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期,有位叫余晦的官员负责管理京畿地区,因其政事精明,影响了下属官吏的很多财路,同时又很受当时理宗皇帝的器重,自然就招致了小人的嫉恨。
余晦的下属官吏考虑,在当时的情况下,唯有利用太学生来对余晦进行攻击,才有希望扳倒余晦。
恰逢有太学生死亡,依照旧例需要上报京尹,领取五百贯的丧葬费。下属官吏就把递交的文书呈给了余晦。
余晦就问:“依惯例这事如何处理?”官吏回答:“契勘。”当时太学的诸生很忌讳“死”字,官吏乘余晦对旧例不甚了解的机会,打算以此引发太学骚乱,借机赶走余晦。
余晦就在递交的文书上批了“契勘”二字,于是官吏就拿着余晦的批示,带领四十余人赶到太学,并排列在太学门口,自然引起不小的轰动。
太学里边的人就问原因,到场的官吏就说是,奉上级命令来契勘太学生死亡的事情。
消息一传开,太学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众人盛怒之下纷纷写书攻击余晦,甚至连余晦祖父出身低微之事都宣扬出来。
因为理宗皇帝很赏识余晦,所以不管太学那群人怎么抨击余晦,皇帝对此事始终不闻不问,朝廷的态度彻底惹恼了众人,导致当时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诸生纷纷卷堂而去。
因为诸生罢学影响太大,朝廷的大臣纷纷上奏折,请求皇帝对此事予以处理,最后理宗皇帝无奈废黜了余晦的官职,并安排官员把诸生都召了回去。
这件事记载在《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可见人心叵测,世事荒诞,谁会想到,一个奸吏的嫉恨算计会扳倒一个京畿大臣,并把皇帝等一般人耍得团团转呢?