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精准管控增产提质南京江宁智能温室请来了“大管家”

荔枝新闻 2025-02-06 21:11:36

得益于设施大棚,现在我们在冬天里也能吃到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露天种植不同,设施大棚的温度、光照、水肥等管理格外考验技术,因此种植户水平不同,种植产量效益也不一样。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翠谷农业科技园,种植户们为此特意请了位资深智能的“大管家”来帮忙。

新年伊始,南京夜晚和清晨的室外温度还在冰点以下,但在江宁汤山翠谷农业科技园的大棚里却依旧温暖如春。记者见到园区副总经理王铁军时,他正在从容不迫地指导工人们采摘分拣,供应周边市场。

新一批番茄采摘完毕,设备里备好水肥农资,大家伙就可以轻松几天了。接下来的几天,王铁军只需要定时拿起手机刷一刷,远程监测调控就可以完成大棚的田间管理,省事又省心。王铁军告诉记者,“你看我们的番茄,果形周正,颜色也红润,这个就是好番茄的特征之一。温室里的管理决策都靠我们的‘大管家’,有了‘大管家’省心省事,而我们工人主要是采摘、落蔓,打老叶这些机械劳动。”

王铁军口中的“大管家”就是江苏省农科院研发推广的“智小农”设施果蔬智能生产管控系统,它能根据番茄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需求,调控温度、光照、湿度、水肥等,为作物生长营造最舒适的环境。这个“大管家”能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它利用5g等网络技术,精准感知、收集、处理番茄生长的各种数据,自动加温、浇水、施肥……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工作人员范迪芳告诉记者,“灌溉不要人工,它是智能的、自动的。在这里工作,工作时外面的太阳晒不到,雨淋不到,环境也好,也干净。”

相较于常规设施种植,智能模式生产的番茄,产量亩均增加16%以上。高产之外,番茄的口感到底怎样?见记者有疑问,王铁军邀请记者自己摘一颗,尝一尝。“在设施里面,温度湿度比较好控制,给植物适合生长的条件,这样没有种植经验的人也可以上手。很多消费者买了我们西红柿之后,再去买其他的都没有这个口感,好多都是回头客。”王铁军高兴地说。

“大管家”聪明能干,其实在它背后,离不开咱们科技人员帮助才能成长升级。王铁军告诉记者,去年,园区试种了两个新的番茄品种,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数据,“大管家”依靠以往的经验,按程序施肥浇水,导致新品种有点"水土不服",长势差了一大截。这两天,趁着农事不忙,王铁军特意请来了智慧管家的设计者--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现场把脉问诊。

江苏省农科院信息所所长、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首席任妮在和王铁军交流时说:“智慧农业不是说给你一个系统它就能匹配起来。品种的选择跟我们的调控是经过了大量长期的实验。这个品种,如果您觉得确实从市场端来说是需求量大的,我们从育苗开始就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实验,稳定了,我们再推荐到这边来进行种植,这样子您这边的生产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对接一线需求,推广高效技术装备,每一次院企对接都是科研人员收集素材、了解产业需求的关键一步。带着王铁军的新问题,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返回实验室,第一时间调整优化管控云平台的数据参数,加快研发调试智能巡检、智能采摘等农机装备,期望今年进一步提档升级智慧管家的新功能。任妮告诉记者,“如果说过去,我们‘大管家’的呈现形式是一个软件系统,是一个决策的管家。今后随着智能装备的成熟,‘大管家’还会涉及到一些装备,智能化硬件的升级换代。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整个的产量品质大幅提升,而且还会让我们的用工量、劳动的强度也会大幅减少,提高我们农业的生产效益。”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编辑/汪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