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他知道自己生命会在50岁戛然而止,王平还会选择如此拼命吗?他会为了热爱的相声和表演,燃烧自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吗?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回望王平的一生,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是他对家庭的深厚责任。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二年,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曲艺队来鞍山招生,王平毫不犹豫地报考,并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录取。穿上绿军装的那一刻,王平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他与同宿舍的战友句兆杰(后来的著名小品演员句号)一起喝酒、聊天、畅谈未来。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鞍山市曲艺团不愿放人,王平的军旅生涯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就不得不结束。虽然这段经历短暂,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他日后加入消防艺术团埋下了伏笔。
离开部队后,王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相声梦想。他渴望拜师学艺,提升自己的技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向相声名家常宝丰表达了拜师的愿望。常宝丰推荐他拜常贵田为师。然而,命运再次安排了一次相遇。在戴志诚的引荐下,王平认识了李伯祥,并被李伯祥的贯口艺术深深吸引。最终,王平选择了拜李伯祥为师,成为李伯祥的第十八位弟子,艺名松良。每次去师父家,王平都会带上两瓶白兰地,表达他对师父的敬意。他抓住每一次机会向李伯祥学习,尤其注重贯口的练习。从模仿到融会贯通,王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91年,王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登上了央视《曲苑杂谈》的舞台,与潘长江合作表演小品《我的太阳》。这次演出,让全国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东北的相声演员。他将相声元素巧妙地融入小品之中,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后,王平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他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众多相声名家合作,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虽然遗憾的是,他从未在春晚上表演过单口相声,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之一。
王平的相声,并非简单的说学逗唱,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与搭档郑健的合作,更是珠联璧合,堪称相声界的黄金搭档。他们的作品《如何是好》《好好说话》《弄不明白》等,至今仍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冯巩曾评价王平的《如何是好》是新相声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这足以证明王平在相声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
然而,就在王平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选择回到沈阳,加入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组建的消防艺术团。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重圆军人梦,更是对艺术的另一种追求。在消防艺术团,他担任政委,后来又担任副团长,被授予武警大校警衔。
九十年代,相声行业进入低谷期。为了生计,王平开始涉足影视剧的拍摄。他参演了多部电视剧,其中包括《马三立》《马大帅2》《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在电视剧《马三立》中,他饰演了相声大师常宝堃,也算是弥补了未能拜常贵田为师的遗憾。
2012年,王平参与筹备公安部蛇年春晚,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苏州拍摄电视剧《刀之队》。他连续几个月没有回家,就连春节也是在剧组度过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惦记着相声,计划举办一场个人相声专场。然而,命运无常,他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2013年2月22日,王平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0岁。他的离世,是相声界的巨大损失,也让无数观众感到惋惜。他的妻子郭燕娟是评书大家单田芳的弟子,两人育有一女。女儿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基因,成为一名美容整形医生,事业有成。
王平的一生,是为艺术奉献的一生。他热爱相声,也热爱生活。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欢笑。他的离世,令人痛惜,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的经典。他的人品和艺德,也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后辈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