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被称为“省委书记专业户”的老红军谭启龙,在90岁生日宴上,举起酒杯,无限感慨的说了一句话:
“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谭启龙!”
谭启龙的一生,都将党和人民看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一生对党忠诚,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主席说:放牛娃成了省委书记,不简单!1914年,江西省永新县北乡黄塘村的一个赤贫家庭,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个孩子就是谭启龙。
谭启龙家非常穷,上无瓦片,下无寸土,父亲日复一日的给人家做长工、打短工,用他微薄的收入,艰难养家糊口。
但是,谭启龙父亲辛勤劳作,不但没有换来家人生活好转,反而让他自己积劳成疾,最终因为没钱医治病死。那一年,谭启龙只有3岁。
父亲死后,家里的东西也被变卖完了,母亲便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叫卖花生、糖果,苦苦支撑,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0岁那一年,厄运再一次降临到谭启龙家。先是谭启龙的姐姐因为难产去世,没多久,母亲也惨死。
谭启龙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天,挑着担子去镇上卖花生、炒豆挣零用钱的母亲,在路上碰上豪绅家的团丁拿了东西不付钱。
气不过的母亲追上去理论,却被团丁狠狠踢倒在地,吐血不止。
被抬回家的时候,母亲嘴角还残留着一缕血迹。没多久,母亲就含恨而去。自此,谭启龙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为了生存,年仅10岁的谭启龙只好去给地主家放牛。期间,他吃不饱、穿不暖,常年穿着一条单裤,打着赤脚,只有冬天的时候才能穿上一双破鞋。
除此以外,他还要忍受地主的打骂。就这样,谭启龙含着泪水,挨过了四年时间。
1928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永新县燃起了苏维埃运动的熊熊火焰。
14岁的谭启龙听说红军能消灭挨户团,替穷人报仇,坚决要求参加革命。
由于谭启龙革命之心坚决,斗争性强,两年之后便当上了永新县少先队队长。
此后,谭启龙又担任了湘赣省少年先锋队总队队长等职务。
1933年,谭启龙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巡视员,并被派往中央苏区马列学院高级班学习。
毛主席年轻时期
期间,他见到了敬仰已久的毛主席。
得知谭启龙悲惨的身世后,毛主席神情凝重的对他说:
“放牛娃是雇农,雇农是农村的无产阶级,你这个放牛娃,扔下牛鞭参加革命,要得!”
说完,毛主席又语重心长的勉励谭启龙:“努力做好工作的同时,你还要学好文化知识,做个有文化的革命者!挑起更重的革命担子!”
谭启龙激动的表示,自己一定会记住这些教导,一定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工作,努力奋斗!
此后十多年,谭启龙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没有机会再与毛主席见面。
1934年,谭启龙奉命调离中央苏区,前往湘鄂赣苏区工作。
这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谭启龙他们就在湘鄂赣边界坚持游击战争。
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谭启龙的革命信仰丝毫没有动摇,他坚持与战友们一起孤军奋战,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历经艰险的他们,最终确保了湘鄂赣苏区红旗不倒,为新四军的创建,保留了一支重要力量。
毛主席
解放战争期间,谭启龙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以及淮海等重大战役,出色完成任务。
1949年,中央军委对全军进行整编,谭启龙出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政委。期间,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浙江等战役,做出突出贡献。
1952,毛主席到浙江视察。此时,谭启龙已经是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他也因此见到了毛主席。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
虽然这么多年没见,但毛主席一看到谭启龙,马上就认出了他。毛主席笑呵呵的对谭启龙说:
“这不是放牛娃吗,我们在瑞金见过面,你那个时候还是红小鬼,现在不简单了,是省委书记了呀!”
谭启龙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还记得自己,既惊讶,又敬佩,同时又有些不安与兴奋。
谭启龙激动的对毛主席说:“主席在瑞金的时候跟我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好,才取得了进步。”
毛主席
“放牛娃当上了省委书记,不容易!肩上的担子不轻呀!”毛主席感叹道。
毛主席在浙江视察期间,谭启龙一直全程陪同。到绍兴参观鲁迅故居时,毛主席对谭启龙说:“鲁迅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大众就要做孺子牛嘛,勤勤恳恳一辈子!”
谭启龙点头称是。为了谨记毛主席的教导,谭启龙后来专门买了鲁迅手书对联的影印件,挂在自己的卧室,将那两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谈到浙江的工作,毛主席对谭启龙说:
“要搞好工作,就要了解实情,既要听各级领导同志的汇报,更要深入下去,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命脉……要从群众中了解情况,要交敢于讲真话、讲实话的知心朋友,还要自己亲自到基层去调查,还可以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去下面搞调查。”
此次毛主席的这番教诲,让谭启龙受益匪浅。
在浙江工作期间,谭启龙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使得浙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毛主席
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浙江各地积极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到1953年底,浙江全省组织起来的农户,已经占总农户的45.5%。
毛主席关心谭启龙1954年,谭启龙又被调到山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在山东,谭启龙也始终谨记毛主席的教诲,非常注重调查研究。
当时,他在工作时间上的拿牌采取的三三制,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面,到农村、厂矿去,一竿子插到底,到哪里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
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省里主持工作,召开会议。落实中央工作部署。
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则是参加中央与华东地区的会议。
另外,谭启龙还非常善于团结同志,领导班子拧成一股绳,才能搞好工作。
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期间,谭启龙积极倡导稻改、南竹北移、植树造林、发展农业生产,初步解决了山东全省的粮食自给,山东也成为了北方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1957年,毛主席到山东视察,谭启龙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在基层调查中,发现莒南县厉家寨乡依靠集体的力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胜了穷山恶水,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省委及时组织人员总结厉家寨的事迹与经验,进行全省推广的事情。
1954年,毛主席与谭启龙在浙江绍兴
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表示要看看厉家寨的材料。
看完那些材料后,毛主席当即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自然灾害期间,谭启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众疾苦,及时发现灾情,并如实向党中央反映,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救灾,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数年间,谭启龙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率领山东全省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初步改变了山东农业生产的自然面貌,树立了厉家寨、下丁家等一批全国农业先进典型。
他将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括为“吃、穿、住、用、行、学、医、文”八个字,作为全省的农村工作指导方针。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使军政、军民团结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66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谭启龙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建议,毛主席在讲话中称赞道:“小谭同志的建议很好!”
但很快,谭启龙就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1968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特别问道:“谭启龙同志来了没有啊?他是红小鬼,放牛娃出身,有什么问题?”
毛主席
毛主席的这句话,让谭启龙得到解放。
次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谭启龙当选为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71年,中央举行工作会议,谭启龙以候补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
会议休息期间,毛主席特意嘱咐周恩来总理,将谭启龙叫到休息室。
听说毛主席叫自己,谭启龙激动极了,他走进休息室时,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
看到谭启龙,毛主席点了点头,笑着问他:“放牛娃子,你还好吗?”
谭启龙连忙回答:“感谢主席关心,我还好!”
接着,毛主席问谭启龙:“给你安排工作了吗?”
谭启龙回答:“没有。”
毛主席转身对旁边的周恩来总理说:“他的情况我清楚,你给他安排个工作吧!”
经过周恩来首肯,秘书记下了毛主席这一“最高指示”。
没多久,谭启龙就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
1976年,毛主席去世,谭启龙悲痛不已……
周恩来
邓小平亲自过问谭启龙晚年去向1979年,谭启龙被任命为四川省委第二书记,次年又出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当时,谭启龙已经66岁了,但是他满头黑发、步履矫健、精力充沛、平易近人,是四川省委德高望重的“老班长”。
在四川,谭启龙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对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贫困农村治穷致富的问题,谭启龙可谓殚精竭虑,他提出并实行了一些好政策。
1982年,谭启龙跑了川北21个县市,总结出了“高山无林,土石下流,盆地水害,根在上游”的教训,提出振兴山区的基本路子是“挖掉穷根、站稳脚跟”。
在谭启龙的建议下,四川省委做出发展山区的多种经济政策,有力保护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1985年,谭启龙主动请辞,退居二线。
1986年,来到四川视察工作的邓小平,提出单独会见谭启龙,这让谭启龙激动不已。
因为,谭启龙已经很多年没有单独与邓小平同志见面了。即便如此,想起邓小平同志,谭启龙的心里依旧倍感亲切,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也让谭启龙几十年来无法忘怀……
邓小平
那是在1933年,19岁的谭启龙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巡视员后,来到会、寻、安中心县巡视。而邓小平是这个中心县委书记。
在一所大祠堂里,谭启龙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
在此之前,谭启龙早就听说过邓小平的大名,以及他的事迹,心里很是敬佩邓小平。
谭启龙向邓小平汇报完工作,邓小平关切的问起了谭启龙的身世,谭启龙讲述完自己的悲惨身世后,邓小平拍了拍谭启龙的肩膀说:
“你这个放牛娃子,干的很不错啊!”
说完,邓小平的语气突然沉重起来:
“干革命,就是要解放像你这样的苦娃子。同时,革命又要求你们担负起解放天底下所有劳苦大众的重任!谭启龙同志,好好努力吧!”
邓小平的这些话,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谭启龙的脑海中,并激励着他为共产主义事业持续奋斗。
5月13日,谭启龙驱车来到邓小平的住处,当他被工作人员引进客厅时,邓小平早已在客厅迎候。
谭启龙赶紧快步上前,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邓主席,您好!”
1938年谭启龙(后排左三)与同志们合影
邓小平笑呵呵的说:“好,我很好!”同时用手指了指沙发说:“启龙同志,请坐下来谈。”
这次谈话,邓小平与叹气咯明聊得很尽兴,他们谈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
谈完工作后,邓小平关心起了谭启龙的晚年生活问题。他问谭启龙:“你是进京,去天堂(杭州),还是留在‘天府之国’?”
谭启龙想了想说:“四川比较潮湿,我身体不适应,山东的百姓很好,还是回山东吧!”
邓小平点点头,答应了谭启龙的要求。
紧接着,邓小平继续问道:“启龙同志,你现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谭启龙回答:“感谢邓主席关怀,中央办公厅和省委都安排的很好,我没有什么困难。”
邓小平继续问道:“好,那你个人还有什么要求吗?”
谭启龙犹豫了一下,说出了深藏心中多年的愿望:“邓主席,我没有其他要求,就是想请您给我写个横幅,当做纪念。”
邓小平爽快的说道:“好吧!”并笑着说:“你开了先例,我有个口头规矩,不为活人题字。”
足以看出,邓小平对谭启龙的重视。
邓小平
随后,邓小平走到工作人员座椅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旁,拿起笔思考片刻,在纸上写下了:
人间重晚晴
书赠谭启龙同志
邓小平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三日
几个大字。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饱含邓小平对谭启龙几十年工作的褒奖,以及对他的殷殷期望。
谭启龙顿感眼睛发酸,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连声道谢。
这一年6月,谭启龙定居山东后,依旧关心党和群众。他常常深入基层调查,提出很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2003年,90岁的谭启龙因为心脏猝停,抢救无效在山东济南逝世……
传奇英雄
革命老前辈是英雄!
江西也潮湿~😂
留在四川就好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致敬先辈!
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