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8军在朝鲜战场上因为谷中蛟的叛变投敌,付出了7000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转眼时间来到1979年,在越南战场上,冯增敏面对敌人猛攻,带着部队放弃抵抗,造成200多人被俘,300多人失踪或牺牲的悲剧。此后便由冯增敏引发了一个问题:对越还击战的叛徒,他们投敌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对越自卫反击战主题的影视剧剧照
回国途中遭突袭在对越还击战时,冯增敏担任50军150师448团2营8连指导员。随着解放军部队打过穷奇河,中央以及邓小平认为给越军的教训已经足够,故下令让解放军部队班师回朝。
其中150师在制定撤退方案时,50军驻150师指挥组和150师指挥员意见不同,吵了好几次没吵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将情况上报,希望广州军区前指能拿个主意。
广州军区前指考虑到150师中大多是新兵,再加上其主要执行的任务是后勤生产,便决定让150师跟着41军121师回撤。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士们
但问题在于,收报的机要人员拿到军区的命令后,不光忘了翻译密文,还不慎将命令电报混在不用的文件中给销毁了,这就导致150师最后只能按照50军驻150师指挥组的意见,“分路回撤”。
原本应该跟着41军121师从10号公路回撤的448团2营以及团直一部,奉命兵分两路。
副团长胡庆忠及副政委龙德昶等带领2营主力、团特务连一部和侦察连一部穿进危机四伏的越北山区(后续为便于讲解,该部以“A队”代称);团长李绍文及副参谋长付培德带领1营、3营沿大路回撤。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角
其中A队在行进到那嘎、郎庄地带时,突然遭到越军的袭击,由于四周大雾弥漫,再加上部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大家直接被打懵了,一部分官兵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牺牲在异国他乡。
等反应过来以后,A队官兵一边反击一边向团长李绍文求援,李绍文上报给150师后,150师师部都已经同意让李绍文带兵紧急营救被困的A队,但由于50军驻150师指挥组的反对,李绍文最终决定自己和团副参谋长付培德带着1连和8连前去。

越南战场上的解放军
A队得知李绍文已带兵赶来后松了一口气,他们趁着夜色一边朝李绍文所部移动,一边与不算凑上来骚扰的越军对抗。
不得不说战斗经验的匮乏对于一支部队而言真的很致命,A队在越军的不断骚扰与大雾漫天的山林环境中,竟然迷失了方向,朝着与部队回国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进。
而这也导致A队在之后不久又遭到越军精锐部队的包围和突袭,这一次突袭导致副团长胡庆忠等人牺牲,群龙无首的A队只能三两为伴,开始四处躲藏。
等李绍文部赶到A队最后发出信号的地点时,根本不见官兵们的踪影。意识到不对的李绍文要求上级再次拨援,同时尝试着向A队电台发信号。

观察敌情的解放军战士
遗憾的是,A队幸存的团、营干部根本说不清越军的兵力部署、具体方位等信息,再加上50军驻150师指挥组始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导致A队一次又一次错过被救援的机会,陆续有官兵牺牲、失踪和被俘。
而自行决定前往救援的李绍文部也被越军发现,遭到包围后很快被分割。混战中付培德与1连、8连部分官兵被围困在一个小山头上,他们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奋战到最后一刻;二、成为越军的俘虏。

在丛林中穿行的解放军战士
贪生投降冯增敏付培德决定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付培德本人和1连长李和平等人主张奋战到最后一刻,决不投降,但8连指导员冯增敏不想死,他在会上说:
“现在增援无望,我们知难而进就是死,知难而退就是生。大家选择吧!”
最后一部分人跟着冯增敏投降被俘,还有一部分人跟随付培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比如8连副连长王立新,他曾见到了被越军唆使来劝降的叛徒,愤然枪毙叛徒后,毅然按照付培德的部署,带领1个排的战友进行突围,突围过程中身负重伤的他看着一批批围上来的越军,用尽最后的力气拉响集束手榴弹……
王立新牺牲后,他所率排的战士。除了两名完全丧失行动能力的重危伤员,其余人皆壮烈牺牲。

448团有很多战士倒在了战场上
当然,448团里也不是所有决定突围的战士都牺牲了,有很少的一部分战士凭着顽强的毅力,甩开越军的追击,艰难匍匐回到祖国。如战士肖家喜、还有《兵败如山》作者“北京老鱼”。北京老鱼后来回忆回撤阶段的此次战斗时,无比沉痛地表示:
“我们班9人中有5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其中1人被俘。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其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沮丧的经历。”

背着负伤战友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的解放军战士
北京老鱼讲述完自己和战友突围的全部经历后,在文末还提到:
“据说全线部队为了让我们受围的部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回撤,把整个撤军计划整整推迟了24个小时。”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战士没有突围出来,在之后的几天里,还有好几批自行突围回到祖国的,老鱼说:
“……最多的有40-50人,最少的就1个人。其余的不是被越军俘虏,就是抵抗到最后,永远地将年轻的躯体留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在中越交换俘虏时,本团有219名指战员在列。”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角
真的是无奈之举吗?而从这些突围并回国的战士们身上,我们也能清楚地知道,对越还击战的叛徒,投敌根本不是“无奈之举”。他们只是贪生怕死,宁愿跪着生不愿站着死,这些人通过交换战俘回国后,也几乎没有好下场——
冯增敏等人被送上军事法庭判刑,剩下的普通战士直接被退伍。此后余生,这些人都难以抬头,一直蒙羞,生活和工作上承受着各种议论还有精神压力。
此外,针对50军驻150师指挥组的成员,因为他们指挥失误造成了448团大量人员伤亡失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处罚:关豁明被撤职;刘忠和被降职调离;侯培聚受处分……

448团烈士英名墙
对于牺牲或失踪的327名战士,广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2019年的清明前夕,在崇左市龙州县为他们修建了烈士英名墙——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参考资料:
《李光耀回忆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山.《领导文萃》
《重返历史现场——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 潘凯恩.《CNKI;WanFang》
《中越边界冲突的真相》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些埋葬忠魂的烈士陵园》 中国英烈网
《中越战争的最大叛徒是谁》 佚名.《深圳在线》
《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448团作战失利是怎么回事?》 北京老鱼.《兵败如山》
《老班长专访周长青:担当作为,扛起壮乡退役军人新期待》 倪光辉.广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网
《兵败如山》 北京老鱼
冯增敏这种垃圾,判十年太便宜他了,应该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