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杨行密的儿子杨渥,起初被父亲任命为宣州观察使,在外任职。就在杨行密患病身体感觉不行时,派使者前往宣州召回杨渥。唐哀帝天祐二年十月(905),杨渥到达广陵,受命为淮南留后。十一月二十六日,杨行密去世,将佐们共同请求宣谕使李俨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天祐四年正月,杨渥夺取江西以后,很快变得骄横奢侈,对一些态度不够尊敬,对他频频出言规劝的臣下,每每就下狠手除掉,让人感到灰心失望。
比如杨渥看不惯节度判官周隐,随口认为他出卖自己就将其杀掉。还有投奔归顺的赵匡凝,就因为在举行宴会上仗着是老人,以长辈口气劝说杨渥少吃青梅,杨渥感觉他不够尊敬,就将其迁往海陵(赵匡凝一事也可能有当时淮南亲贵对来投的赵匡凝故意排挤,所以杨渥并没有杀他,反而是后来徐温动手),各路属下将佐都感不安。
杨行密的画像
最出名的就是激走了大将王茂章。因早年杨渥一度想吞掉王茂章的手下没有成功而结怨,杨渥继位以后存心报复,天祐三年正月,下令让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简攻打宣州。王茂章顾全实力,也不愿纠缠,索性就躲开吴军,投奔了吴越王钱镠,后来改名王景仁。因为朱温素来仰慕王茂章大名,让钱镠将其献给了后梁。
杨渥似乎十分奢侈顽劣,经常举行夜宴,还喜欢狩猎打球,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经常哭着劝谏,杨渥每每勃然大怒:“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张颢、徐温感到非常惧怕,久而久之的确对杨渥产生了怨恨。
因为杨渥行事很任性,比如挑选一批壮士号称“东院马军”,作为自己的亲随,以范遇等率领,实际是想摆脱张颢、徐温对他的影响。还随意安置自己的亲信为将领官吏,任命的人员往往仗势专横,欺凌原来的功臣旧人。一段时间下来,张颢、徐温早已看出杨渥迟早会对付他们,所以就暗中谋划换掉杨渥。
杨渥之父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本来安排有数千名亲军驻扎在节度使所居的牙城之内,但随着杨渥的玩乐喜好,嫌占据地方太碍事,就把他们迁出在城外驻扎,把亲军本来的营地改作为骑射、马球等娱乐场地,张颢、徐温因此没有忌惮了。杨渥原来的藩邸在宣州,来广陵继位的时候,还曾留下指挥使朱思勍、范思从、陈璠统领有亲兵三千余人。杨渥继位后,组建东院马军,也将陈璠等召回广陵作为将领。
张颢、徐温设计让朱思勍、范思从等将领跟随秦裴攻打江西,然后防守洪州,不久又诬陷三将意图不轨,派别将陈祐前去解决他们。陈祐从偏僻小路秘密出发,六天到达洪州,穿着平民衣服、怀揣短兵器进入秦裴帐中。秦裴非常惊讶,陈祐告诉他缘故,于是召朱思勍、范思从等人入帐饮酒,陈祐数说朱思勍等的罪状,把他逮捕斩首。杨渥很快听说亲信将领在外被杀,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也想要除掉张颢和徐温。
天祐四年(907)正月初九日,杨渥早晨在王府处理事务,张颢、徐温率领二百牙兵手执刀剑直入庭中,杨渥内心既有一些惊讶,但表现地极为冷静,说:“你们真的要杀我?”张颢、徐温也很机敏,回答说:“不敢这样做,只想杀您左右的人罢了!”于是将杨渥身边亲信十余人的罪状公布,拖下去打死。诸将中不与张颢、徐温同心的,都逐渐被处死,于是所有事务全归二人。
杨渥心中自然愤愤不平,张颢、徐温也想进一步除掉杨渥。《资治通鉴》记载,这一年五月初,由张颢派将领纪祥等闯入杨渥在扬州的寝宫动手。杨渥当时还想收买他,说:“你们如果能反正去杀掉徐温、张颢,我就封你们为刺史。”众手下都心动,只有纪祥不答应,抡刀砍中杨渥倒地。纪祥还用绳索将杨渥勒死,对外宣称暴病而死,时年二十三岁。弟弟杨溥称帝后追谥杨渥,庙号烈宗,安葬于绍陵。
徐温、张颢除掉杨渥后,准备拥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继位,这件事看起来顺理成章,可实际并不顺利。
说起来徐、张二人算是地位尊崇的左膀右臂,之前由于杨渥继位后想要独立办事,不信任二人,不想受其摆布,所以才走到联手与杨渥翻脸的地步。据说两人商量事成后划分吴地,再向后梁称臣。可等事情成功后,张颢却想反悔,打算自己做主。徐温当然不爽,可一时又有所忌讳,就询问门客严可求。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但对成就大事愚昧无知。”随后,张颢主持议事要推选吴王,在府中排列剑戟,将领们进他府上,自大将朱瑾以下都留下卫士然后入内。张颢问诸将谁应当继立,问了三次,诸将不敢回答。
十国春秋
严可求代表徐温上前秘密禀告:“现在四境多事,非你不可,但恐怕行动太快。况且目前外有刘威、陶雅、李简、李遇都是先王时的一等人物,虽自立,不知这些人能否诚心侍奉?不如辅立幼主,时间久了,等待他们心服,然后就可自立。”张颢虽然不大乐意,但也不能轻率否认严可求的说法。于是严可求出来写一个告谕放在袖内,率领将领们入内祝贺,将领们不知干什么。等拿出宣读,说是杨渥之母史氏的告谕,说杨氏创业艰难,即位的吴王不幸死去,按次序杨隆演应当立,谕告将领们应妥善侍奉杨氏。张颢见众将无不感动而泣,终于不能有所作为,于是杨隆演得以继立为吴王。
杨隆演本名杨瀛,因登位而改名,当时年仅十一岁,为了得到揽事职权,张颢与徐温之间开始产生争斗,张颢想要撇开徐温,就劝杨隆演派其出任润州。严可求对徐温说:“现在舍弃衙兵而出外郡,祸患到了。”徐温忧虑此事,严可求于是帮忙劝说张颢:“你与徐温同受顾托,议论的人说你侵夺徐温的衙兵,这是要准备在外面除掉徐温,是这样吗?”张颢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怎么能停止呢?”严可求说:“这很容易。”
次日,严可求跟从张颢与将领们拜访徐温,严可求故意严词责备徐温说:“古人不忘一顿饭的恩德,何况你是杨氏三世的将领,现在幼王刚立,多事之时,你是请求去外面以求苟安吗?”徐温也假装感谢说:“既然你们挽留,我也不愿去了。”当时行军副使李承嗣与张颢关系亲密,觉察到严可求颇有维护徐温的意思,私下就劝张颢派门客在夜里去刺杀严可求,门客没能成功。随后,严可求到徐温附上谋划除掉张颢,暗中派钟章挑选壮士三十人,在衙堂中设伏杀掉张颢,趁机将之前杀害杨渥的罪名就推给了张颢。由此,徐温开始掌握杨吴的一切事务,年纪还小的杨隆演就逐渐成为了傀儡。
天祐八年 (911),徐温领升州刺史,在金陵训练水军。宣州的李遇自杨行密还在时即为大将,愤恨徐温如今成为杨吴势力的第一人,就对身边人发牢骚:“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这么快就到如此地步。”徐温听到传言很生气,派柴再用以兵护送王坛替代李遇。李遇当然有疑心,拒不从命,柴再用以兵围困宣州,杨隆演派客将何荛劝说李遇归顺。何荛很直白地道:“你如果想起兵,可以杀我让大家知道,如果本来无心,为什么不随我出去呢?”李遇表明没有反抗之意,于是随何荛出城,徐温令柴再用等他出来伺机杀掉,并灭掉李遇满门。
次年九月,徐温率文武官员劝杨隆演进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章攻取楚地岳州,俘获刺史苑玖。不久,越军攻常州,徐温带兵在无锡将其击退。后梁派大将王茂章攻寿春,也被徐温在霍丘击败。天祐十二年,吴王加封徐温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镇领润州,留下儿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处理辅佐杨隆演,徐温还留下心腹严可求帮忙,但重大事务需要报知徐温决断。
天祐十三年(916),宿卫将李球、马谦挟持杨隆演登楼,发动库兵在门桥列阵准备诛杀徐知训。徐知训与之交战,预感不敌,想要趁机逃离,严可求劝阻: “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当时平卢军节度使、诸将副都统朱瑾赶来营救,单骑前往察看对方的阵势,说:“此不足以成事。”于是回头一挥,外面士兵争相涌进,于是杀李球、马谦,乱兵溃散。
本来朱瑾和徐知训因此关系亲密,徐知训多次向朱瑾请教兵法(此事起初见于陈彭年《江南别录》,后被写入《十国春秋》),结果看上了朱瑾的一个家妓(也有说是名马,可能两者都有),想要占有,朱瑾为了讨好徐家,忍气吞声。
资治通鉴
到天祐十五年(918),徐知训还是忌惮朱瑾,要外放去泗州,单独另设静淮军,朱瑾不满徐知训的安排,就决心铤而走险。《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写徐知训先为朱瑾践行,然后朱瑾第二次回请,故意表示要赠送好马和家妓,徐知训没有防备,被请到朱瑾府邸中堂,在夫人陶氏出来拜见时,朱瑾顺手用笏打倒徐知训,埋伏的军士冲出将徐知训杀掉(《资治通鉴》的史料来自《九国志》)。
随后,朱瑾带着徐知训首级入王府告知杨隆演,吴王吓得不知所措,表示此事是朱瑾一人所为,他什么都不知道。朱瑾气得大叫:“婢子不足以成大事!”当时守卫王府的子城使翟虔是徐温的铁杆亲信,闻知消息关闭大门,领军围捕朱瑾,朱瑾从僻静处翻墙逃跑,摔伤腿,外面搜捕的卫兵发现,朱瑾哀叹:“吾为万人除害,而以一身死之。”然后自刎,年五十二岁。
当时在润州的徐知诰(李昪)闻变,率兵进入广陵,杀朱瑾家人和宣谕使李俨等平息动荡。徐温知道以后,将朱瑾尸体沉入雷塘(扬州城北的一处名胜,与旧江都毗邻,当年隋炀帝也葬在此处),徐温到广陵从徐知诰和严可求那里了解到详细情况,才知道因杨隆演年轻,为人懦弱,而徐知训依仗父亲威势,每每凌辱。曾经在楼上饮酒,令优人高贵卿上酒,徐知训为参军,杨隆演穿着破旧的衣服,披散着发髻作为苍鹘。徐知训趁着酒性在坐席上叫骂羞辱杨隆演,左右挟杨隆演起席离去,徐知训耍酒疯杀吴王身边官吏一人才停止,左右都震惊侧目。
此外了解到朱瑾如何被徐知训逼迫,走到抗争的一幕,徐温命人从雷塘打捞起朱瑾尸体,在附近隆重安葬。
泰宁军节度使米志诚与朱瑾关系不错(泰宁军本来是朱瑾的职务),且声名相当。此次听说朱瑾在广陵杀徐知训,米志诚率家兵到广陵问朱瑾在哪儿,听说已死,又领军回去。米志诚是当年李克用派李承嗣、李俨等带五千精锐骑兵救援朱瑾的大将之一,一向以勇猛著称。尤其他和从秦宗衡手下归顺杨行密的另一沙陀大将安仁义都精通弓箭射术(甚至还包括另一淮南大将刘信),两人也互相不服。所以,安仁义在润州响应田頵起兵反抗时,正是米志诚与王茂章将其擒获。
由于米志诚与朱瑾有旧,徐温有些怀疑米志诚当时急匆匆赶到广陵是为了帮助朱瑾,就打算派人杀米志诚。严可求害怕大军明攻打草惊蛇,不一定能成功,就派人假装报告湖南一带取得战事胜利,召各方众将一起庆贺,擒杀米志诚。而此时另一淮南以射箭闻名的大将刘信也领军攻克虔州(位于今江西),俘虏刺史谭全播而归。
谭全播据说是唐僖宗时期的进士,在义军汹涌的时候,与同乡好友卢光稠一起带领一批乡民守护抚州、虔州一带。当时卢光稠、谭全播的人马一度趁岭南不定,拓展到韶州、潮州等地,但后来位于岭南的刘岩将卢光稠的弟弟卢光睦击退。随后只有固守虔州、韶州一带,卢光稠死后,其子卢延昌为留后,没多久遇害,当地百姓请求谭全播主事,此后七年间,虔州一带都非常平静,直到杨吴大军此次来袭。
本来第一次领军的是王祺,来势汹汹,但谭全播领军有方,吴军无法攻克,还就此拖累王祺病死。然后吴军换成刘信,谭全播趁着吴军换人之际,派人向吴越王钱镠和楚王马殷求救,钱镠派钱传球攻信州,马殷派张可求进发古亭。刘信乃淮南名将,派手下张宣一举击退张可求,楚军慌忙退却。钱传球攻信州不利,但刘信主攻虔州也十分吃力,一度也打算退军。
但徐温不肯放弃,让刘信坚持,为此还派刘信之子刘英彦,牙内指挥使朱景瑜带兵三千前去支援。这种情况下,名为支援却区区三千人,加上由儿子领军实际表示一种信任和鼓励,同时也有监督之意。刘信无奈,从这一年九月再发动围攻,一直到十一月终于攻下虔州,擒获谭全播送往广陵,当时谭全播已经八十五岁,没多久就病故。
天祐十六年(919)四月,徐温进奉玉册、宝绶尊杨隆演为吴王, 建立宗庙社稷制度,并改元为武义元年,追尊父亲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太祖,哥哥杨渥为景王,庙号烈祖,其他文臣武将依次进位,杨家一些宗室都封为郡公。
李昪所铸大齐通宝
由于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已死,身边以养子徐知诰最为得力,就派去守润州。据说严可求曾对徐温提醒说:“二郎君不是徐氏之子,但礼贤下士,很得人心,如不除掉他,恐怕成为后患。”徐温没有听从。等到徐知诰能够主事时,就听说过严可求的秘密进言,徐知诰就让严可求外放楚州,严可求为了保全自己,就到金陵求见徐温说:“唐朝覆灭至今已十二年,而吴还不改换天祐年号,可以说是不背负唐朝。但吴征讨四方,建立基业的原因,常以兴复唐朝为托辞。现在听说河上的战事,后梁军屡次不利,如果李氏复兴,我们能屈节吗?应该在这时先建基以自立。”徐温非常赞同,就留下严可求,准备逼迫杨隆演僭号。
杨隆演在位时期,大事完全掌握在徐氏手中,经常郁郁不乐,酣饮解闷,身体时常卧床生病。武义二年五月下旬杨隆演去世,年仅二十四岁,其弟杨溥继立,尊杨隆演庙号高祖,谥宣帝(《旧五代史》作惠帝 ),葬于肃陵。
杨溥是杨行密的第四子,也是杨渥和杨隆演的异母弟,母亲王氏。在杨隆演称吴王时,封杨溥为丹阳郡公。如果按照排行顺序,杨隆演去世后,本该是排行第三的庐江公杨濛即位,但徐温不想立年龄偏大的君主,于是改立杨溥。正式建吴后,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改年号为顺义,赦免境内,同年十一月在南郊祭天。徐温被杨溥拜为太师,而严可求为右仆射。
顺义三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杨溥派司农卿卢苹出使后唐,严可求秘密条陈数事授给卢苹而行。卢苹到洛阳觐见后唐庄宗时,对答都如严可求所密授,令李存勖非常满意。一年后,后唐派谏议大夫薛昭文出使福州,向南吴借道江西,南吴大将刘信出城慰劳,问起薛昭文说:“唐天子李存勖听说过我没有?”薛昭文说:“天子新近占有河南,还不熟悉你。”刘信说:“汉有韩信,吴有刘信,你回去后,告诉你们天子,望能来吴较量骑射。”当即酌一大杯酒,指百步之外的牙旗钗头说:“一射而中,希望以此杯酒为你祝寿,否则我也自罚而饮。”说完,箭已穿过钗头,表现出非凡的射术。
南吴自从后唐庄宗李存勖消灭后梁以来,几年间与后唐使者往来不断。到乾贞二年(928)二月,吴王使者出使后唐,枢密使安重诲认为杨溥敢与朝廷抗礼,于是也派出使者去暗中窥视,并拒不接受召见南吴使者,从此南吴和后唐没有往来关系。
在此之前的顺义七年(927),徐温本来曾领众大臣劝进,杨溥作为遵从传统表示拒绝,没多久徐温就病死。在这一年冬的十一月,杨溥在文明殿登位,追尊父亲杨行密、两个哥哥杨渥、杨隆演,并尊母太妃王氏为太后。以徐温养子徐知诰(即李昪)为太尉兼侍中,拜徐温的亲生次子徐知询为大将军、金陵尹,治理徐温的旧镇。
年底十二月,杨溥封哥哥庐江公杨濛为常山王、弟弟鄱阳公杨澈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杨珙为建安王。随后,杨溥再封儿子杨琏为江都王、杨璘为江夏王、杨璆为宜春王,封兄长杨隆演的儿子庐陵公杨玢为南阳王。
乾贞二年(928)六月,荆南高季兴前来归附,南吴封高季兴为秦王。几个月后,高季兴在白田打败楚军,俘获进献将吏三十四人。乾贞三年,金陵尹徐知询来朝,徐知诰诬他意图不轨,留下不派走,任为左统军,杀其客将周廷望。再以徐温的第六子徐知谔为金陵尹。
不久,杨溥加一通尊号,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大和,以徐知诰为中书令。大和二年(930),杨溥立其子江都王杨琏为太子,再以徐知诰为金陵尹,以其子徐景通为司徒(就是后来的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以及左仆射王令谋、右仆射宋齐丘都为平章事。
之前的金陵尹徐知谔继续代理一些职务,基本属于摆设。徐知谔在历史上出名的是虔心修道,虽然南唐建立后,因为和徐知诰的关系还算好,不仅封王,还曾负责南下闽地平定盗匪等事务,但奇怪的是,他和哥哥徐知证却是闽地后来相传得道升仙的二徐真人,实际二王对闽地并无多少实际功勋。
陆游编撰的南唐书
甚至有后人考证,二徐生平事迹模糊,连领军入闽的事情都可能是虚构。但从宋代到明代,当地出现许多祭拜二徐的庙观,北宋马令和南宋陆游相继撰写《南唐书》都提及关于二徐在闽地受百姓推崇的传闻。尤其到明朱棣居然一连四次加封二徐真人,堪称一个奇迹。
大和四年(932),徐知诰进封为东海王。随后,废临川王杨濛为历阳公,徐知诰开始谋划削弱杨家势力,派亲信王宏率兵防守。再拜王令谋为司徒,宋齐丘为司空。徐知诰召徐景通还金陵,任镇海军节度副使,以其子徐景迁为太保、同平章事,与王令谋等人负责主事。
一年后,改年号为天祚,徐知诰恢复自己的本姓李氏,进位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尊齐王(推测之前是东海郡王,与过去的齐地多少有一些瓜葛,但实际杨吴和南唐都不曾涉及真正的北方齐地)。这时,像徐知询就被除掉,《资治通鉴》特意写在一次饮宴中,徐知询与徐知诰饮酒谈笑,当时有伶人申渐高逗乐,抢过徐知询的酒喝下毒发身亡,徐知询胆色剧裂,自此很快幽禁而死。
但陆游的《南唐书》所写喝酒毒害其实是杨吴老将周本,实际周本后来是死于南唐建立之后,他对李昪的僭越夺位有一些埋怨,也对杨氏有一些愧恨心理,死时七十七岁。
天祚三年(937),李昪设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职,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同年十月,杨溥派江夏王杨琳奉册禅位给齐王李昪,南吴就此灭亡。李昪为杨溥上尊号为让皇帝,将其迁居润州,修建丹阳宫让他居住,杨溥从此身穿道服,学辟谷食气的方术。不过次年十二月,杨溥在丹阳宫幽禁而死 ,年三十八岁。
南唐升元六年(942),李昪将剩余杨氏子孙统统迁到海陵。《新五代史》记载,吴人称他们划定居住的地方为永宁宫,有兵严守,阻绝外人进入,杨氏男女在宫内自为匹配,十分可怜。后周显德三年(956),周世宗柴荣大军征伐淮南,下诏准备解救和安抚杨氏子孙,《旧五代史》称南唐李璟听到消息后担心杨氏后人生事,派人将这批剩余的杨氏子孙杀害。《新五代史》称周军先锋都部署刘重进得到杨氏的玉砚、马脑碗、翡翠瓶上献,但也称报杨氏已经绝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