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揭晓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1-24 16:41:24

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推荐活动于日前结束。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议,最终推选出2024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的进展,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持续改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次推选出的全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是2024年就业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和突出亮点。

本次活动由金保信社保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

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新的战略性部署。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深刻总结新时代就业工作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面临突出问题,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更加明确要求。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提出了就业领域的重点改革要求。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进行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七个方面二十四项重要举措。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二、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024年,全国人社部门积极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推出了一揽子贯彻落实举措。7月,人社部党组发表重要文章,强调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既是新时代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之道,也是做好新征程就业工作的科学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11月,人社部党组再次发表重要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深刻理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要义,深刻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同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人社系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推进会,要求切实增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主动,找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攻方向,抓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力点,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2024年,全国各级人社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重要论述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情况下,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开展,就业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2024年,面对上千万高校毕业生新高的就业压力,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采取切实举措。5月,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会议上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随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并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6月,人社部领导分别到浙江、福建、甘肃、重庆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开展调研督导。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还在浙江省杭州市组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对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作出部署。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求职高峰期,要求集中提供政策落实、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不断线就业服务。同月,部署启动“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对接创业项目资源,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推进下一阶段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对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做出安排。本年,根据人社部工作部署,在推进青年求职能力实训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发展提升壮大劳务品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5月,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并参观了部分竞赛项目,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乡村振兴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以技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文件,部署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召开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工重点工作任务,提出14条任务举措,强调要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等工作举措。同月,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推动高水平劳务协作,打造高品质劳务品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走出一条劳务品牌建设之路。会议期间,中国就业促进会重点对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的“3+2元素”(素质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经营诚信加强三个核心要素和全生态发展、全媒体传播两个增长极)进行调研成果分享和典型案例展示。当前,全国劳务品牌达2300多个,累计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推动各类劳动者就业增收,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

五、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完善新就业形态、老年低龄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兜牢民生底线。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管理,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通知,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持续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在保障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支持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切实兜牢失业保障底线。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就业援助政策文件,部署推动加快健全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就业援助政策和服务精准性、可及性。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促进银发群体就业。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要求统筹用好各项政策措施,从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强银发经济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银发经济健康发展,助力稳定和扩大就业。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同月,国务院召开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六部门印发通知,着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做好妇女就业工作。3月,国务委员谌贻琴在云南省调研就业和妇女儿童工作时强调,要扎实推进各项稳就业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全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六、推进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的均衡可及、普惠便捷

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明确五项重点任务,力争用2至3年时间,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5月,人社部印发通知举办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展现创业培训工作成果,提升创业培训师资水平,展示创业培训师资风采,交流创业培训先进技术。9月,全国人社部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月,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成功举办,本届竞赛以“科学职业指导,精准就业服务”为主题,带动各地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月,以“创业促进就业 翼展精彩人生”为主题的“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8月、9月,北京、上海两地分别建立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并揭牌,部署推进区域公共就业服务机制融通、信息共享、服务均衡和升级发展。在2024年一年中,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全国各地有计划开展,进一步打造“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搭建对接平台。

七、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同月,人社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对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主要环节提出规范要求。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加力提效用好公共实训基地,部署开展百万民企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通知,从严格规范多元评价、加强评价质量管理、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五方面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智能制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研修交流活动。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19个新职业和汽配销售经理人等28个新工种信息。全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食品安全管理师等55个国家职业标准。9月,中国代表团出征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全部59个项目中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11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调研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时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12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等10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创业和为国服务。截至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八、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出一揽子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举措,明确在减负担、稳岗位、提技能方面延续实施3项惠企利民政策举措。同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提出8方面举措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稳扩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通知,聚焦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4月至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区对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一批违法案件,通报一批典型案件,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防范求职“陷阱”提供参考。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文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九、推进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就业工作新模式

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推进直播带岗在就业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应用,牵引就业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等九部门印发文件,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正式上线“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全链条、集成式、便捷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信息服务。10月,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开发的“职业数字展馆”正式上线,以数字化方式创建职业数字画像,全面展示职业信息,构建打造职业云端百科全书。同月,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在重庆举行,聚焦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开展前沿学术研讨,交流展示最新成果,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

十、强化理论研究先行,深化交流合作,凝聚促进就业合力

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应邀出席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深化拓展内地与香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交流合作。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加强国际技能务实合作,推动共用职业标准、共享培训模式、共育培训师资、互认等级证书、共建合作品牌。同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市开幕,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时强调,要深化国际技能交流合作,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文件,支持福建进一步扩大人社领域对台先行示范效应。同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智库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强调要努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智库,助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以“聚焦新质生产力,释放人力资源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研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新趋势,促进国际交流合作。11月,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时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24年,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下,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强促进就业动能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积极成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年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一、推进政策创新,强化部门协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各地积极创新政策,强化部门协同,全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意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吉林省针对银发、妇女、青年等群体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有效激发三类群体人力资源活力,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就业环境。黑龙江省实施政策拓展计划,调整出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冰雪经济发展10条、家政职业化建设12条、数字人才培育25条等措施办法,精准施策稳就业。安徽省开展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遴选活动,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稳住企业就业主阵地。山东省多部门联合开展分市劳动力调查,为准确研判形势、制定调整政策、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湖北省开展现行积极就业政策绩效评估工作,为优化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强化积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湖南省多部门联合出台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文件,开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评估,推动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广东省出台促进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地方性法规,立法推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广西自治区坚持理念重塑、系统重构、数字赋能,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努力构建就业工作新格局。重庆市打造数字化平台强化就业资金监管,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及时兑现,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稳就业的功能作用。四川省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就业数据共享和监测机制,创新推动数据赋能、科研探索和政策实践有机融合。陕西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新疆自治区修订自治区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明确社会组织、学校、媒体等社会各方促进就业责任,建立健全促进就业考核监督机制,推动就业政策落实。河北邢台市开展产业协同就业提升、人力资源优化提质、重点群体就业攻坚、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劳动关系和谐共创等五大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江苏无锡市开展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强化公共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就业导向;镇江市发掘各业务板块工作潜力与优势,构建“就业+”互融共促新模式。

二、优化创业服务,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优化创业服务,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功能。上海市开展“乐业上海优+”行动,吸引和帮助广大劳动者在上海就业创业。山东省通过印发“创业齐鲁”行动方案、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等举措,完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广西自治区强化金融支持,为就业创业添翼赋能,推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办提速办简便办。四川省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专项行动,打造全方位集成化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科学服务与支持。云南省出台“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七彩云南·创业福地”品牌,培育创业促进就业优良生态体系。河北唐山市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调动银行积极性,引入担保机构破解融资难题,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山西太原市出台“创业太原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内蒙古赤峰市打造“活力赤峰”城市品牌,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和创业团队来赤峰创新创业。江苏常州市打造“常有爱·筑未来”稳岗就业活动品牌,引导社会组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浙江义乌市发挥世界小商品之都商贸产业链条长就业岗位多优势,开展“百万岗位进市场”专场活动,搭建一站式就业创业“快车道”;舟山市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把创业资源、政策、人才、服务向小岛乡村延伸倾斜。江西抚州南丰县探索创贷政策惠民创业新机制,解决创业的资金难题。河南濮阳市聚焦市场主体融资,出政策、优服务、建机制,打造六大创贷品牌,形成创业担保贷款“濮阳模式”。四川德阳市出台创业实践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打造创业实践服务新场景,补齐初创者实操短板。贵州黔东南州打造“乐创黔东南”创业促就业服务品牌,实施“3+N”创业创新特色服务行动,助推创业服务提质增效。陕西汉中留坝县探索绿色就业创业模式,紧扣绿色食药、文化旅游两大产业链,促进劳动力绿色就业创业。甘肃庆阳市举办“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示范引领创业工作向数字领域发展。

三、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各地优化政策支持,创新多种举措,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北京市举办“四季青杯”大学生新兴业态创新创业大赛,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展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人才培养新思维新价值新气象。吉林省实施乐业吉林、筑梦吉林、创响吉林、筑巢吉林等十大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湖北省搭平台、强指导,精准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海南省在高校设立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重庆市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施“不夜重庆”就业创业服务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西藏自治区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就业渠道、服务体系和宣传引导五方面构筑稳就业保障体系,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青海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秀事例巡回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其立足实际,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新疆自治区加强主动服务,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筛选符合条件企业,推送政策信息,加快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青年就业。山西太原市支持高校建设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室,为毕业生提供实用性强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服务。黑龙江大庆市推出支持创业就业“十给”政策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在庆高校实施“实在实惠”新政和“真金白银”供给。江苏泰州市以三位推进、三牌齐发、三化并举持续推进就业见习,助力青年就业。浙江杭州市持续放大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效应,推出“春雨计划”,降低青年就业创业成本。福建莆田市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验官”制度,构建便捷高效智能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河南漯河市构建“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就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体系,为返乡漯河籍毕业生和市属高校留漯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湖北荆门市妇联、女企业家协会和高校举办“女企业家进高校,女大学生进企业”活动,助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广东珠海市成立大学生就业联盟、开展“三进活动”等,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四川成都市围绕高校毕业生“在校关键期精心引导、离校窗口期无缝衔接、帮扶攻坚期精准发力”全周期帮扶促进其就业。甘肃兰州市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实施“九大行动”将服务触角向校园延伸,提供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新疆建设兵团五家渠市将就业见习作为企业引进人才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桥梁,从招聘毕业生到吸引实习生,推动就业关口前移;石河子市举办“石城学子走八师”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留石就业。

四、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各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市发布“技能北京”建设行动,分梯队分层次培育高技能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以促进就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创新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双品牌双促进双提升。山东省设立省级“绿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围绕企业培训需求,创新组织实施模式,引导推进职业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创新培育“鲁滋鲁味·鲁艺鲁品”专项职业能力品牌,推动特色技艺技能传承发展,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云南省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开展高原特色农业领域技能促增收试点,采取“一县一业”项目式提升技能,构建“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工作体系。宁夏自治区以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切入,从办学条件、办事流程、机构服务三方面构建标准化体系。新疆自治区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创业。黑龙江伊春市多渠道传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招聘招生等政策信息,定制“一企一策”,开展“精准培”,发挥“1311”模式。山东潍坊市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开展特色项目制培训,培育“有潍工匠”,为就业创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助力。

五、强化数智赋能,创新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

各地不断强化数智赋能,创新搭建高效便捷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辽宁省建设“沈抚智慧就业”平台,“刷脸求职机”实现15秒求职;打造“就来辽”融媒体服务平台,以短视频+直播方式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江苏省发挥“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集聚优势,推进跨区域求职招聘数据共享,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山东省开展“数智就业”服务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发挥典型和创新应用场景示范效应,打造数智就业公共服务新生态。西藏自治区探索数字就业机制与服务模式,创建跨省市区外招聘数据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陕西省将数据核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对重点群体精准“画像”,形成“一人一档”帮扶数字台账。吉林省、江苏省举办省域首届网络直播带岗大赛,推广直播带岗模式,打造人社就业新名片。河北石家庄市以促进供需匹配为核心,以推进数字赋能为支撑,构建数智化灵活就业服务体系;保定阜平县打造“就业局长带你找工作”项目,以短视频探企、“线上+线下”推广,开创就业新局面。浙江台州市建设“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点,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至基层一线,打造数智平台,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福建福州市以“10 20 100”劳务协作基地建设工程为依托,首创招工引工新模式,开展“好年华 聚福州”多省多地多平台直播带岗活动。广东佛山市“暖阳计划”借“AI+人工”呼叫系统、“就业帮扶大篷车”、网格化帮扶及典型示范等创新打造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广西来宾市打造直播带岗基地,推动就业服务与直播带岗上“云端”。四川成都成华区打造“1+6+3”平台体系,数智赋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进网入格”。贵州六盘水市强化数据赋能,创新构建“1中心4平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陕西西安莲湖区试点数智就业提质增效工程,建立基层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秦云优服”智慧帮扶平台,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新疆建设兵团胡杨河市创新打造“胡杨人社”直播带岗平台及服务模式,做活政策宣传微讲堂,实现求职招聘“无障碍”与政策落实“无空白”。

六、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各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河北省出台拓展京津劳务市场行动方案,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立足京津用工量大行业,推动省内劳动力到京津高质量就业。黑龙江省以东北三省一区大型招聘活动为契机,打造区域协同就业服务发展新格局。安徽省构建“三公里”就业圈,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基层与云端;实施“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坚持“三业联动”促重点群体家门口就业创业。江西省“六维一体”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重庆市依托“渝悦就业”打造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场景,构建234用工服务新机制。贵州省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聚焦省外务工及省内新增就业目标,内外结合多举措构建就业服务一张网。云南省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放大产业、企业、就业联动效应。宁夏自治区建强服务队伍、优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开展技能培训等,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内蒙古兴安盟打造“六边形服务矩阵”,助推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辽宁抚顺市打造“雷锋在线365”就业创业服务品牌,丹东市创建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辽阳市设立广播电视专栏打造政策解读、业务咨询集成平台,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上海长宁区推进全年站点就业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夯实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增强服务效能;浦东新区设立全功能就业服务站“乐业坊”,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调解一揽子服务。江西新余分宜县推行就业服务“360”工作法夯实基层就业服务;鹰潭市推行“家长制”工作法,深化就业服务内涵建设。广东广州市以“345”思路开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荔湾区创新实施“绿马甲”就业服务项目,深圳龙华区以“三融合”打造省级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标杆,东莞市精心塑造“莞指导”服务品牌,潮州市打造流动就业驿站服务项目,云浮市结合本地特色实施“小而美”就业服务项目等,精准推进就业服务,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广西南宁马山县通过线下便捷化、线上数字化、强化市场化“三维”并行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七、健全完善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推进零工市场建设

各地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推动零工市场建设发展。西藏自治区借助“西藏数字零工市场”平台推动零工市场工作入驻党群服务中心,为零工群体提供温暖、便捷、高效服务场所。天津滨海新区启动“零工小镇”,提供集用工招聘、政策咨询、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劳动维权于一体的公益性零工服务。浙江宁波市创新打造“灵活就业在线”场景应用,构建“1+4+N”场景应用体系促零工就业;金华市建立“零社有援”互助共建机制,将零工市场求职招聘、职业培训、创业指导、权益保障等服务功能与社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有机结合。福建南平市打通零工市场、企业用工快招共享、大学生就业全链条信息服务“三大平台”,解决重点群体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山东青岛市将市场升级为集就业招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生活服务于一体的“零工家园”,推动零工市场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河南汝州市以“政府+市场”方式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建立三级零工服务体系。湖南湘潭市开辟线上线下“零工服务专区”,以政府搭台、企业下单、市场运作、社员参与模式在社区(村)设“手工小作坊”,助力困难人员就业。

八、健全保障机制,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稳定就业

各地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就业帮扶等手段,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山西省调整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兜牢底线。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人员分类、服务分级、多级联动”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机制,促进就业帮扶过程精准、帮扶结果实效。福建省对毕业学年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和特困人员中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江西省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就业580”行动,加强对困难人员全过程服务和对重点群体分类精准帮扶。海南省开展“长期失业人员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建名册、展服务、施跟踪管理,为长期失业人员精准服务。天津滨海新区打造滨城新就业形态服务示范基地,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内蒙古乌海市构建就业精准服务“四网融合”工作模式,为辖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支持与帮助;乌兰察布商都县突出“五个聚焦”打造“3+1”核心服务站,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充分就业。江苏连云港市实施“智慧援助”行动,推动就业援助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助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湖南浏阳市结合产业发展特点,推行“互补式”用工,引导劳动者“潮汐”就业,保障地方特色产业高峰时段用工需求。陕西宝鸡扶风县以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切入点,创新“1345”工作法,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与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九、优化劳务协作模式,推动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各地积极优化劳务协作,创新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探索乡村就业创业新路径,激励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福建省打造省际协作“五福品牌”,提升省外招工引工吸引力。河南省多部门协同,以政策文件支持、培训贷款服务、示范创建奖补等举措助力返乡创业。湖北省加快推进县城就业扩容提质,吸引外出务工回流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安居乐业,并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全方位服务农民工。广西自治区健全机制、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打造粤桂劳务协作“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青海省采取五项措施推进脱贫人口跨省务工交通补助有效落实。宁夏自治区充分运用帮扶资源,开展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劳务输转,通过访企拓岗,定向组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输转。江西宜春上高县整合人社、政协、社区资源,建设县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就业之家,搭建政协委员履职通道,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湖南娄底市打造“温暖回家路”公益品牌,通过直播带岗、精准送政策、“四有两送”等搭建就业服务桥梁。海南东方市打造特色养殖产业,将特色养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村民高质量就业。贵州黔南州强化“季节性”有组织劳务输出与服务保障,开展招聘活动、打造劳务品牌、提供专车专送等助推农村劳动力农闲务工增收。

十、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经济和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辽宁省举办东北“三省一区”劳务品牌交流活动,实现3项创新,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劳务协作领域。湖北省健全政策体系夯实品牌建设根基,打造200多个荆楚特色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格局。海南省打造“椰嫂”家政标杆劳务品牌,为从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云南省高质量实施劳务品牌促就业行动,培育众多“滇字号”劳务品牌,带动大量人员就业。山西吕梁市全方位推动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带动脱贫人口、搬迁群众、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等实现就业。黑龙江佳木斯市强化创业扶持、用工保障、品牌培育三维发力,打造“东极抚远”蔓越莓培育师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增收。浙江丽水市以“五个一”模式打造“丽”字号劳务品牌矩阵,带动就业、收入双增长。江西赣州市锻造“赣州工匠”劳务品牌金字招牌,吉安遂川县打造“遂川茶匠”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就业增收双提升。湖北荆州市构建“全域发力、五化协同、三度提升”劳务品牌荆州模式,实现就业规模扩大、农民就业增收、三产融合发展等成效。海南海口市以“培训+品牌+就业”模式推动“新能源汽修师”“琼”字号劳务品牌建设;琼中县围绕网红经济发展,以“五抓手”打造“琼中主播”劳务品牌。重庆万州区推动劳务品牌建设“12345”工作机制,用高质量劳务品牌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陕西安康市以“四链”工作法,将劳务品牌转化为就业名片、创业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甘肃兰州市开发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数字课程,规范制作标准,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推动品牌规范化职业化产业化发展。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