项目最初宣称将在1994年量产,自然只是妄想而已。但维持项目的努力一直持续到本世纪,2003年时传闻喀山直升机厂将投资生产一架原型机。
现在又过了快二十年,菜应该凉透了吧。
米-54
2007年航展上的米-54全尺寸模型
双发民用中型直升机,可载客10—12人,设想替代米-2和米-8。该项目于1992年公开,1993年完成初步设计,原定1999年量产,后又拖延到预定2011年首飞,后来就拖得没信了。
米-54的全尺寸模型曾在一些航空展会出现,但看来没有吸引到订单。由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手里的同级直升机项目不少,包括喀山Ansat、米-38、米-171A2和卡-62等,米-54量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米-58
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工厂宣传品上的米-58
米-28基础上发展的民用运输直升机,载客量为20人。该机主旋翼、X型尾桨和动力系统沿用米-28,使用前三点固定式起落架。发动机为两台TV3-117VMA-SB3发动机,单台功率2088千瓦。
米-58项目于1995年对外界公开,但此后就再无消息。
米-60 MAI
米-60全尺寸模型
三座小型直升机,2001年对外公布了全尺寸模型,有对应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单双发方案。
该机宣称将于2001年建造原型机,并列入了本世纪头十年的俄联邦航空计划,但也只是空话而已。
米-234
米-34安装两台VAZ-4265发动机的版本,又称米-34V或米-34VAZ,大概是想换名讨个吉利,但是没卵用,纸面型号。
米-PSV
米-PSV
安装常规短翼的米-PSV
2017年出现的大型下单翼
单座无武装高速试验机,又被称为米-24K 信使(与米-24K炮兵观测联络机无关),PSV即未来高速直升机之意。米-PSV采用新式旋翼,其研制目的是将米-28N的速度提高10%,米-35M的速度提高13%。
2016年该机达到405千米/小时的速度,超过英国G-Lynx保持的400千米/小时世界纪录。2016年6月,该机飞出了450千米/小时的高速。
米-X1
米-X1模型
计划中的中型高速直升机,其竞争对手为卡莫夫设计局的卡-92。米-X1起飞重量为10吨,可载20名乘客,航程1500千米,巡航速度为475千米/小时,冲刺速度达到490—520千米/小时。
米-X1在机尾安装推进式涵道风扇,并通过专有失速局部消除系统(SLES)消除高速飞行时后撤主旋翼叶片失速问题。前述的米-PSV就是米-X1的技术验证机。
虽然从目前的报道看,米-PSV似乎势头不错,但面对同样底蕴深厚的卡莫夫局,今后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好了,米里系列直升机的主要型号就介绍到这里。本期的第一种机型米-34是米里试验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前研制成功的最后一个机型,从这个型号开始,没有一种新设计投入大量生产。这篇实际上是米里试验设计局,现在的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工厂的衰败史,他们实际上是靠着生产几种数十年前的老机苟延残喘。
从米-PSV创造的纪录看,米里的技术底蕴仍在,但在目前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大环境下恐怕难有回天之力。我们也许正在亲眼见证这个直升机帝国的倾颓,正如曾和它混淆的战斗机帝国米格一样。
米42的推力矢量设计挺新鲜。
落寞了
米psp没出就直接出psv了 不按套路出牌
玩具造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