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与参谋部制度是近代军队重要军事制度,不少国家参谋长地位仅次军事主官。
但我军从红军到解放战争期间,高度依赖军事主官个人指挥,参谋体系多为辅助。且我军实行双领导制,政委与军事主官地位等同,常负责军事组织工作。
这致使参谋长地位下降,抗战时八路军参谋部仅负责“传达命令、协调行动”,参谋长地位甚至低于军事副职,政治部主任,在军队首长中往往仅排第五位。
这也导致我军中参谋长大多都不知名,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参谋长,名气远不及一些兵团司令和纵队司令。
那么我军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都是谁呢?他们谁的能力最突出?建国后又授予了什么军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第一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
阎揆要是陕西佳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早期在西北军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西安事变中,他率部阻止国民党中央军入陕,为和平解决事变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等职,长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解放战争中,他协助彭总指挥西北野战军,参与陕中战役,兰州战役等关键战役,尤其在解放大西北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野战军参谋长,但因红军时期仅任团级职务,未达到“红军师级”的硬性标准,所以在1955年,阎揆要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二野战军参谋长:李达
李达出身西北军军校,1931年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长征期间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与贺龙长期合作。
抗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协助刘邓指挥部队作战,并参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设。解放战争中,他策划了邯郸战役,并亲赴敌营策反国民党将领高树勋起义,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在中原的战斗力。
李达的资历深厚,红军时期即任师级职务,符合上将军衔标准。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四大野战军参谋长中军衔最高者之一。
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
三野前后有两位参谋长,陈士渠上将不用多说,许多人都熟悉,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协助陈毅粟裕二人指挥战斗。
陈士渠自身还曾率领陈唐兵团单独作战,可以说是一位既具备参谋能力,又具备独立军事指挥能力的将军,1955授上将。
淮海战役后,陈士渠调任第三野战军8兵团司令,改由张震任参谋长。张震16岁参加红军,抗战期间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与彭雪枫、粟裕密切合作。解放战争中,他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和上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他协助粟裕制定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计划,为战役胜利奠定基础。此外,张震以勇猛著称,曾多次亲临前线指挥白刃战,被誉为我军“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
1955年大授衔,张震因红军时期仅为团级干部,因此仅授予中将。但其后期成就显著,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成为我军历史上少数两次授衔的将领之一。
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萧克
第四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情况一样,前后也有两任参谋长。
第一任参谋长刘亚楼曾在红军时期担任师长,但是抗战时期因为前往苏联留学而错过了抗战,资历有缺。
但是在苏联留学归来的刘亚楼军事理论十分过硬,被林总点将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东野在改名为四野后,改由萧克担任参谋长。
萧克是黄埔四期生,参与南昌起义与湘南起义,红军时期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资历深厚。抗战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调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林帅指挥渡江战役和南下追击战,促成程潜起义,实现湖南和平解放。
萧克在红军时期已担任军团长,1955年,他凭借战功和红军时期的职务,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列上将之首。
在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中,要说谁的能力最为突出,确实难以一概而论。但要说四大野战军中最具才能的参谋长,那么无疑是刘亚楼,这位苏联留学归来的参谋长既能帮助东野参谋部正规化,也能独立指挥作战。
但要说参谋长这个职位,做参谋做得最好的,可能还要属二野的李达将军。李达的参谋长生涯长达40年,是唯一跨越红军、抗战、解放战争三阶段的参谋长,其经验无人能及。
而且李达本人的定位,既精通战役规划,如淮海战役后勤方案,又擅统战策反,如高树勋起义,兼具军政视野。
李达制定的作战模板被写入《战役法纲要》,成为解放军参谋体系的重要基础,算是我军最优秀的参谋长之一。
张震
李达参谋长时间很长,资历老,军衔最高这不是胡扯。四个野战军参谋长能力最强的肯定是刘亚楼,这是公认的,否则建国后直接提拔为空军司令员,这是上将中绝无仅有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