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荨麻疹、湿疹和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理颇为复杂。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与风、湿、热、燥、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风邪常为其发病的先导。风邪善行而数变,侵袭人体肌肤后,可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且病情变化迅速,此起彼伏。
湿邪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若体内湿气过重,或外感湿邪,湿邪蕴结于肌肤,阻碍气血运行,可出现水疱、渗液、糜烂等症状。
热邪则易与风邪、湿邪相兼为患。热邪炽盛,灼伤津液,使肌肤失于濡养,从而产生红斑、灼热、瘙痒加剧等表现。
燥邪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致病。当体内阴津不足,肌肤失润,干燥生风,可引发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虚证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卫外不固,风邪易侵;肝肾不足,阴虚血燥,同样会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病症。
总之,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病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用荨麻疹丸、乌蛇止痒丸、金蝉止痒胶囊等。
1、荨麻疹丸
由白芷、防风、白藓皮、薄荷、川芎、三颗针、赤芍、威灵仙、土茯苓、荆芥、亚麻子、黄芩、升麻、苦参、红花、何首乌、蒺藜(炒)、菊花、当归组成。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荨麻疹丸中,苦参、白藓皮为君药。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二者合用,能直捣湿热之邪,从根源上解决因湿热蕴结肌肤导致的瘙痒、皮疹等问题,为清热燥湿止痒的关键药物。
防风、荆芥、薄荷、白芷为臣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白芷祛风散寒、消肿排脓、燥湿止带。这几味药相伍,可有效疏散风邪,使风邪从肌表而解,缓解风邪所致的皮肤瘙痒、起疹等症状,与君药配合,共同起到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的作用。威灵仙、土茯苓也为臣药,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协助君药增强除湿之力,以应对风湿蕴肤之证。
黄芩、三颗针、赤芍、红花为佐药。黄芩、三颗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助君药清除体内热毒,减轻皮肤炎症反应;赤芍、红花活血化瘀,可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红肿瘀斑,防止湿热与瘀血互结,使肌肤气血通畅,有助于缓解瘙痒。亚麻子、蒺藜、菊花、何首乌、当归亦为佐药,亚麻子润燥祛风,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菊花散风清热,何首乌、当归养血滋阴,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同时制约诸药的燥性。
升麻为使药,其发表透疹、升举阳气,能引导诸药上行至肌肤,使药效更好地作用于病所,同时协助疏散风邪,使邪有出路。全方君臣佐使配伍合理,共奏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功。
2、乌蛇止痒丸
由乌梢蛇(白酒炙)、防风、蛇床子、苦参、关黄柏、苍术(泡)、红参须、牡丹皮、蛇胆汁、人工牛黄、当归组成。养血祛风,燥湿止痒。用于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瘾疹、风瘙痒,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时隐时现、瘙痒难忍,或皮肤瘙痒不止、皮肤干燥、无原发皮疹;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见上述症候者。
乌蛇止痒丸中,乌梢蛇为君药。其性善走窜,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尤其擅长搜风止痒,对于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瘙痒有特效,同时具有一定的养血作用,为养血祛风止痒的关键药物。
防风、蛇床子为臣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可疏散风邪,使风邪从肌表而解;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二者协助君药增强祛风燥湿止痒的功效。
关黄柏、苍术、苦参为佐药。关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三药合用,可增强燥湿清热之力,有效清除肌肤中的湿热之邪,改善皮肤因湿热引起的各种症状。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可清血分热邪,散瘀血,使气血通畅,有助于缓解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与乌梢蛇相伍,增强养血之功,使血足则风自灭,同时也能改善皮肤干燥等血虚症状;红参须补气,可防止诸药过于苦寒伤正,且气能生血,有助于养血祛风;蛇胆汁、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协助清除湿热毒邪,减轻皮肤炎症。以上五药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通过乌梢蛇养血祛风、搜风止痒,防风、蛇床子祛风燥湿,关黄柏、苍术、苦参等清热燥湿,牡丹皮、当归等凉血活血,红参须补气,蛇胆汁、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共同发挥养血祛风、燥湿止痒的作用。
3、金蝉止痒胶囊
由金银花、栀子、黄芩、苦参、黄柏、龙胆、白芷、白鲜皮、蛇床子、蝉蜕、连翘、地肤子、地黄、青蒿、广藿香、甘草组成。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用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夏季皮炎等皮肤瘙痒症状。
金蝉止痒胶囊中,金银花、黄芩、栀子为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能有效清除肌表热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擅长清上焦湿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针对湿热内蕴的病因,共同起到清热解毒、燥湿的作用,为解决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关键药物。
苦参、黄柏、龙胆、白鲜皮为臣药。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清热燥湿止痒之力;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协助君药清除肌肤湿热,缓解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白芷、蛇床子、蝉蜕、连翘、地肤子为佐药。白芷祛风散寒、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可疏散风邪,协助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能缓解皮肤瘙痒;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可使风邪从肌表而解;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使湿热之邪有出路,进一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地黄、青蒿、广藿香为佐药。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防止热邪伤阴,同时养血滋阴,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等症状;青蒿清虚热、解暑热,协助清热;广藿香化湿止呕、发表解暑,可助于化湿浊,且能防止清热燥湿药过于苦寒伤胃。
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缓和药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
全方配伍严谨,通过君药清热解毒、燥湿,臣药加强清热燥湿之力,佐药祛风、除湿、解毒、止痒、滋阴等,使药调和诸药,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
好历害的三个.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