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枪的杨衮和力杀四门的杨七郎,还有杨继业,谁更厉害?

评书演义快看 2024-08-09 11:43:58

高家将从黄河无敌将高顺励到白马银枪将高思继,再到让郭威忌惮不已的高行周,到大宋的平东王高怀亮和东平王高怀德,再到金毛虎高英,再到有“南宋第一枪”之称的高宠,在演义评书中传承超过十几代,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除了唐朝的薛家将,就只有杨家将了。

杨家将在演义评书中,同样也有十几代的传奇故事。从潼关大帅金刀杨会杨师厚到其子火山王杨衮,再到凭借一柄金刀赢得“金刀杨无敌”之称的杨继业,到威震三关的杨六郎,再到杨六郎的儿子、孙子辈的少帅杨宗保、少令公杨文广,再往下还有玉面虎杨怀玉、金锤无敌将杨士瀚、李长庚的高徒杨金豹、再次扬威雁门关的杨满堂,到了南宋时期,还有与岳飞一起抗金的杨再兴,杨再兴的儿子杨继周等等。一代又一代,特别是整个大宋朝,恰如民间所说的“赵家天子杨家将”一般,代代都有杨家将,他们前仆后继,精忠报国,他们的爱国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杨家将的十几代传奇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两位——也是使用杨家枪最厉害的两位,他们被人称为杨家将中最厉害的两杆枪:一杆金纂火尖枪,一杆丈八蛇矛枪!他们分别是谁,各自都有什么厉害的本事呢?

【威震残唐五代的金纂火尖枪】

金纂火尖枪,原是北霸六合枪两大传人之一的“花枪手”夏书湮的宝枪,此枪枪头形如火焰,枪身刻满金纂纹饰,舞动时犹如火龙出海,威力无穷。夏书湮凭借此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打败过非常多的对手,饮血无数。金纂火尖枪不仅是他杀敌的利器,更是他行侠仗义的帮手。

有一次,夏书湮在潼关附近,看到许多难民涌来,一问得知,原来由于战乱,到处都是饥民,听说潼关由于杨会治理有方,是唯一一片相对安宁的乐土,于是纷纷逃难至此。然而,沿途盗匪横行,许多难民在逃亡路上遭遇不测,财物被劫,更有甚者,性命难保。

夏书湮闻言,心中大恸,他深知乱世之中,匹夫有责。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拿起金纂火尖枪,孤身一人踏上了护送难民之路。枪尖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与恐惧。每当夜幕降临,盗匪蠢蠢欲动之时,夏书湮便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力战群贼,金纂火尖枪在他手中舞得密不透风,枪风所至,盗匪纷纷落马,无一合之敌。

沿途的难民见状,无不感激涕零,纷纷称他为“火尖枪侠”。夏书湮不仅保护他们免受侵害,还用自己的银两购买粮食,分发给饥饿的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的义举迅速传遍了四野,越来越多的难民选择跟随他,希望能在他的庇护下找到一片安宁之地。

终于,在历经数日的艰难跋涉后,夏书湮带领着这群难民安全抵达了潼关。

杨会,这位智勇双全的守将,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难民,心中五味杂陈。由于难民太多,杨会虽然屡次上书朝廷请求下拨救济粮款,但朝廷不管不顾(这也是后来杨会辞职不干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深知,城门一旦大开,非但无法安置这庞大的人群,更恐引发混乱,危及城内安宁。于是,他忍痛下令,紧闭城门,只留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在城墙上回荡。

“吾非不愿救,实乃力有未逮。城门一开,恐是引狼入室,祸及无辜。”杨会对着身旁的副将,眼中满是无奈。

“元帅所言极是!”副将阿衡答道。

夏书湮望着那巍峨的城门,心中却泛起了涟漪。难民们虽已至安全之地,但眼前的景象却并非他们所想的那般温暖怀抱。

“大人,为何紧闭城门,不让百姓入内?”夏书湮的声音在城下回荡,带着几分不解与急切。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道门的阻隔,更是生存与绝望的界限。

城楼上,杨会摇了摇头,仿佛一下苍老了许多,声音中充满了无奈:“非我不愿,实乃情势所迫。城内储备有限,若我打开城门,恐怕连我治下的百姓也将陷入饥饿的深渊。我虽有心,却无力负担这如山般的重负。”

夏书湮闻言,心中大失所望。“难道,他竟不顾念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吗?”愤怒与失望交织,他暗自发誓,定要为这些无辜之人寻得一线生机。

于是,夏书湮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决定以非常手段,劫取潼关粮仓,以解难民之困。夜幕下,早已做好乔装的他们行动迅速而隐秘,仿佛夜色中的幽灵,无声无息地接近了目标。

然而,令夏书湮意想不到的是,杨会早已知晓一切,却并未下令阻拦。他站在暗处,望着夏书湮等人远去的背影,轻叹一声:“乱世之中,人心难测,却也有如此义士挺身而出,你们误会了我,但我却能理解你们的苦衷。”他随即传令下去,命官兵不得追击,任由他们离去。

多年后,当夏书湮得知真相,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愧疚与感激。他匆匆赶回潼关,却发现杨会已辞去官职,归隐西宁。夏书湮没有犹豫,决定前去杨会的老家,要报昔日之恩。

夏书湮来到西宁,得知杨会正在为儿子请学枪的名师犯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杨会因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辞职回到西宁老家不久,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正是后来的火山王杨衮。杨会很高兴,等杨衮三四岁的时候,便教杨衮练习他的九耳八环金背刀。杨衮练了一段时间后,枪法已有很大的进步,但突然却说不想练刀了,要练更灵活的枪。

杨会思想很开明,于是遍请名师来教杨衮练枪,但没有一个敢前来应聘。因为杨会的金刀太出名了,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枪法难胜杨会的金刀,所以不敢前来。

夏书湮知道后,便揭了招聘启事,直接来到杨家应聘。最终,夏书湮在演示了几招北霸六合枪后,让看得叹为观止的杨会当场拍板:“就是你了,你就留下教犬儿枪法吧,每月30两银子。”

夏书湮说:“我不要银两。”

“啊,为何?”杨会大感意外。

夏书湮将昔日之事一说,杨会这才理解,他对夏书湮知恩图报之举非常敬佩,于是,两人从此以兄弟相称,一起下决心,要将杨衮培养成一代英雄豪杰。

在夏书湮的悉心指导之下,杨衮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武学天赋与对枪法的无尽热爱。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西宁的古老街道上时,杨衮已身着一袭紧身练功服,手持一柄特制的火尖枪,在杨家后院开始了他的晨练。

夏书湮深知,要成为一代英雄豪杰,光有天赋远远不够,还需要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以及对武学的深刻理解。因此,他对杨衮的训练格外严苛,常常在暗处默默观察杨衮的练习,既为监督,更为激励,也好随时在枪法技巧与心境上给予杨衮及时的引导。

有一次,正值寒冬,北风凛冽,落叶纷飞,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家中取暖,而杨衮却依然坚持在院中练枪。他手持火尖枪,身形矫健,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到位。夏书湮则隐身于一旁的树荫之下,静静观察,眼神中既有欣慰也有挑剔。只见杨衮枪法渐入佳境,每一刺、每一挑、每一扫都蕴含着千钧之力,仿佛枪尖所至,无物不破。又似行云流水,每一招每一式都浑然天成,自然流畅。夏书湮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边看一边不停地点头,心中暗自赞叹:“此子果然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正当夏书湮对杨衮的进步感到欣慰之时,突然间,杨衮的枪法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只见杨衮身形一转,火尖枪如同灵蛇出洞,在他全力施展的这一招“回马枪”中,让人大感意外的是,他的枪尖在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弧线后,竟不可思议地发生了三般变化——先是猛然加速,如离弦之箭直射目标;紧接着,在即将触碰之际,枪势一转,化作轻柔的绕指柔,巧妙地避开了预设的障碍物;最后,枪尖猛然一颤,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啪的一声巨响,竟然硬生生地刺穿了前方一道看似坚固无比的围墙,尘土飞扬中,围墙上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窟窿。

这一幕,让躲在暗处的夏书湮也是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杨衮竟能在平日的练习中悟出如此精妙的枪法变化,这不仅是技巧上的飞跃,更是心智与意志力的双重体现。夏书湮连忙现身,走到杨衮面前,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他拍了拍杨衮的肩膀,笑道:“好小子,这一枪,连为师也自愧不如!记住,真正的武学之道,在于心随意动,意随形转,你能在练习中领悟此理,实乃难能可贵。”

杨衮谦虚地道:“师父过奖了。徒儿只是在练枪的时候,加入了我对枪法的理解而已。”

夏书湮闻言,笑容更甚,眼中满是对其未来的期许:“你过谦了,衮儿。你今日的表现,已远非昔日可比,你对枪法的领悟已至化境,为师甚慰。然而,武学之路,浩瀚无垠,一山更比一山高。为师虽倾囊相授,但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我决定推荐你到洛阳,去找你的师伯,也就是我的兄长——‘神枪手’夏书棋,他的武艺比为师强过百倍,我相信,有他的指点,你的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师伯?”杨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期待,“弟子久闻师伯‘神枪手’的大名,却未曾有缘得见。若真能得其指点,定是弟子莫大之福!”

夏书湮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师伯夏书棋,枪法超群,江湖上鲜有敌手。他性情孤傲,却对武学有着无尽的热爱与追求。你去找他,定能学到更多更高深的枪法。”

“弟子明白,多谢师父栽培与引荐。”杨衮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弟子定不负师父厚望,勤学苦练,将枪法发扬光大,为师父争光!”

夏书湮欣慰地笑了,他轻轻拍了拍杨衮的背,仿佛将自己的期望与祝福都凝聚在手掌之中:“去吧,孩子。洛阳之行,必将是你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记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挑战,都要保持初心,勇往直前。”说着,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帖,递给了杨衮。

杨衮接过名帖,连忙转身,急着要去寻找师伯学更厉害的枪法。“别急!”夏书湮叫住了他,将一把金光闪闪的火尖枪,放到他手上,满含期许地道,“这是为师珍藏的宝枪‘金纂火尖枪’,宝枪送英雄,现在我将它送给你,愿你以后成为用枪的大英雄。”

杨衮连忙谢谢师父,然后,拿着火尖枪,跳上宝马,“瓜啦瓜啦”,往洛阳方向奔去。

杨衮到了洛阳虽然没有找到“神枪手”夏书棋,却巧遇了白马银枪高思继,高思继代师传枪,杨衮枪法更上一层楼。后来,到太原挑战李存孝失败,于是,又二次学艺,苦练本事。所谓“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杨衮的坚持不懈之下,他的枪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时,他又成功地找到了师伯夏书棋。

夏书棋对杨衮的胆色和武学天赋都很欣赏,于是破例地将老夏家向不外传的“三十六路盘肘枪”也传给了杨衮。再加上杨衮又从岳父金良祖那里学到了“走线铜锤”,此时的杨衮武艺已经超过了他的结义大哥刘知远等人了。#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后来又经过参加“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下河东收服三十六寨兵马这些实战,杨衮的枪法日益精进,俨然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天下第一枪。这不,有“四宝将”之称的耶律德光,最终也败在了他的枪下,被他赶跑了,成功地解了太原之围,解救了刘知远。刘知远邀请杨衮在其麾下为官,杨衮无心仕途,婉拒了。

杨衮回到火塘寨,一心研究枪法,最终创立了杨家枪,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从此,提起火山王杨衮,大家就会想到他手中无敌的金纂火尖枪!

【扬威幽州城外的丈八蛇矛枪】

杨衮创立杨家枪后,杨家枪成为了杨家将的家族传承,成为了大家都要学的武艺之一。就连以刀法闻名的金刀杨令公杨继业,小的时候也是学过杨家枪的,并且学得还不错。

有一次,他在战场上遇到了已经认祖归宗的弟弟杨继亮,彼时,杨继亮已经恢复原姓,叫高怀亮。两人各为其祖,战到了一块,结果在交手了几十个回合后,高怀亮使出了几手绝招,杨继业根本没有见过。因此,一不小心,被刺伤了大腿。

当杨继业得知,原来这几手绝招是父亲杨衮在传儿子们枪法的时候,为了回报昔日高思继的传枪之恩,他只将这几手绝招传给了义子高怀亮后。杨继业非常生气,于是发誓从此不再用枪,于是二次寻访名师学艺,后来拜了关羽后人关大烈为师,学到了非常厉害的春秋刀法。回到家,又从家中的藏书阁中找到了爷爷杨会的刀谱,在他的勤学苦练之下,最终刀法达到了化境,凭借一把金刀,不仅赢得了“金刀杨无敌”的威名,就连他所使的金刀也被人称为了“定宋金刀”。

不过,杨家将还是杨家枪更著名,这些练刀,练其他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再说,杨家将中练枪练得最好的,除了杨衮,就数七郎八虎中的老七杨七郎了。杨七郎在评书中是“黑虎星”临凡,不仅力气超大,武学天赋也是兄弟中最高的。别人练枪,练会一招要三五天,他只要三五个小时。因此,他的枪法在兄弟中不仅是练得最好的一个,也是练得最霸道的一个,枪出如龙,无人可挡!

这不,他在得知皇上被困在幽州后,连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单枪匹马往幽州赶去。

杨七郎救驾心急,连夜赶路,第二天天还没有全亮就出现在幽州城了。路上虽有阻拦,比如在卢沟桥就遇到了北国大都督梁兴洲的拦截,但他武艺高,只一枪就将梁兴洲给挑了,然后,马踏卢沟桥。诸如此般,根本没人能阻止得了他。

杨七郎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辽军营盘,深吸一口气后,便拍马闯营。结果凭借他的武勇,连闯十二道连营,枪挑十三员辽将。又打伤打跑萧天佑后,终于来到了幽州城的西门前。没想到,由于杨七郎当年在擂台力劈潘豹,导致潘元帅对他记仇,因此,找借口不给他进城。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七郎只好掉转马头,向另一个方向北门杀去。

杨七郎将手中的丈八蛇矛枪舞得如同龙卷风一般,枪尖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北门元帅苏天龙一见,连忙叫左右七将一拥而上。

七将围攻,阵势看似密不透风,但在杨七郎眼中,却如同破布般脆弱。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身形骤然加速,仿佛化作一道黑色闪电,在七将间如游龙一般穿梭。枪影如织,每一枪都精准无比,既避开了对方的合力围剿,又巧妙地在他们之间的空隙中寻找破绽。不过片刻功夫,七将中已有四人中枪落马,余者皆是脸色大变,不敢再轻易进逼。

苏天龙见状,心中骇然,他万没想到这黑脸将军竟如此勇猛。但身为辽国元帅,他迅速冷静下来,高声喝令:“布箭阵!”顿时,箭如雨下,密密麻麻地向杨七郎射来。然而,杨七郎非但不惧,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手中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形成一道银色屏障,将箭矢一一击落,同时双脚用力一夹紧马腹,意思是:“马哥,给我冲!”因此,身形不仅没有退后,反而冒着箭雨不断向前突进,直逼苏天龙。

苏天龙见箭雨无效,只得亲自提刀上阵,欲与杨七郎一决高下。两强相遇,刀光剑影交织,整个北门前都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苏天龙是辽国顶尖猛将,他刀法精湛,每一刀都力大势沉,试图压制住杨七郎的攻势。然而,杨七郎枪法不仅精妙,还很霸道,每一枪都带着破空之声,直逼苏天龙要害。苏天龙哪里能挡得住?

两人没交手三四个回合,苏天龙腿上被杨七郎狠狠地扎了一枪,痛得他几乎要从马上栽倒,脸色瞬间苍白如纸。他强忍剧痛,带着不甘与惊愕连忙夺路而逃。

杨七郎来到北门前,仍不得城门而进。于是,又往东门杀去。刚到辽军东营,数名辽国猛将怒吼着策马而出,欲将杨七郎拦下。但杨七郎何等神勇,他一拍战马,长枪舞动之间,只见银光闪烁,伴随着一声声沉闷的撞击与哀嚎,数名辽将纷纷落马,包括沙里江、沙里海、乌铁背、乌铁头等人在内,无一能挡其锋。杨七郎的勇猛,让辽军东营瞬间陷入混乱,士兵们纷纷退避,不敢直撄其锋。

最后,杨七郎力杀三门后,终于在南门遇到了北国的兵马大元帅韩昌。此时,杨七郎的力气快要用尽,就连胯下的宝马大老黑也已经累得快要不行了,一边走一边喘着粗气。

然而,尽管身心俱疲,但杨七郎的眼中依然燃烧着不灭的战意;尽管体力已近极限,但那份不惧任何高手的热血却如烈火般熊熊燃烧。因此,即使对方是北国第一猛将韩昌,杨七郎的眼神中依然没有丝毫退缩,他大声喝道:“韩昌,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我大宋杨家枪法的真正威力!”

韩昌闻言,将手中钢叉一摆,冷笑道:“杨七郎,你一人独闯我军辽营,勇气可嘉,但这里将是你的终点!”

杨七郎不怒反笑,那笑容中既有决绝也有释然:“韩昌,我杨七郎虽死无憾,只要能为大宋尽忠,何惧生死!”言罢,他深吸一口气,体内似乎又涌起了一股新的力量,丈八蛇矛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他紧握长枪,枪尖直指苍穹,誓要冲破一切阻碍。大老黑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虽然才恢复些许力气,便四蹄生风,向韩昌冲了过去。

两军阵前,尘土飞扬,韩昌与杨七郎的对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韩昌的钢叉舞动如风,每一击都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而杨七郎则是以一腔热血和精湛枪法相抗,枪影翻飞,如同龙腾九天,每一枪都蕴含着必杀的决心。

战斗愈发激烈,两人的身影在战场上快速穿梭,时而碰撞出火花,时而擦肩而过,留下一道道惊心动魄的轨迹。周围的士兵们被这股强烈的战意所震慑,纷纷后退,为这场绝世之战让出了一片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七郎的体力逐渐耗尽,但他的眼神却更加坚定。他知道,自己或许无法活着走出这片战场,但只要能为大宋争取到一丝希望,他就无怨无悔。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杨七郎找准了韩昌的一个微小破绽,长枪如龙出海,势不可挡地刺向韩昌的心口。然而,由于其力气消耗太多,这一枪的速度与往日自然难以相提并论,所以,往日必杀的一枪,在即将命中之际,被韩昌的钢叉击偏了。

这一击杨七郎已经使出全力,因为未能刺中目标,让杨七郎失去了平衡,整个人从马背上翻滚而下,重重地摔在地上。大老黑见状,焦急地嘶鸣着,试图靠近主人,却也被乱军冲散。

韩昌狂喜,刚举起钢叉,要取了杨七郎的性命。就在这时,只见一道白影闪过,“噗”的一下,韩昌的左耳一阵钻心的刺痛,他用手一摸,半边耳朵不见了!他惊愕地抬头,只见一位身披白袍、胯坐白马的袍小将正手持金枪,目光如炬地盯着自己。来人非是别人,正是杨七郎的哥哥,杨六郎!

韩昌大惊失色,再也不敢细想此人为何如此厉害,连忙用力猛踢战马,夺路而逃。

杨六郎扶起杨七郎,又拿出水来给杨七郎喝了几口。这时,其他的杨家兄弟也陆陆续续到了,最后,八兄弟一起联手,终于杀退了辽军,成功解了幽州之困。

杨七郎经过力杀四门之战,名扬天下,从此,成为辽军最忌惮之人。

以上便是杨家将中最厉害的两杆枪,大家说是杨衮的火尖枪更厉害,还是杨七郎的丈八蛇矛枪更厉害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