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精算师需要长期的规划、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持续的努力。以下是上岸的全流程:
一、高考阶段:选择大学和专业
1. 目标院校
优先选择精算强校:国内部分高校设有精算专业或精算培养方向,例如:
(1)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精算方向)
(2)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
(3)复旦大学(保险学精算方向)
(4)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保险学)
(5)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
(6)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精算方向)
(7)其他推荐专业:若未进入精算强校,可选择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经济学等专业,这些学科是精算的基础。
2. 专业选择
(1)核心专业:精算科学、保险学、统计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2)替代专业:经济学、金融学、数据科学(需额外补充数学和精算课程)。
二、大学阶段:打好基础,积累资源
1. 课程学习
(1)数学核心课: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
(2)专业课程: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风险管理、金融经济学、保险学、会计学。
(3)编程技能:学习Excel高级应用、SQL、Python/R(精算建模常用工具)。
2. 考证规划(早起步)
北美精算师协会(SOA)或中国精算师协会(CAA)初级科目:
(1)SOA初级:Exam P(概率)、Exam FM(金融数学)、Exam IFM(投资与金融市场,已取消,可转其他科目)。
(2)CAA初级:A1数学、A2金融数学、A3精算模型。
(3)建议时间:大二开始考试,毕业前通过3-4门。
3. 实践经验
(1)竞赛: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精算竞赛(如SOA学生案例大赛)。
(2)实习:大三大四争取进入保险公司精算部、咨询公司或数据团队实习。
(3)科研:参与导师的保险/风险管理相关课题,发表论文(对考研有帮助)。
4. 其他准备
(1)英语能力:精算考试多为英文,需强化阅读和写作能力。
(2)行业资讯:关注保监会、SOA/CAA官网、精算论坛(如“人大经济论坛精算版”)。
三、研究生阶段(可选,但推荐)
1. 考研方向
(1)优先专业:精算学、保险学、应用统计、金融工程、数据科学。
(2)推荐院校:清北复交、央财、南开、人大、上海财经等。
(3)留学选择:北美(沃顿、滑铁卢大学)、英国(卡斯商学院、LSE)、澳洲(墨尔本大学)。
2. 读研期间重点
(1)深化专业知识:学习高级精算模型、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
(2)考证加速:争取在读研期间通过准精算师(ASA或中国准精)全部考试。
(3)实习/校招:通过暑期实习争取留用机会(如平安、国寿、友邦的精算岗)。
四、考证与职业发展
1. 考证时间线
准精算师阶段(3-5年):
(1)SOA:通过5-7门考试+线上课程(VEE学分)。
(2)CAA:通过8门考试+实践培训。
(3)建议:工作前完成准精算师(ASA/CAA准精),提升求职竞争力。
正精算师阶段(5-7年):
(1)SOA:FSA方向考试(如寿险、财险、养老金等)+答辩。
(2)CAA:通过高级科目+论文答辩。
2. 职业路径
(1)初级岗位:精算分析师、定价岗、准备金评估岗。
(2)中级岗位:精算经理、风险管理岗。
(3)高级岗位:总精算师(需持证+10年左右经验)。
五、关键注意事项
持续学习:精算考试周期长(平均5-8年),需保持韧性。行业选择:优先进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如韬睿惠悦、怡安)。薪资水平:应届生起薪15-25万/年(一线城市),持证后薪资翻倍增长。替代路径:若考试压力大,可转向数据分析、风控等相近领域。六、总结:时间轴示例
(1)18-22岁:本科学习+通过3-4门考试+实习。
(2)22-24岁:研究生+通过剩余准精考试。
(3)24-30岁:工作+完成正精算师考试+积累项目经验。
(4)30岁+:向总精算师或高管职位晋升。
精算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但行业壁垒高、职业稳定性强,适合数学好、耐得住寂寞的人。如果规划清晰,坚持到底,最终回报会非常丰厚。

与DeepSeek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