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血压药,身体若出现3种状况,建议及时复诊!

振华说养护 2025-01-21 18:26:37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然而,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可能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副作用。长期吃降血压药的患者,如果身体出现某些特定状况,应及时复诊,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降压药有哪几类

1、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少血液量,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常见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如氯噻吨)和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2、ACE抑制剂

ACE抑制剂通过抑制一种叫作ACE的酶,减少血管收缩,帮助血压降低。常见的有卡普普利、贝那普利等。

3、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放松血管,降低血压。常见的药物有氨氯地平、地尔硫卓。

4、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通过减慢心跳和减弱心脏收缩力来降低血压,常见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放松血管,降低血压。常见的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

长期吃降血压药,身体若出现3种状况,需警惕

1、头晕或疲倦感加重

长期使用降压药物时,特别是利尿剂和某些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过低,进而引起头晕、疲倦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加重,可能是血压过低,或者药物剂量需要调整。

2、水肿或体重明显增加

如果出现手脚肿胀、面部浮肿等水肿现象,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尤其是某些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过多的水分滞留可能影响身体的平衡,甚至加重心脏负担。

3、心跳异常或胸闷

服用降压药物后,如果出现心跳不规律、胸闷等不适,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心脏问题。尤其是使用β受体拮抗剂时,心跳过慢或者不规律的情况较常见。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要自行停药,应尽快向医生咨询,调整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案,以保证血压控制的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长期服用降压药,要避免哪些误区

1、随意停药或减药

很多人感觉血压稳定后就自行停药或减药,但这样做容易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再次升高。降压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免因自行停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2、不按时监测血压

服药期间不定期测量血压,可能导致药物效果被忽视或过度治疗,增加副作用风险。建议定期检查血压,确保药物剂量恰当。

3、忽视药物副作用

有些人对降压药的副作用了解不够,觉得小症状无关紧要。药物可能引发头晕、水肿等不适,如果长期忽视,可能影响健康。若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4、不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

单靠药物控制血压是不够的。应配合健康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运动,保持体重,减少压力等。药物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5、不和医生沟通其他用药情况

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尤其是非处方药或草药,可能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或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务必告知医生所有用药情况。

12 阅读: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