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福建老农意外受毛主席邀请,参加国庆观礼,为何他不愿去

历史滴温度 2024-11-08 14:41:15

1953年,福建永定县岐岭乡内,牛牯扑村来了县干部,敲开了陈添裕的家门。

老农陈添裕开门走出来,他长得身材高大,已经略显老态,光着脚穿着破衣服,不明白县里为啥会找他。

县干部解释道,他们是奉毛主席的指示,请陈添裕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

旁边的村民都惊呆了,陈添裕不过老农,怎么认识的毛主席?他又有何德何能,竟然受到邀请参加观礼。

更让村民意外的是,陈添裕竟然摆摆手,表示自己不会去的,那又是为什么?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岁月流转,如书页翻阅,回到了1929年6月。

在福建龙岩城内的一所中学内,红四军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但在前委书记选举中,毛主席以一票之差未能当选。

邓子恢当时是中共闽西特委书记,为了安慰毛主席,邀请他到闽西指导工作。

毛主席心情沉重,想着趁此放松,便带着怀孕三月的妻子贺子珍,加上谭振林和粟裕等人,前往上杭县苏家坡村。

毛主席地位显赫,身份特殊且重要,所以对外宣称因病休养,化名为杨子任。

在客家话中,这名字听起来像杨主任,因此村民通常称呼毛主席为杨先生,或者是杨主任。

抵达闽西后,毛主席依旧勤勉工作,给了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并在闽西一大结束后,决定前往永定县指导工作。

可谁也没想到,当他抵达当地石岭乡下寨村,住在村干部张茂煌家中时,却出现了意外。

毛主席由于水土不服,不幸患上了疟疾。

疟疾在当地被称为打摆子,高死亡率非常高,尤其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而且处于国民党包围中,治疗难度非常大。

众人担心泄露毛主席消息,不敢轻易请医生诊治,便让他先服用草药试一下。

奈何他的病情日益加重,众人不得不请来医生,可他病情依旧难好,每隔两天便会发作一次,发病时身体忽冷忽热。

担心请医生泄露消息,所以众人经过讨论,决定选择转移,去岐岭乡牛牯扑村。

为什么选择这里呢?

这个村子位于山沟之中,周围有几座大山,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便于再次转移。

而且红军早期便在此宣传革命思想,许多村民自发加入农民赤卫队,群众基础较为坚实。

更何况这里山清水秀,非常适合毛主席休养。

毛主席抵达村子后,被安排住在农民陈添裕的家中。

这时的陈添裕还是年轻小伙子,并不清楚杨先生的真实身份,但看到那么多人保护,意识到这人必定是重要的领导。

陈添裕出身贫寒,以前经常遭受地主压榨,因此红军进驻此地后,便加入当地的赤卫队。

虽然他不是红军正式成员,但表现得非常忠诚可靠。

当地村民非常热情,看到这么多红军到来,而且还有人在这养伤,便纷纷送来各种食物。

可惜敌人在附近频繁活动,而且终究是人多口杂,消息恐怕又会泄露。

为了确保安全,待了几天之后,粟裕决定再次迁移。

陈添裕提议道,可以前往天子岽的青山脚下,那是深山老林不易被人发现,唯一不足便是没有住处。

陈添裕和村民热心出手相助,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搭建了三间竹楼,还打制了一套竹制的桌椅。

毛主席住在这里,只觉山林静谧,鸟语花香,不禁心情大好,在此经过休养治疗,连疟疾都逐渐好转了。

他非常喜欢这里,将竹屋取名为饶丰书房,在此养病观景和读书。

经过一段日子,毛主席的病情终于好转,可是又闲不住了,常常下山进行调查研究。

毛主席下的山多了,终究还是被小人发现了。

这个心怀叵测的小人,就是岐岭乡的地主张克识。

自从红军来到这里,打击土豪劣绅,让他家的土地被分走不少,于是心生怨恨想报复。

张克识目睹毛主席频繁走访村民,表现气度不凡,而且身边还有赤卫队队长卢其中担任警卫,愈发觉得奇怪。

张克识认为此人是大官,如果举报肯定有重赏,于是悄悄前往县城,找到了国民党民团团总林蔚民。

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可能是毛主席,便找到下洋乡民团头目胡道南,又求助大埔县县长梁若谷支援。

三个小人凑到一起,认为这是立功的良机,便召集了当地的民团和兵马,准备实施抓捕。

抓捕行动的那一天,便定在了中秋节当天。

因为根据闽西客家传统习俗,百姓这天通常不会外出,那毛主席的警卫力量可能会减少。

到了中秋节,林蔚民召集团丁,梁若谷带着大埔县保安团,两支队伍共上千人,气势汹汹地冲向山区。

为了确保计划成功,他们还耍了一个手段。

这些小人知道,赤卫队队长卢其中在毛主席身边,于是放火烧了卢其中家的房子,故意放走了他的妻子。

卢其中妻子自然惊慌失措,慌忙地跑去找丈夫,哪知道敌人悄悄跟在后面。

卢其中知道这事后,立即向粟裕报告此事。

怎么突然有意外,莫非是敌人的阴谋诡计?

粟裕作出判断,毛主席可能已暴露,立即安排红军和赤卫队,随时做战斗准备,占据有利地形防御敌人。

他们刚布置好没多久,敌人已经杀上来,尽管粟裕等不足两百人,但利用地形,成功抵御敌人多次进攻。

然而由于敌众我寡,他们不得不边战边退。

到了夜晚,山林幽深黑暗,敌人担心遭遇伏击便不敢深入,于是想了一个恶毒计策。

纵火焚烧山林!

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黑色夜空。

幸好赤卫队里的农民熟悉地形,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成功避开敌人大火,可敌人也趁机重新包围。

形势危急,粟裕决定先派人,护送毛主席等人离开,自己则带领一部分人留下抵抗。

陈添裕等人负责转移,立刻找到毛主席,请求他尽快转移。

在得知战况后,毛主席并没有慌乱,跟着队伍一起离开,奈何他大病初愈,身体很体弱,走得并不快。

陈添裕等人试图用担架,抬着毛主席走,但山路崎岖不平,抬担架时难以保持平衡。

他们不得不改变方式,用肩膀架着毛主席前行,但这时毛主席疟疾发作,行走困难且气喘吁吁,已经是走不动了。

贺子珍当时已有数月身孕,行动更是不便,就算两名村民搀扶,勉强能走得快些。

敌人已经越追越近,眼看就要追上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考虑到安全,陈添裕让村民先护送贺子珍离开,自己则与其他村民,架着毛主席跟在后面。

没过多久,陈添裕意识到速度太慢,敌人枪声越来越近了,便果断作了一个决定。

他二话不说,弯下腰蹲下身,背起毛主席,一路向前奔跑。

毛主席身高体壮,可不是弱女子,这样的身材,只有同样强壮的陈添裕能够背负。

在此后十几里山路中,陈添裕背着毛主席,不停向前奔跑。

汗水浸透了衣衫,鞋子早已不知所踪,山路上布满了石块,脚被岩石割伤,鲜血不断渗出。

哪怕枪声已远,他始终没停下脚步,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继续前进,抵达目的地雨顶坪村!

走了漫长的一夜,终于抵达了雨顶坪村,陈添裕轻轻放下毛主席,自己却因疲惫过度,瞬间晕倒在地。

毛主席连忙让人救治,看到陈添裕浑身是汗脚上流血,内心不禁非常感动,感慨这真的多亏了陈添裕。

贺子珍拿出包袱里,取出仅有的几块大洋,递给这些热心村民,但他们都不愿意接受。

直到第二天,粟裕率部队接应毛主席撤离。

毛主席亲自给陈添裕写了一张字体,里面对他表达了感谢,还留下来一个约定:

等革命成功了,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记住一定要来找我!

随后两人分别,各自有各自追求。

直到好几年后,陈添裕才知道当年的杨主任,竟然就是毛主席。

可惜那张纸条已经不见了,但陈添裕没有感到难过,认为能帮助毛主席本身就是荣幸,从未期望过毛主席回报。

尽管他们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未寻求任何回报,但毛主席却始终铭记在心,记得牛牯扑村人民对他的恩情。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是1953年的夏天。

直到这一刻,当老农陈添裕得知,毛主席邀请自己前去北京看国庆典礼,心里非常高兴。

他从来没想过,毛主席会记得他,而自己也想去北京看望。

可是身不由己,他却不能去了。

当时他的妻子即将生孩子,他牵挂妻儿一时间走不开,而且他日夜操劳熬坏身体,不幸患上严重的肺结核病。

更何况他弄丢了毛主席的字条,觉得自家没有脸去见他了。

多种原因交织,陈添裕只能伤心拒绝,想到当年堂弟陈奎裕也出过力,便让他代替前往北京观礼。

他心里还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可能已经认不出他,那让表弟代劳也可以吧。

可是谁知道,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北京,毛主席立刻就看出,堂弟不是陈添裕,便问起了他的近况。

毛主席回忆起当年,依旧非常感慨,感谢在牛牯扑村治病时,村民对他的关照和帮忙。

毛主席说,村民对他非常好,他始终铭记在心。

遗憾的是,一年后,陈添裕去世了,两人再也没有相见了。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