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天,已经72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忽然在网络上被广泛热议。我查看了一下事情的源头,原来是姜昆老师要和金霏陈曦、卢鑫玉浩等青年演员一起搞一个商演,目前正在卖票中。
这件事之所以被网友热议,我想大概焦点主要有两处:其一,就是在人们的印象中,体制内的演员他们很少或者说根本看不到卖票商演,因此觉得这件事情很新奇;
其二,那就是姜昆老师他们演出的票价比想象中要低很多。可以这样讲,他们的最高价也只是郭德纲、岳云鹏商演的零头。关于以上话题,本人觉得有几件事有必要澄清:第一,主流非主流不科学,但是相声演员确实体制内外有别最近这些年,相声忽然被某些人分为了主流与非主流,而且这种观点居然被很多人所接受。其实仔细说来,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也没有得到官方机构的认可。
实事求是地说,相声演员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就是拿工资的、体制内的、有编制的演员;第二个就是像郭德纲、岳云鹏他们那样没有工资、没有编制、靠商演自食其力的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后者往往更受到大家的赞誉和尊崇。第二,体制内演员他们确实很少商演大家都知道市场是比较残酷的,市场是不欢迎没有本事的人,因此能够走市场化发展的人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郭德纲、岳云鹏等大腕,他们确实有票房号召力,而且有自己的粉丝,可以在商演上呼风唤雨:另外一种就是无法融入体制内,只能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自我求生的演员。
而体制内演员,他们每年都会有义务性演出,这是他们的舞台,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参加一些商业化的演出,只是在数量上很少,票价定的很低,反响不是那么太大,归其究竟与演员的表现力、作品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关系。第三,人们之所以对体制内演员有所偏见,是有着一定社会性因素的比方说,各行各业中都有那么一些在体制内只拿工资不干活,或者是拿着工资干活很少的人。这些人可以说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体制内人员,包括文艺团体体制内的人员,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工作的。而其他行业人浮于事的人,很少被批评。而体制内的演员则因为经常抛头露面,以及经常被与市场化演员进行对比,所以时常被诟病。这就导致了同样是财政供养、纳税人输血的体制内人员,对演员负面影响更大。
最后我想说,这一次姜昆老师能够带队卖票商演,绝对是一个好的事情。尤其是姜昆老师,已72岁高龄,自己肯定不缺商演的那点收入,他实际是在探索体制内演员的自力更生。那么我想这种体制内演员对于市场化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我们肯定,大家说呢?
我没记错的话在九十年代,姜昆老师的商演还是非常火爆的,当时他的岁数也就是四十左右
他们商演原来的票价不低。只不过其中政府补贴了百分之80多 现在政府不出钱补贴了。自然而然价格就低了很多。
希望听到姜太师的贯口与太平歌词[呲牙笑]
靠一个作品红了一辈子……
这得送多少鸡蛋哪?周围百里的蛋鸡场开心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