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毛人凤瞅见名单上那三个名字,他心里直打鼓,压根儿没敢动手。最后,他只得绞尽脑汁,找了个法子蒙混过关,将那烫手山芋又悄悄扔回了蒋介石那边。
到底是谁家的三位大佬,居然让平时心狠手辣的毛人凤都忌惮三分,不敢轻举妄动?蒋介石又为啥非得对他们赶尽杀绝呢?这三位最终的命运又是咋样的?
【国母宋庆龄】
在暗杀的名单里头,毛人凤第一个不敢动手的就是宋庆龄。
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被誉为国母,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她还是蒋介石妻子的姐姐,两家有着紧密的亲戚关系。
所以,当毛人凤瞅见宋庆龄的名字时,他立马去找蒋介石,一遍又一遍地核实确认。
“咱们真要动手对付孙夫人吗?”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异常决绝。
毛人风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出手,但他心里头可不乐意当这个替罪羊,让人以后找他秋后算账。
他立马就把这事儿跟孙科说了,孙科接着就转告给了宋蔼龄,宋蔼龄又赶紧告诉了宋美龄。
这回可真是闹大了,宋美龄二话不说,一股脑儿地冲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他,是不是真打算对自个儿的亲姐姐下手。
蒋介石那会儿处境尴尬,只好硬着头皮,脖子一挺,说:
算了,咱们也拦不住她,说啥她都不当回事,根本不信咱们,我还能有啥法子呢?
一听到这话,宋美龄立马冷笑一声,从兜里掏出了大姐写的信,接着就当着大家的面,跟蒋介石表明了她的态度。
你要是动了我二姐一根汗毛,我马上走人,我们宋家也绝不会轻易放过你,这事儿没完!
讲完这句话后,宋美龄急匆匆地就走了,留下蒋介石一个人闷闷不乐地站在那里。
后来实在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把宋庆龄从暗杀名单里划掉,这样一来,毛人凤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为啥蒋介石会动念头要除掉宋庆龄呢?说起来,这里面主要有四个缘由。
首先,宋庆龄从来都没对蒋介石抱有好感,记得当初宋美龄打算和蒋介石在一起时,她是坚决地持反对态度。
宋家三个姐妹以前感情特别好,特别是老二宋庆龄,对老三宋美龄的终身大事特别上心。
后来,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宋家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赞同,唯独宋庆龄站了出来,直接反对这门亲事。
宋庆龄心里头觉得,那会儿的蒋介石,明明家里已经有了老婆孩子,却还来打她三妹的主意,这简直就是到处留情嘛。像他这样的人,哪儿配得上她三妹啊。
尽管宋庆龄没能拦住蒋介石和宋美龄走到一起,但她在那段时间里,对蒋介石总是摆着张冷脸,这让本来就爱记仇的蒋介石,后来一直对她心存怨恨。
另外,宋庆龄和蒋介石之间经常发生直接的对立,她多次精准地触及到蒋介石的敏感点。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的大动作,背叛了革命。这事儿一出,宋庆龄对蒋介石那是彻底失望了,觉得他已经走上了歪路。
之后,蒋介石为了清除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人,动手除掉了革命英雄邓演达,这事儿让宋庆龄火冒三丈。
她平时总是文文静静的,但这回却直接冲到了蒋介石的家里,把蒋介石的桌子给掀了个底朝天。
在这个阶段,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僵了,蒋介石心里头对对方那是越来越不满。
第三,宋庆龄给了共产党不少帮手,这让蒋介石非常恼火,一心想要除掉她。
在我党碰到极大困难那会儿,宋庆龄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远在美国的住宅,还动用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钱财,全力支持我党,让我们挺过了那段艰苦时期。
1945年年底那会儿,她和以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会长董必武带头的组织紧密联手,一块儿给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收集药啊、东西啥的。
宋庆龄为了这事儿,特地给国外的朋友们和那些支持中国的团体写了信,请求他们捐款。而且,她还亲自跑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那边,努力争取他们的帮助。最后,她把得到的那些救援物资都亲自送到了解放区。
除了必需品,宋庆龄还考虑到了医疗服务的问题。她深知,仅有物资还不够,医疗方面的安排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在筹备过程中,宋庆龄特别医疗资源的配备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她希望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充足的医疗设备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样的考虑,体现了她对细节的重视和对人们健康的深切关怀。
她不只为解放区带来了众多外籍医疗人员和前沿医疗技术,而且还主动投身到上海解放的行动中,给解放战争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点,说到最后关头,宋庆龄决定不跟蒋介石去台湾了。
要是说之前那几件事情,因为孙中山先生和宋美龄的关系,蒋介石还能勉强忍一忍的话,那么最后这件事,蒋介石是彻底没法再忍了。
蒋介石一心想独裁,又爱做表面功夫,他压根儿受不了宋庆龄留在大陆,毕竟宋庆龄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总的来说,蒋介石对宋庆龄有着极深的杀意,所以他才会下令让毛人凤不管怎样都得采取行动。
他压根儿没想过,这事儿竟然被毛人凤给摆到了“明面上”,结果导致暗杀宋庆龄的计划最后只能匆忙收尾。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盛情邀请,出席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从那以后,她持续不断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1年5月29号那天,宋庆龄老人在北京的家里安详离世。
【少帅张学良】
除了备受尊敬的国母宋庆龄,暗杀名单上还躺着另一位大人物,就连心狠手辣的毛人凤也不敢轻易动他,这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
不敢下手的原因其实挺直白。
一方面,张学良和宋美龄两人关系铁得很,要是把张学良给杀了,那不就等于直接跟宋美龄撕破脸了嘛。
另一方面,张学良发起过西安事变,这事儿彰显的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要是毛人凤真对他下了黑手,那恐怕得被后人骂上千年万年。
由于张学良的身份实在特别,当初蒋介石和戴笠都对他有所顾忌,没敢轻举妄动。现在让毛人凤去处理,其实有点像是让他来背这个黑锅。
毛人凤可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轻易被骗呢?
接着,他掉头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宋美龄。宋美龄二话不说,直接去找了蒋介石,简单一句话,就让他没了下文,半天说不出话来。
西安事变那会儿,他啥都不要,钱和地盘都不放在眼里,他就图个为国捐躯。你要是敢动他一根汗毛,我立马走人,绝不含糊。
这里说的“你走开”,其实就是表示要断绝关系,没别的意思。
宋美龄背景强大,有着不小的能量,这让蒋介石也不得不妥协,因此张学良算是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在被释放之后,接受访问时讲过这么一番话,这并不奇怪:
我还活着,全靠蒋夫人出手相助,救了我一命。
为啥蒋介石和宋美龄对待张学良时,一个跟一个的态度差别那么大呢?
首先,张学良是挑起西安事变的那个人之一,这让蒋介石十分恼火。
侵华战火燃起后,蒋介石为达成他独裁的目标,换了个说法,叫“要对外就得先稳定家里”,一直拖着不跟大家一起抗日。
所以,到了1936年12月12日那天,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合计,干脆就把蒋介石给留在了西安,这事儿一闹,西安事变就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让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先安内再攘外”的做法,从而推动了抗日民族联合阵线的形成。
说起这事儿,蒋介石心里头一直觉得很丢脸,所以他打心底里恨张学良,只要逮到机会,他就想动手除掉张学良。
但是,明白事理的人都能瞧得清楚,西安事变那档子事儿里,张学良其实没啥错处,甚至能说他已经对蒋介石做到仁尽义至了,宋美龄对这事儿心里头明镜似的。
张学良虽然把蒋介石留在了西安,但他对蒋还是十分尊重。
他不但被保护得很好,生活上的需求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方没有丝毫的怠慢。
按杨虎城的本意,那时候他们是打算直接干掉蒋介石的,但张学良站了出来,坚持要把蒋介石留下,不顾其他人的反对。
最终,在和宋美龄等关键人物一番商量后,张学良本人亲自把蒋介石护送回了南京。可以说,要不是张学良出手相助,蒋介石压根儿离不开西安那地儿。
但是,蒋介石究竟采取了哪些行动呢?
一到南京,他心里头就琢磨着要解决掉张学良。可最后呢,宋美龄硬逼着他,再加上国内舆论闹得沸沸扬扬的,他实在没办法,只好勉强咽下这口气,没对张学良下手。
尽管这样,蒋介石心里还是咽不下那口气,他并没有轻易饶过张学良,而是从那时起就把他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漫长的几十年。
蒋介石临终之际,还特别把儿子叫到身边,再三告诫他,千万别轻易把张学良给放了,这足以看出他心里头那股子狠劲儿。
再者,蒋介石对宋美龄和张学良之间的交情也挺有意见的。
早在1925年6月份,张学良率兵抵达上海那会儿,他就和宋美龄碰面了。宋美龄那时候对张学良印象挺好,觉得他又年轻又有本事,还特别英勇帅气。
张学良曾把宋美龄形容得如同心上人一般,说他如果还没结婚,很可能就会去追求她。
所以,他们俩关系铁得很,好得没话说。这种亲近让蒋介石心里头直犯嘀咕,嫉妒得要命,正因为这样,他才不乐意把张学良带到台湾去。
所以在1949年要离开那会儿,蒋介石直接下令给毛人凤,说让他解决掉张学良。但毛人凤胆小没敢动手,这事儿最后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说实话,不光是毛人凤心里犯憷,主要是蒋介石的那个抉择,真的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说起来,当年如果不是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服从南京政府,还带着部队进了关,蒋介石能不能在中原大战中取得胜利,还真是个未知数。
后来,张学良听了蒋介石的建议,跟苏联那边杠上了。可没想到,蒋介石光在后头喊加油,一点忙都不帮,简直就是过河拆桥的典型。
张学良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后,一直等到1990年才终于重获自由身。随后,他选择去了美国夏威夷定居。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点50分,101岁的张学良老爷子因为生病,在美国安详离世了。
【虎将杨虎城】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两位,暗杀名单里还有个人是毛人风不敢动的,那就是西安事变里另一位大佬杨虎城。
不敢动手的主要原因,其实和张学良差不多,就是怕被人骂上千年,落下个坏名声。
但这一回,缺少了宋美龄等人的“援手”,毛人凤终究还是没能顶住蒋介石的指令,结果杨虎城一家还是遭遇了不幸。
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的日子可以说是一天天煎熬,就像被慢慢削弱,尝尽了各种苦楚。
张学良要走的时候,把东北军的管理权交给了杨虎城,希望这样杨虎城能在蒋介石那边顶住压力,保护好自己。
但东北军内部早已是一团糟,杨虎城想掌控这支队伍,感觉还有点力不从心。再加上外面还有个时刻盯着他们的蒋介石,形势真是不容乐观。
东北军那边乱成了一锅粥,杨虎城也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当大伙儿都对未来心里没底的时候,蒋介石出面发了声,说只要杨虎城肯去南京低头认个错,他俩就能握手言和。
杨虎城被逼无奈,只好踏上了去南京的路,哪成想这一切从头到尾竟是场大忽悠。
他一走,他亲手带出来的17路军立马就被南京政府接管了,他自己呢,也被蒋介石给晾在了一边,没了实权。
说白了,这欧洲游学的事儿,表面上看挺光鲜亮丽的,其实背后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从战场上拉开,削弱他的势力。
没错,一年后他从欧洲返回,立马就被戴笠给扣押了,这一锁就是漫长的12载。
1949年,就在蒋介石快要逃跑之前,他给毛人凤下了个秘密指令,结果杨虎城一家就悲剧了,全都被害了。
可悲的是杨虎城,在遭遇不幸前,还以为迎来了希望的破晓时分。
那时候,李宗仁临时当家做了代总统,为了让和平谈判能顺利进行,他下令放了不少政治上的囚犯。杨虎城心里头还琢磨着,说不定自己这回也能重获自由呢。
那时候,他和儿子女儿都被抓到了重庆,从贵州一路带过来,但他们压根没想到,这其实是蒋介石布下的一个陷阱,想要他们的命。
他们一到重庆戴公祠,就立刻遭到了特务残忍的杀害。
那时候,先是杨虎城的娃,杨拯中,他怀里还抱着骨灰盒呢,结果被特务给捅死了。紧接着,特务又对杨虎城下手,一刀就插进了他肚子里。
最让人气愤的是,之后那些特务居然连杨虎城最小的女儿都不放过,狠心地把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给杀害了。
蒋介石行事如此狠辣,最后落得个失败的下场,也算是情理之中。
蒋介石真是可笑,他在离开大陆那会儿,还做梦想着打回来呢。可他哪里晓得,当他对那些为国家出力的人举起刀子时,他那想一个人说了算的野心,就已经给自己挖好了坟墓,离死不远了。
任何人都不该和老百姓对着干,蒋介石想着靠暴力手段来统治大家,可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这完全是他自己找的,最后心情郁闷地死去,也算是他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