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之下无亲情”、“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两句话用来形容皇家成员的内部关系再合适不过。在皇家权力争夺战之中,父子成仇、兄弟反目、母子失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虎毒不食子,母亲为了权力害死儿子的现象却是少见。虽说少见但并非没有这种事情,北魏灵太后胡氏鸩杀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便是典型例子。
胡氏身世北魏灵太后胡氏出身显贵,她的父亲和姑姑在当时很有名气。胡氏的父亲胡国珍曾官至宰相,她姑姑则是当时极有名气的“尼姑”。北魏时期佛教盛行,皇家尤其喜爱佛教;所以胡氏的姑姑时常出入皇宫为皇室成员讲佛法。
其实胡氏入宫为妃与她姑姑有很大的关系。史书记载,胡氏的姑姑“入讲禁中。积岁,讽左右称后有姿行。帝闻之,乃召入掖庭,为充华世妇”。胡氏的姑姑虽然是出家人,名利心却极重。她见侄女貌美,便借着入宫讲佛法的机会暗示皇帝,称自己侄女才貌双全,是个奇女子。久而久之,宣武帝便对胡氏产生了兴趣,胡氏就这样入了宫。
冒死诞下皇长子胡氏入宫后很是受宠,不久便诞下了一位皇子,而这位皇子又是宣武帝的长子,胡氏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至于在胡氏入宫之前宣武帝为什么没有儿子,这还要从北魏一祖制说起,这一祖制便是“子贵母死”。北魏皇室为了防止母后专政,便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而立下这个祖制。然而,这一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妃嫔们“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甚至很多妃嫔只要发觉自己可能怀上皇子,便会在第一时间打胎。“宣武顺皇后于氏,太尉烈弟劲之女也。世宗始亲政事,烈时为领军,总心膂之任,以嫔御未备,因左右讽谕,称后有容德,世宗乃迎入为贵人。时年十四,甚见宠爱,立为皇后,谒于太庙。后静默宽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岁夭殁。其后暴崩,宫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议归咎于高夫人。葬永泰陵,谥曰顺皇后。”所以在胡氏怀孕后,还有“好心”的姐妹劝说她打胎,不过胡氏并未听从,而且还向上天祈祷,希望能给皇帝生下一位皇子。“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每谓夫人等言:‘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肃宗在孕,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云:‘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既诞肃宗,进为充华嫔。”
十月怀胎期满,胡氏果然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子。老来得子的宣武帝在有了儿子之后非常高兴,在了解到胡氏舍命生子的真相后,又非常感动,立了胡氏的儿子元诩为太子,“肃宗孝明皇帝,讳诩,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华。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于宣光殿之东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为皇太子。”后又宣布废除了野蛮的祖制,并册封胡氏为充华。3年后,宣武帝驾崩、太子元诩即位,即为孝明帝。元诩登基后,尊高皇后为皇太后,生母胡氏为皇太妃。
胡灵太后
野心渐露胡氏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她的儿子做了皇帝,她不会满足于太妃这个位置。所以没多久她便设计将高太后赶下台处死,这样一来她自己便可大权独揽。
此时的胡氏却并不满足深居于后宫,她以皇帝年幼为垂帘听政的理由来干涉朝政。不仅如此她还“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成为北魏实际上的当家人,而孝明帝俨然成了一个傀儡。“及肃宗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太后以肃宗冲幼,未堪亲祭,欲傍《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访寻故式。门下召礼官、博士议,以为不可。而太后欲以帏幔自鄣,观三公行事,重问侍中崔光。光便据汉和熹邓后荐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初祀。”
奢侈误国胡氏执政之后最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大肆修筑寺庙;一件是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可能因为姑姑是尼姑,自己自幼便深受佛法熏陶的原因,胡氏深信佛可以保佑人一生平安顺遂。她执政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大肆修筑寺庙,当时北魏的寺庙数量居然在短短几年之内涨到了三万多所,增长速度之快简直令人咋舌。而且寺庙还修得非常华丽,金砖玉瓦弥散着奢靡之风。不过,修寺庙这种事情既劳民伤财又容易出现腐败。
确实,胡氏执政后没过几年就把国库里的积蓄败光了,还弄得民怨四起,长此以往肯定会出现许多社会危机。大臣李崇、张普惠等人察觉到了渐渐浮现的危机,也多次上疏谏言,希望太后能体恤民生,停止建造佛寺,然而胡氏却没有听从,继续为佛教的传播“做贡献”。
胡太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临朝后,她佛事日炽,耗资巨万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前后用工达80多万个;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图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见之。
胡灵太后
胡氏不仅大肆崇佛,私生活也极其混乱。她有一个男宠叫杨白花,也称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长相俊美又武艺高强,是她最钟情之人,在此人逃到梁国之后,胡氏伤心欲绝写下《杨白花歌》来表达对此人的怀念之情,其词如下:“阳春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含杨花入巢里。”
不过,除了杨白花,她还养了很多男宠,并放任他们干涉朝政、收受贿赂,影响极其恶劣。不仅如此,她还与自己小叔子私通,“逼幸清河王元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
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一次,她驾幸嵩上山,随从多达数百人,为了取乐,传令手下大开府库,命王公、嫔妃、公主们随意攫取,结果,大量绢帛散入私家。
元怿
胡太后个人私生活也荒淫无节制。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长得很俊美,胡太后就逼迫清河王与她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她父亲胡国珍的参军郑俨容仪秀美,甚至超过了清河王元怿,胡太后将他引为中书舍人,每天夜里同睡一床。郑俨又引进了徐纥、李神轨轮流与胡太后通宵狎亵。虽然情人很多,但是胡太后特别钟情于郑俨。有时郑俨偶尔回家一趟,胡太后必然命内侍跟着去,只允许郑俨与妻子说话,不许有肌肤的接触,纯粹是霸占了别人的丈夫。
胡太后所作所为激起朝野内外的不满。领军元乂借故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太后。而胡太后又伺机发动反击,将元乂杀掉,重执权柄。此时的北魏朝政一片污浊。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普通元年(520年)到中大通元年(529年),北方六镇和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北魏王朝前往镇压的军队多次遭到惨败,北魏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为权杀子胡氏的所作所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孝明帝也逐渐长大,为了拯救帝国和维护皇室名声,孝明帝迫切需要亲掌政权。为此,孝明帝多次让朝臣向太后上书,要求太后将权力还给自己,深居后宫好好享福。可胡氏却将权力视作自己的掌中之物,坚决反对撤帘还政,还固执地称除非自己死,否则绝不可能交出权力。“太后复临朝,大赦改元。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在下牧守,所在贪婪。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厌秽。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由于此矣。僧敬又因聚集亲族,遂涕泣谏曰:‘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后大怒,自是不召僧敬。太后自以行不修,惧宗室所嫌,于是内为朋党,防蔽耳目。肃宗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有蜜多道人,能胡语,肃宗置于左右。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方悬赏募贼,又于禁中杀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并帝所亲也。母子之间,嫌隙屡起。”
元诩
面对着爱权如命的太后,孝明帝没有办法,只好武力夺权。孝明帝密诏并州大军阀尔朱荣,命他率军进入洛阳,逼太后归政。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密诏发出后没多久,太后便得到风声,她害怕还权之后自己下场凄惨,竟然听从面首郑俨、李神轨的建议,派人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鸩杀。“其后太后淫昏,天下大坏,上春秋方壮,诛诸佞臣。由是郑俨等竦惧,遂说太后鸩帝。”“魏肃宗亦恶俨、纥等,逼于太后,不能去。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俨、纥恐祸及己,阴与太后谋鸩帝。癸丑,帝暴殂。”大通二年二月二十五日(528年3月31日),“癸丑,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
胡太后鸩杀亲儿子后,又干了件荒唐事。她居然将孙女扶上皇位,并对外宣称这个孩子是皇子。等到谎言被戳穿后,胡氏又赶紧废黜她,改立年仅3岁的临洮王子元钊为帝。“肃宗之崩,事出仓卒,时论咸言郑俨、徐纥之计。于是朝野愤叹。太后乃奉潘嫔女言太子即位。经数日,见人心已安,始言潘嫔本实生女,今宜更择嗣君。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三岁,天下愕然。”
胡氏下场胡氏为了权力鸩杀亲生儿子,将孙女冒充皇子扶上帝位。把天下人当傻子一般耍弄,她也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尔朱荣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为了诛灭十常侍,在袁绍建议下召集外兵入京,终被军阀董卓趁机夺取朝政大权。然而,三百多年后,同样的剧情又在北魏上演,孝明帝元诩为了诛除把持朝政的胡太后,下密诏命北方军阀尔朱荣入京,结果就此引发“河阴之变”,将北魏彻底推向了深渊。
孝明帝驾崩后,尔朱荣没有理会胡氏要求他不得率军入京的命令,而是率十余万大军南下进攻洛阳。此时的胡氏居然相信佛可消灾,“尽召明帝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
这一次,佛没有保佑她,胡氏终究还是被叛军抓捕。胡太后见到尔朱荣后,极力陈述,想要尔朱荣放她一条生路,尔朱荣却拂袖而去,并下令将“太后及幼主并沉于河。”“及武泰元年,尔朱荣称兵渡河,太后尽召肃宗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沉于河。太后妹冯翊君收瘗于双灵佛寺。出帝时,始葬以后礼而追加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